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6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1012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91篇
综合类   2438篇
基础理论   332篇
污染及防治   145篇
评价与监测   299篇
社会与环境   448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61.
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安文超  李小明 《环境科学》2008,29(5):1295-1302
研究了南四湖及其主要河流人湖口18个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及其吸附等温线,并对湖区沉积物对磷吸附特征及其理化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具有一致的特征.在前10h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基本达到或超过平衡吸附量的80%,并且在0~1.0 h内吸附反应迅速.在本研究条件下,表层沉积物的cEPC的变化范围为0.010~0.157mg·L-1, Qmax的变化范围是86.74~118.32 mg·kg-1, TQmax的变化范围是99.97~281.11 mg·kg-1·cEPC、NAP、m、Qmax和TQmax与Ads-P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沉积物Ads-P含量可以作为指导南四湖水体污染程度的一项指标. m与TQmax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吸附效率不仅体现的是对外来磷的吸附效率,还应当包含对本身释放磷的再吸附的效率.对于南四湖沉积物TQmax、NAP和Qmax起到同样的贡献.沉积物的NAP与cEP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总的趋势就是,当上覆水中磷含量相等时,具有高的NAP的沉积物易于向上覆水体释磷,反之具有较低NAP的沉积物易从水中吸附磷.  相似文献   
762.
太湖梅梁湾水体组分吸收特性季节差异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利用2006年8月、11月和2007年3月太湖梅梁湾水样实验室测定的水体组分固有光学特性数据和水质分析数据,分析水体中各组分在不同季节的吸收特性,并讨论不同季节光谱吸收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各组分在不同季节其吸收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总悬浮吸收系数在夏季最大,在440 nm平均吸收系数为(7.49 4±3.0)m-1,春季最小,440 nm平均吸收系数为(2.86±0.73)m-1,且不同季节其吸收类型不同;非藻类颗粒吸收特性的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小,其吸收系数和S值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无机悬浮物含量和组成的不同导致的;由于藻类含量的差异导致浮游藻类吸收系数在夏季最大,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5.49±3.5)m-1,秋季次之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2.03±1.14)m-1,春季最小,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0.62±0.25)m-1;而有色可溶件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吸收系数和S值的季节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其来源的不同,导致其浓度和成分的不同形成的.春、秋季由于无机悬浮物含量较高,非藻类颗粒物对总吸收的贡献大于其他组分,是水体总吸收的主导因子,而夏季由于浮游藻类含量较高,使其成为水下光谱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63.
对取自北极楚科奇海及加拿大海盆的10个沉积物岩芯分别在4℃、25℃培养温度下进行硫酸盐还原菌(SRB)分析,结合首次北极科考海洋沉积物SRB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研究区SRB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4℃与25℃温度培养的SRB含量均为0~2.4 ×106个·g-1(湿样);4℃时SRB的检出率与平均含量分别为45.5%和2.06×104个·g-1(湿样),25℃培养条件下分别为73.7%和4.70×104个·g-1(湿样);柱状沉积物中SRB的检出率、含量范围、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表层沉积物中SRB的相关指标;岩芯中SRB含量分布与采样点的纬度、深度有一定关系,但这种关系不如表层沉积物中SRB分布表现的那么明显;4℃培养时,各层位SRB含量的平均值范围为51~1.2×106个·g-1(湿样),25℃时为2.04×102~2.47×105个·g-1(湿样);在所研究的深度范围内,4℃时培养SRB的垂直变化较为明显,而25℃时SRB的垂直变化相对缓和;根据4℃、25℃2个不同培养温度时SRB的检出率、含量对比看,似乎25℃时更有利于某些SRB的繁衍.  相似文献   
764.
太湖悬浮物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高光谱反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太湖水质参数数据、水面以下实测光谱数据以及水-气界面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得到了水体漫射衰减系数和水面以上遥感反射比,探讨了悬浮物对水体中营养盐以及水下光照等水体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水面以上遥感反射率建立了悬浮物浓度的定量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悬浮物浓度与水体下行漫射衰减系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可见光波段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与真光层深度具有很好的负指数关系;水面以上遥感反射比与悬浮物浓度对数(In(Tss))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500~600nm范围内呈负相关,在620-882nm范围呈正相关,最大负相关出现在522nm附近,最大正相关出现在692nm附近;选用Rra(522nm)、Rra(692nm)以及其比值作为变量建立悬浮物反演模型,得出的单波段线性对数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悬浮物浓度.  相似文献   
765.
