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876篇 |
免费 | 4711篇 |
国内免费 | 32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778篇 |
废物处理 | 333篇 |
环保管理 | 5628篇 |
综合类 | 14479篇 |
基础理论 | 3662篇 |
环境理论 | 61篇 |
污染及防治 | 1811篇 |
评价与监测 | 1577篇 |
社会与环境 | 2336篇 |
灾害及防治 | 124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2篇 |
2024年 | 604篇 |
2023年 | 765篇 |
2022年 | 808篇 |
2021年 | 986篇 |
2020年 | 957篇 |
2019年 | 912篇 |
2018年 | 804篇 |
2017年 | 1196篇 |
2016年 | 1302篇 |
2015年 | 1256篇 |
2014年 | 1198篇 |
2013年 | 1654篇 |
2012年 | 1915篇 |
2011年 | 1964篇 |
2010年 | 1474篇 |
2009年 | 1480篇 |
2008年 | 1179篇 |
2007年 | 1745篇 |
2006年 | 1735篇 |
2005年 | 1463篇 |
2004年 | 1234篇 |
2003年 | 1290篇 |
2002年 | 1029篇 |
2001年 | 918篇 |
2000年 | 837篇 |
1999年 | 729篇 |
1998年 | 574篇 |
1997年 | 467篇 |
1996年 | 382篇 |
1995年 | 376篇 |
1994年 | 311篇 |
1993年 | 282篇 |
1992年 | 203篇 |
1991年 | 150篇 |
1990年 | 107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24篇 |
1977年 | 19篇 |
1973年 | 15篇 |
1972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思茅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迅速,污染物排放剧增,与1989年相比,1995年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排放量分别增加了439.5%、26.65%和16.62%,给当地环境带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必须集中布局,优化产品,加强领导,加大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2.
城市天然气工程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的天然气工程情况,对城市天然气工程的环境风险评价进行了讨论,并采用穆尔哈斯(Moorhowse)和普里恰特(Prichard)提出的热辐射预测模式和爆炸冲击波预测模式对城市天然气工程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如果发生天然气泄漏并引起火灾,假设在10 min以内,城市门站、调压站和城市高中压管道的火球对建筑物和设备的严重损害范围( A 级)最远距离分别为35.8 m、18.0 m和28.7 m,爆炸冲击波严重损害范围( C1 级)分别为距事故处54.8 m、27.8 m和44.4 m.最后从城市门站、调压站选址及输气管道选线、安全防范距离、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以及事故应急对策四方面提出了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3.
探究城市化对PM2.5浓度的非线性影响及其驱动机制,对城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2~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系统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揭示长江中游城市群PM2.5浓度的时空演变,并探究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化对PM2.5浓度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2~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PM2.5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大致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②热点城市有向长江中游城市群西部扩张的趋势,冷点城市空间相关程度有所增强.③PM2.5浓度与经济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之间分别存在“N”型、倒“U”型和“U”型曲线关系.第二产业和能源消耗对PM2.5浓度变化呈显著促进作用,降水和植被能够有效地削弱PM2.5污染.④各城市化因子在局部的整体驱动效应均发生了转化,其主要影响区域集中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东南、西北和西南等边缘地带城市.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发展现状和区域特征,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和人口分布,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实现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4.
浅谈事故查处遵循的原则及善后处理需把握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景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4):31-35
通过安全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了事故查处应遵循的若干原则和善后处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事故善后处理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对于事故管理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镉和乙草胺对少根紫萍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毒性实验在水环境污染评价中非常重要.本文以少根紫萍(Spirodela Oligorrhiz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重金属Cd和除草剂乙草胺对少根紫萍生长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Cd、乙草胺及对少根紫萍的96h-IC50分别为4.77mg/L和6.95mg/L,在浓度1:1的情况下,Cd与乙草胺共存对少根紫萍的96h-IC50为1.41mg/L,采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求得相加指数AI为1.00,大于零,为协同作用.同时,随着Cd、乙草胺处理浓度的增加,少根紫萍叶绿素a的浓度下降,其中Cd对叶绿素a的影响大于乙草胺,复合污染对叶绿素a的影响明显大于单一污染,也表现为协同作用.另外,本文还对少根紫萍生长抑制试验进行了探讨,建议使用植物体数和重复间的偏差作为衡量试验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46.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H2O2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 藻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H2O2浓度越大,对藻细胞的毒害作用越大.24 h之后,铜绿微囊藻藻细胞数、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都快速下降,而MDA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培养基中的H2O2含量也迅速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毒性效应逐渐增强;72 h之后,藻细胞各指标值都降得很低,MDA含量也增加到最大,培养基中H2O2也逐渐被消耗和分解,藻细胞的损伤效应也达到最大.其中,H2O2浓度为50 mg · L-1时,能够有效的去除藻细胞,并且对藻细胞的生理指标及抗氧化能力都有很强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47.
