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6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309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东太湖沉积物中氮的积累与水生植物沉积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氮的积累及其与水生植物间的关系,1993年11月在东太湖42个样点上采集了沉积物柱状样品并进行了分析。东太湖硬度小于5kgf/cm2的松软淤积层平均厚度0.96m,全湖淤积量149×106t。粉沙质淤积物中总氮(TN)含量0.009%~0.801%,总有机碳(TOC)含量0.01%~17.36%,变幅极为悬殊。总氮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间呈密切的线性正相关TN(%)=0.0251TOC(%)+0.0063,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和总有机碳含量都与水生植物的现存量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氮和有机碳主要经过水生植物的生物沉积途径进入沉积物,水生植物有将湖水中的氮传输到底泥中,使其进入地球化学循环的功能,这对于降低湖水中的氮含量、防止富营养化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项目EIA与区域环境规划的概念,性质,内容,方法及在环境管理中作用的论述,指出了二者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的环境状况与面临的形势及对环境管理新的要求,提出了在今后的实施中应注意协调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3.
东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  贺惠  米铁柱  甄毓  付璐璐  陈烨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12):3750-3758
利用2011年4、7、8和10月对东海海域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以表层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SRB)为研究对象,针对于SRB所共有的异化型亚硫酸盐还原酶(DSR)中的β亚基基因(dsrB),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RB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SRB丰度变化范围为1.87×105~4.69×108cells/g,平均值为1.15×108cells/g,且4月SRB丰度最低,7月SRB丰度最高;SRB数量在总细菌中的比例介于0.0039%~1.6176%之间,说明SRB在东海表层沉积物的细菌总量中比例很小;SRB丰度的水平分布特征整体表现为南部海域高于北部海域,长江口及浙闽沿岸泥质区高于非泥质区.此外,SRB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和溶解氧是影响SRB丰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对2012年6月东海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和二甲亚砜(DMSO)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估算了DMS的海-气通量及其对大气气溶胶中非海盐硫酸盐(nss-SO42-)的贡献率.结果表明,DMS、溶解态DMSP(DMSPd)、颗粒态DMSP(DMSPp)、溶解态DMSO(DMSOd)和颗粒态DMSO(DMSOp)的浓度平均值±标准偏差为(5.71±5.23),(5.94±3.68),(23.84±14.15),(9.14±10.52)和(11.01±5.81)nmol/L.DMS、DMSP和DMSOp浓度均在28oN~29oN,122°E~123.5°E海域呈现高值中心,沿中心向外扩散降低,并且与叶绿素a(Chl-a)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除DMSOd外,3种二甲基硫化物与Chl-a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东海生源有机硫化物生产分布的关键因素.此外,夏季东海DMS海-气通量介于(0.93~101.02)μmol/(m2·d),平均值±标准偏差为(18.13±21.42)μmol/(m2·d).夏季东海生源硫释放对nss-SO42-的贡献率仅为2.2%,表明人为排放是东海大气气溶胶中nss-SO42-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东、西辽河和辽河干流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吸收特性和荧光特征以及溶解有机碳(DOC)浓度的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子流域CDOM的光学特性差异,并分析影响CDOM与DOC浓度的主要因素.对比研究发现,辽河干流CDOM与DOC相关性(R = 0.89,P < 0.01)高于西辽河(R = 0.81)与东辽河(R = 0.75).总悬浮物浓度(TSM)和总碱度与不同子流域CDOM/DOC相关性较高.不同流域内CDOM与DOC的浓度变化较大,西辽河CDOM和DOC浓度明显高于东辽河和辽河干流.流域内土地利用、气候条件对两者浓度的影响显著,林地和CDOM及DOC浓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 = -0.41, -0.56),即林地面积越大,CDOM和DOC浓度越低;而农田与两者存在正相关(R = 0.40, 0.32),农田面积越大,相应的CDOM和DOC浓度越高;降雨量与CDOM和DOC呈现明显的负相关(R = -0.53, -0.38),说明降雨对河流CDOM的稀释作用较大.对于CDOM荧光强度Fn(355)与CDOM浓度来说,在每个子流域两者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特别是西辽河流域(R = 0.96, P < 0.01).C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发现,东、西辽河及辽河干流均表现出较强的类腐殖酸荧光峰(A峰和C峰),同时辽河干流表现出很强的类蛋白质峰(T峰).CDOM的吸收斜率(S)以及基于荧光光谱的FI和HIX表明东、西辽河和辽河干流CDOM的主要来源是外源高等植物输入的大分子量DOM,但是,西辽河和辽河干流CDOM的分子量要小于东辽河CDOM组成物质.  相似文献   
