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6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1012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91篇
综合类   2438篇
基础理论   332篇
污染及防治   145篇
评价与监测   299篇
社会与环境   448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91.
为掌握东洞庭湖长江江豚种群动态分布规律及其与鱼类资源的相关关系,2012年6月~2017年12月,对东洞庭湖进行了54次长江江豚种群调查和8次水声学鱼类资源空间分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现长江江豚1110头次,分布在湘阴-洞庭大桥之间长约65km的区域内;(2)100% MCP)、95% MCP、75% MCP和50% MCP下,长江江豚栖息地面积依次为161.3、114.26、76.95和64.31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百分比依次为24.18%、17.13%、11.54%和9.63%;(3)不同水位条件下,长江江豚观测群次和头次差异显著,枯水期可观测到群次和头次最高,分别为(13.92±4.64)群次/次和(31.92±7.17)头次/次,丰水期观测群次和头次最低,分别为(5.17±1.64)群次/次和(17.25±7.46)头次/次;(4)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3月东洞庭湖鱼类资源平均密度最高为57.21尾/1000m3,东洞庭湖鱼类密度与水位呈弱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01(P>0.05);(5)GI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鱼类资源低水位时期(枯水期和退水期后期),集中分布于扁山至鲶鱼口区域,高水位时期,东洞庭湖鱼类资源分布较为分散;(6)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低水位期鱼类资源水平密度分布不均,扁山至煤炭湾区域鱼类资源水平空间平均密度最高,与其它区域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水位时期鱼类分布较为均匀,方差分析显示,除煤炭湾至鹿角区域与城陵矶至洞庭大桥区域和扁山至煤炭湾区域分别有显著差异之外(P<0.05),其他水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长江江豚头次与对应的鱼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6,P<0.01,长江江豚可能具有随鱼群迁徙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792.
山东省聊城市拥有江北最大的人工湖-东昌湖,聊城市亦被称为江北水城.水资源是聊城市旅游开发的资本,水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旅游开发的范围及方式.以2003年聊城市水质监测结果为据,用改进的密切值法对东昌湖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各湖区水质相对优劣及其满足的水质标准,结果表明东昌湖满足Ⅳ类水质标准,适宜开发为直接与人体接触的旅游项目,6个湖区中,1#湖区水域面积较大,且水质最好,应优先开发.  相似文献   
793.
引水冲污工程治理东湖磷污染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东湖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氮磷的污染 ,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而目前正在实施的截污和清淤工程只能截取和清除部分磷污染源 ,对于剩余部分的污染源则有必要通过引水冲污工程来治理。在距沙湖最近的长江岸边设取水点 ,引长江水注入沙湖 ,随后将长江江水引入东湖。同时 ,并将部分受到污染的湖水通过青山港、武丰闸冲出东湖、排入长江 ,从而减少东湖污染物的总量 ,降低东湖的污染程度 ,增强东湖水体的自净能力 ,提高东湖水体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94.
新疆库车坳陷晚白垩世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裂变径迹定年法研究,南天山库车坳陷地区在晚白垩世发生构造隆升事件,表现为全区范围内缺失晚白垩世地层。隆升事件在区域内具有不等晚性,介于109.6~68Ma之间,平均隆升速率约为47.6m/Ma,构造剥蚀量为3.28~3.93km。隆升事件形成库车坳陷构造格局的雏形,从全球动力学观点来看,可归因于Kolistan-Dran岛弧与拉萨地体碰撞的远距离效应。  相似文献   
795.
光照、温度和营养盐对滇池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研究了光照、温度与营养盐对滇地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在500~5000lx光强范围内,随光强增加,比增殖速率加大;在22~35℃区间内,比增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温度的影响大于光照;氮磷比(N/P)值在5~10范围内,比增殖速率变化较大,N/P值为14.5时,比增殖速率达最大值。滇池湖水的氮磷比值为14.4左右,与实验值相接近。根据实验结果及限制因子的定义,总体上讲,滇池中磷是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控制滇池富营养化应以控制磷为主。  相似文献   
796.
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形态及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胡俊  刘永定  刘剑彤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0):1391-1396
对滇池40个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形态与浓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其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相似,滇池南部间隙水中无机磷浓度较高,有机磷的浓度极低,而北部有机磷浓度较高;间隙水中氨氮(NH4^+ -N),浓度高出硝酸盐氮(NO3^- -N)浓度约2个数量级,间隙水中氮向上覆水的扩散主要以氨氮为主.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浓度远高于水体中氮磷浓度,有较强的释放趋势.进一步研究间隙水中氮、磷的关系则表明,沉积物间隙水中总磷和总氮未见明显相关性,但间隙水中总磷、有机磷均与硝酸盐态氮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97.
大理西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1-1995年大理州西湖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西湖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同时,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并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98.
用杀藻剂抑制湖泊蓝藻水华的尝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霖  陈劲 《环境工程》1999,17(4):75-77
近 年来,各 种污染 导 致滇 池 水 体的 水 质呈 现 严 重的 富 营养 化 状 态, 蓝藻 泛 滥, 水 面 藻如 浮油。在一般 区 域 内, 藻 量 5 000 ~7 000 万 个/ L、叶 绿 素 - a 400 m g/ m 3 、 C O D Cr18 m g/ L、 B O D516m g/ L、透明 度32c m 。在藻类 滋生的严 重的水域 ,藻量高 达12 000 万 个/ L, 水体 透明 度为 零。1998年5 月至 6 月在云 南省昆明 市 滇池 外 海及 草海 ,采 用 B C 655 杀藻 剂 进行 了现 场 杀藻 试 验。 试验结果表 明,在藻 类繁殖最 严重的区 域投加 杀藻 剂6 m g/ L 时杀 藻率 达78 % 以 上; 投加 量 15 m g/ L 时杀藻率 达90 % 以上 ;用絮凝剂 除去部 分蓝藻后 ,只需投 加3 m g/ L,杀藻率即 可达到 99 % 以上  相似文献   
799.
湖泊沉积是环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 ,在沉积过程中有机大分子α纤维素不易发生降解 ,其碳链上的C、H、O原子也不会与外界发生交换 ,故沉积物α纤维素的碳同位素能真实地反映原始环境信息。湖泊沉积物中的α纤维素含量少 ,笔者经过反复条件试验 ,得出了从湖泊沉积物提取α纤维素的简便可行的方法。泸沽湖是云贵高原上一半封闭湖泊 ,湖区人为活动干扰较微弱 ,该湖对环境变化敏感。笔者提取了泸沽湖沉积物柱的α纤维素 ,并研究了其碳同位素 ,结果表明 ,α纤维素碳同位素灵敏、精确地反映了该湖一百年来的环境信息 :泸沽湖沉积物有机质以内生为主 ;气候变化趋势为冷—暖—冷—暖。  相似文献   
800.
滇池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滇池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是昆明市国民生产发展的经济命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滇池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迁.汇水区域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湖泊水域缩小,水体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体质量下降;湖泊老化等环境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