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76篇
综合类   466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3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一种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制出一种长方体的十字筐采样器,在采样器内分别填装石、砂、底泥和水草4种基质,利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对生境的选择性进行样本被动采集。基质越多,采样器采集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量也更丰富。用新研制的十字筐采样器和传统的篮式采样器对松花江流域7个采样点进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对比采样,结果显示:十字筐采样器是一种优良的采样器,适合在松花江流域乃至全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CMT监测井在黑河流域地下水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CMT监测井在黑河流域的应用为基础,通过对监测数据和采集的水样进行分析,了解了黑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掌握了黑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垂向分布规律,为合理利用黑河流域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十一五”期间重点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及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十一五"期间七大流域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工业COD排放量及生活COD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对各流域的减排幅度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单位水资源COD负荷、单位工业产值COD排放强度及人均生活COD排放强度对各流域的污染压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以七大流域的减排幅度和污染压力为基础分析了各流域COD的减排潜力,并对各流域的重点防控领域和配套减排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4.
攀西区域涉重金属典型企业周边环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攀西区域安宁河流域的7个断面底泥以及该区域17家典型涉重金属工业周边土壤进行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底泥中6种重金属砷、铬、铅、镉、汞和钒含量在凉山州境内特别是冕宁县断面含量最高,污染最重,攀枝花境内米易县部分含量较低;底泥中铅、镉和砷等出现了中重度污染,且钒和铬含量、砷和镉含量之间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同源性特征明显,土壤中镉超标范围最广,超标程度最重且呈面状重度风险,钒和汞超标范围较大,汞出现较重风险,其余为低度风险。  相似文献   
65.
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实践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军 《中国环境监测》2014,30(1):191-195
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是当前流域上下游实现经济利益、环境利益均衡及流域和谐的地方性政策。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地方性水环境生态补偿实践和进展,通过对各省地表水环境生态补偿在生态补偿标准、实施范围等的剖析。得出当前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补偿考核因子、考核断面的设定行政干预的因素过多、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缺乏理论依据、生态补偿金核算方法依据的基础不统一、生态补偿主客体不明确等。  相似文献   
66.
中国流域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构成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国外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的构成和特点;总结了中国生物监测的发展历程、基础、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了体系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即以流域为单元,以各级支流为监测区段,发展以实现流域水环境生态完整性评价为目的的综合监测体系;同时,着重介绍了重点发展内容:建立以市级站为核心的监测网络;建立包含4个板块的核心业务监测能力;开展生物监测业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对全国监测系统生物监测体系的构成和发展提出建议:在总体发展目标指导下,完成构建水环境生物监测技术体系、构建全国水环境生物监测网络体系、建立数据管理与评价平台及建立运行保障体系4个分目标,实现中国环境管理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到以"生态健康"为目的的转折。  相似文献   
67.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IBI)法评价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对25个候选生物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筛选出由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EPT密度、敏感种分类单元比例、敏感物种数量、Hilsenhoff生物指数(HBI)6个核心参数构成的IBI评价指标。采用95%分位数法建立了IBI评价标准,将IBI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大于35.84为优,26.88~35.84为良好,17.92~26.88为一般,8.96~17.92为较差,小于8.96为很差。结果表明,建立的IBI评价方法适用于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松花江流域各位点30.0%生物状况为优和良好,23.3%为一般;46.7%为较差和很差,说明流域内近一半区域的水生态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流域生境质量主要处于一般-良好的状态;水质处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68.
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是为流域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协助管理者开展流域保护措施的重要技术支持。该文深入剖析了发达国家典型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归纳分析了其体系框架、构成特点、方法适用性和借鉴意义。结合前期研究基础,对评价体系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明确了参照点位的选择原则,补充了评价方法选择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增设和实施不同监测计划的方案,最终提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69.
阐述了水生态健康的内涵与意义,从江苏省率先在太湖流域开展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的顶层设计,构建以水生态健康指标为核心的水生态健康评估技术体系,地方对照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水生态分级管控目标开展的应用与实践结果等3个方面,回顾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估工作的主要进展,提出了完善水生态健康评估技术体系和推进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估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0.
中三角区域已经是我国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需要以节能减排、资源环境等为重点,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双可持续"的协同发展。本文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我国中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区十群"等进行了多方位比较。结果表明,2013年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1.7万t,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0.1万t;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47.2万t,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93.6万t;烟(粉)尘排放量为81.8万t,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71.4万t。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均位于"四极"的第三。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单位GDP排放强度分别为25.03t/亿元、24.29 t/亿元、13.50 t/亿元,分别位于"四极"的第一、第二、第二。同时,本文还从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煤炭消费方式等方面对我国中三角等经济"四极"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