106.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趋势分析及与环境因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7-2009年春、夏季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包括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渔场)的调查监测资料,采用富营养指数法、潜在性富营养化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状况、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富营养指数法计算结果表明:富营养化覆盖比例很高,达到70%以上;在春季,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呈现上升趋势,所占比例从2007年的77.0%上升到2009年的89.8%,在夏季最低达到89.3%,最高到100.0%。3年来,富营养化在春、夏2季基本上处于逐年增加趋势,富营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春季富营养指数平面分布呈由近岸向远海逐渐递减的趋势,梯度分布明显,其中,杭州湾富营养化情况较严重;夏季其平面分布与春季类似,但长江口和杭州湾两个水域的富营养指数的等值线都比较密集,夏季的富营养化情况较为严重。潜在性富营养化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域富营养级主要集中在III级(富营养)和V P级(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春、夏2季时,长江口V P级所占比例均从0.0%增加到66.7%,受磷限制性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高。另外,营养盐结构显示,N/P比值从9.1到50.9,营养盐比例明显不平衡,势必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有机污染指数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域有机污染指数主要处于5级(重污染),水质污染严重;长江口春、夏2季5级的比例均从50.0%分别上升到83.3%和100.0%,杭州湾分别从60.0%和80.0%均上升到100.0%;舟山渔场分别从22.2%和66.7上升到66.7%和77.7%,说明受污染程度逐年上升。另外,3年来春、夏2季长江口有机污染指数达5级的占50%以上,杭州湾60%以上,舟山渔场20%以上,杭州湾受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长江口,舟山渔场最小。在春、夏2季有机污染平面分布表现为污染程度从西向东、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7.
2002年7月采集崇明东滩低潮滩沉积物样和水样,运用模拟实验研究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交换行为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沉积物不断发生再悬浮的过程中,水体中三态氮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NO3--N变化最为显著,升高浓度值达11.869μmol·L-1,NH4+-N增长2.1713μmol·L-1,NO2--N的释放约为0.2μmol·L-1,可溶磷的含量也有少量的增加.同时,再悬浮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与静置状态相比,NH4+-N和NO3--N表现出与静置状态截然相反的变化规律,NO2--N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化比较复杂,初期与静置状态相反而后表现一致.再悬浮颗粒物浓度也是制约沉积物-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变化的主要因子之一.实验结果显示,NH4+-N在前7h以内的变化和悬浮颗粒物浓度表现出较好的相关关系,后5h呈负相关关系;NO2--N和可溶磷在整个过程中与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变化都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只有NO3--N的变化与其关系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08.
In this study, residual concentrations of chlorpyrifos (CPF) were determined in feed (40) and fodder (25) sample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locations of Tarai region of Uttarakhand. For extracting residues, liquid–liquid partition followed by alumina column clean up was used and the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residues was undertaken with the help of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sing C18 column and diode array detector at 220?nm. Of the total 40 feed samples analyzed, 7 (17.5%) samples were found positive for CPF with the mean residual concentration of 0.058?µg?g?1; while out of 25 fodder samples, CPF residues were detected in a single (4%) sample with residual concentration of 0.39?µg?g?1. However, none of the feed or fodder samples contained CPF residues above the prescribed limit.  相似文献   
109.
The samples of soils, earthworms and vegetation (needles, lichens, mosses) were collected for the realization of Project TOCOEN (Toxic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ENvironment).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TOCOEN model areas in Czechoslovakia—one city and two rural areas.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chlorinated pesticides (C1‐PEST)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相似文献   
110.
基于GIMMS NDVI3g(the third generation of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辅以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识别了1982—2013年及1982—1999、2000—2013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1982—2013年及1982—1999、2000—2013年期间黄土高原生长季NDVI分别以0.019/10 a(P<0.01)、0.016/10 a(P<0.05)和0.057/10 a(P<0.001)的速率增加;2)除1999年以前林地外,所有植被类型的生长季NDVI均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2000—2013年尤为明显;3)黄土高原生长季NDVI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1982—2013年及1982—1999、2000—2013年NDVI显著上升的面积分别占74.94%、24.26%和53.34%,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和中部地区;4)研究区未来生长季NDVI呈持续性和反持续的比重分别为33.32%和66.68%,其中持续改善和由改善变为退化的面积分别占31.08%和61.88%;5)2000年以后降水增多与生长季NDVI上升相对应,大规模的生态工程建设对2000—2013年生长季NDVI增加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