红枫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危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调查了红枫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与富集情况. 分别以现代工业化前正常颗粒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最高背景值和红枫湖周边环境土壤的背景值为参比值,对红枫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生态危害系数以及各采样点的生态危害指数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瑞典学者Lars 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红枫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该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北湖湖区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于南湖湖区;以现代工业化前正常颗粒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Cd>Hg>As>Cu>Zn>Pb,污染水平顺序为Cd>Hg>As>Cu>Pb>Zn;以红枫湖周边环境土壤平均值为参比值,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Cu>Cd>Zn>As>Pb>Hg,污染水平顺序为Cd>Hg>As>Cu>Pb>Zn.    相似文献   
766.
杭州西湖冬、春季水体光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07年冬、春季对杭州西湖主要湖区的水下光合有效辐射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光学角度讨论西湖的水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选用美国LI-COR公司的水下光量子仪(LI-COR 192SA)分层测定光合有效辐射(PAR),同时测定透明度,叶绿素a,悬浮物(SS),总氮和总磷等理化因子. 通过对不同深度处水下辐照度进行指数回归得到光学衰减系数(Kd). 结果表明,西湖水质和水体光学条件冬季优于春季,ρ(叶绿素a)和ρ(SS)低,透明度和真光层深度高. 水下光合辐射的垂直分布呈指数衰减. 从总体上来看,Kd冬季小于春季,外西湖高于其他湖区,并且由南至北逐渐升高. 冬、春季Kd分别为0.49~2.25和0.59~3.45 m-1. Kd与ρ(叶绿素a)和ρ(SS)呈正相关.浮游植物和悬浮物是影响西湖水下光照的重要因素. 降低浮游植物和悬浮物含量是改善西湖水体光学条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67.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aimed at reducing threats to biodiversity can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multiple sectors in a socioeconomic system, but these cobenefits are often poorly understood. For example, many of the threats to native species also imped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yet agriculture is typically perceived as in competition with conservation objectives. Although a comprehensive, multiobjective decision analysis is usually beyond the scope and capacity of conservation decision makers, failing to incorporate key socioeconomic costs and benefits into conserv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can result in missed opportunities for diversifying outcomes and creating cost-sharing multisectoral partnerships. We devised a straightforward and readily interpretable approach to incorporate cobenefits into a threat-management prioritization approach. We used it to analyze the agricultural cobenefits of implementing 9 invasive anim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designed to ensure the persistence of 148 threatened species across Australia's Lake Eyre Basin over 50 years. A structured elicitation process with 24 participants (scientists, land managers, agriculturalist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was us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each strategy, including costs, technical and social feasibility, benefits to native threatened species, and cobenefits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The costs of targeted invasive animal management to save threatened species across the basin (AU$33 million/year) outweighed the overall benefits to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estimated AU$226 million/year).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for these management strategies varied substantially when agricultural cobenefits were considered alongside threatened species benefits and showed synergies and challenges. Our approach demonstrates the value of incorporating cobenefits of conservation actions into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es to guide potential investment and partnerships and to diversify implementation pathways.  相似文献   
768.
吐鲁番盆地是中国陆地最低的山间盆地,也是新疆水资源量最少的地区之一。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引起的环境变化,是关系到该区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水资源开发模式及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769.
通过对受矿山活动影响的贵州阿哈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的模拟试验及实测分析,从水库水质安全角度讨论了沉积物中蓄积的重金属作为二次污染源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在水体季节性缺氧期间,沉积物中部分重金属元素将大量释放到水体中,严重威胁水质安全。Fe,Mn的最大释放发生在水体缺氧事件的50小时内。而Co,Cu,Ni,Pb等元素总体释放量较小,并主要在10小时内达到最大释放。对比其他地区,阿哈水库中重金属元素具有更强的界面扩散作用。锰的扩散通量在季节上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夏季。而铁的扩散通量则为:春夏季>秋季>冬季。锰的界面扩散通量远大于铁的界面扩散通量,表明界面附近锰的循环极为剧烈且远强于铁。这对其他重金属元素的界面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界面附近的铁、锰、硫循环对重金属迁移有着显著的控制作用。受到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重金属扩散通量在季节上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770.
武汉市大旅游网络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理位置、对外经济联系、国内和省内经济地位、旅游资源丰度等方面分析了武汉市发展旅游事业的有利条件;论证了建设以武汉市为中心,向郊区(县)、省内和邻省延伸的旅游网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发展国际旅游的潜力;提出了大力加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周边交通条件,壮大地方航空公司等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