覆冰输电塔-线体系风致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依据流体诱发振动原理,结合已有覆冰计算模型,考虑降雨的分类,模拟了输电塔-线体系不同高度导线的覆冰和风荷载。以东北地区某输电塔为例,对覆冰输电塔-线体系在稳定风速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与不考虑塔线耦联的导线舞动分析结果及覆冰塔线拟静力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对塔位移、输电线位移、钢材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塔-线耦联体系对覆冰导线风振有很大影响,覆冰输电塔抗风设计安全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究长江中游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情况,2020年6月对长江中游14个采样断面的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并测定沉积物中汞(Hg)、镉(Cd)、砷(As)、铜(Cu)、铅(Pb)、铬(Cr)和锌(Zn)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首先分析了长江中游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然后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CA)、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相结合的途径分析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最后采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对重金属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显示,Hg、Cd、As、Cu、Pb、Cr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3、0.77、11.20、36.45、36.40、83.99和124.21 mg·kg-1,其中Cd和Pb的平均含量超过背景值的1.72和1.35倍;PCA提取了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85.16%),结合CA结果显示重金属Cd、As、Cu、Pb和Zn来源一致,Hg和Cr来源一致;PMF模型将7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分成3个因子并得到因子的贡献率,并且工业和生活废水、煤炭燃烧、采矿业3个因子的综合贡献率为41.96%、32.48%和25.55%;地累积指数法(Igeo)评价结果显示,Cd是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处于轻度污染程度等级,Hg、As、Cu、Pb、Cr和Zn等6种重金属元素处于无污染等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Hg的最高风险等级为中等生态风险等级,位于城陵矶和新厂采样点,Cd的最高风险等级为强生态风险等级,位于牯牛沙水道和武汉上采样点,As、Cu、Pb、Cr和Zn在14个采样断面均属于低生态风险等级.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62.59~138.59,其中处于低微和中度风险等级的采样点分别占总采样点的71.43%(10个采样点)和28.57%(4个采样点),整体上长江中游干流污染不严重;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中游沉积物等级为Ⅰ级,定性评价为优,显示长江中游14个采样断面的沉积物对底栖生物没有毒性作用.综合以上结果,长江中游重金属污染不严重,Cd为重点防治的重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49.
Fan Xia Jiaying Chen Xue Yang Xiaoliang Li Bing Zha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3,30(4):1770-1781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critical ethical capital for companies to increase firm values and to obtain resources. However, this also gives rise to the concern of “greenwashing” that companies may selectively releas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to mislead the public and investors. Using the 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al penalty data of all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2017 to 2018,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corporate's greenwashing strateg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greenwashing by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s widespread, that only 13.6% environmental penalties have been disclosed by companies during our studied period. Companies choose to greenwash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mainly due to future demand for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and companies with higher debt levels are found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greenwashing.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it is not a rare practice for Chinese companies to risk their business ethics to pursue economic interests. It is necessary to enforc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or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nd to increase their costs of unethical behaviors.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沱江流域绵远河地表水系中化学成分分析,考察了铀及其他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地表水系中U的迁移形式,及水体中不同U络合物的活度及比例.结果表明,地表水中铀主要以UO2(CO3)22-形式迁移和存在,其次为UO2(CO3) 0、UO2(CO3)34-和UO2(OH)2.沱江流域绵远河水系自上游至下游各样品中U络合物活度百分比组成基本相同,U的溶解和迁移形式类似,物化性质(温度、压力、pH值、Eh等)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对影响U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的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铀在表生水体中的沉淀条件,较高的pH、Eh值将有利于U络合物在水系中稳定存在和迁移,而较低的pH、Eh值将会使水系中的U发生沉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