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300篇
安全科学   231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138篇
综合类   1204篇
基础理论   197篇
污染及防治   114篇
评价与监测   160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自海南省创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以来,海口市畜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由此产生的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在对海口市畜禽养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畜禽粪尿排泄系数、猪粪当量为基础,结合各区的耕地有效消纳面积,计算相应的的猪粪当量负荷。参考畜禽粪便负荷量警报值分级标准,对海口市各区畜禽粪便负荷承受程度进行警报分级。结果显示:海口市各区畜禽粪便负荷量相差较大,美兰区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威胁最大,这可能与畜禽饲养过密,有效农田消纳面积有限有关;琼山区畜禽粪便负荷对环境威胁较小。畜禽粪便负荷量可以作为控制区域养殖规模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98%的经济持续增长举世瞩目,然而对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却存在着诸多争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是对环境 收入关系研究的经典表述,可以直观地展现环境与收入变化的关系。在前人研究EKC时运用单一或多个单一指标测量污染程度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基于 1982~2006年中国6类环境污染物,用改进的熵值法计算出代表我国整体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污染指数,利用协整检验来研究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及其“本土化”特征,发现与一般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中国综合环境污染模型呈“正U”型,以21世纪初为分界点,之前环境污染水平不断下降,之后环境污染又开始有所恶化;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考察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发现经济增长在追溯期内对环境污染均为正向影响,而环境污染仅在短期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这一研究旨在为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政策,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3.
通过介绍短程硝化的机理,分析了温度、pH、DO浓度、SRT、游离氨浓度、实时控制技术及有机物浓度6个方面对于短程硝化的影响,探讨如何控制这些影响因素来达到亚硝酸盐的积累以及应用于实际所面临的困难,并展望了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4.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群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宜居人居环境的重点地区,其人居环境发展状况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从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人居环境质量计算模型和系统协调度模型,对其人居环境质量进行静态定量化评价和动态综合性评价。研究表明:(1)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与社会环境的关联性最大,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时空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大,是制约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发展的突出问题。(2)2000—2014年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且增速较稳,增幅较小;各要素间的协调性均达到了中级协调等级;系统层的评价值除人文环境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式上升态势;领域层的评价值差异明显,发展不均衡。(3)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质量水平逐步提高,且排名相对稳定;各要素间的协调度等级差异较小,但起伏变化较大;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东西高、中间低的格局,内部级别差异显著,可分为较好、一般、较差、差4个等级。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针对山东半岛不同城市人居环境问题采取因时因地制宜的协调对策,创造整体最优人居环境。不仅要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经济水平,提升城市群的短板建设,推动人居环境协调发展,还要符合新常态下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要求,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科学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山东半岛城市规划研究与实施力度,探索"多规合一"模式。  相似文献   
165.
社会经济和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导致耕地非农化压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开展耕地非农化压力测算并揭示其时空格局演变,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4个方面构建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继而计算1990~2014年中国31省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中国耕地非农化压力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地理梯度,总体上呈现从东到西依次递减的态势。(2)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不同地区各省份之间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变化呈现多元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山东、浙江、江苏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处于上升阶段,上海、福建的压力指数变化趋势逐渐趋稳,广东的压力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中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趋稳,陕西、湖北以及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省份的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西部沿边3省(云南、西藏、新疆)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呈现了一致的下降趋势。(3)从时空格局结合来看,耕地非农化压力不同的省份其变化趋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向。在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大的地区,耕地非农化经历了从制度驱动向发展推动的阶段,经济增长的倒"U"型轨迹明显,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逐渐脱钩。在耕地非农化压力居中或较小的地区,产业发展滞后,土地比较收益较低,耕地的社会保障作用、生态作用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较大,从而增加了部分省份的耕地非农化压力。  相似文献   
166.
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对我国铅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推导,并以太湖为例进行了流域水生生物安全基准推导。对于难以获得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开展了相应的毒性试验。获得了我国国家与太湖流域铅的水生生物安全基准值,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63.92、104.26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21、4.06μg·L-1。同时,对我国主要河流以及太湖流域进行了铅的生态风险评价,联合概率曲线法显示影响5%水生生物种类的概率分别为66.22%和43.19%,熵值法则显示中国主要河流存在较大的铅暴露风险,因此,我国铅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大,主要河流与太湖流域存在铅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7.
为评估农药对寄生类自然天敌昆虫的安全性,选择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作为受试生物,采用管测药膜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2种除草剂、2种杀菌剂对其致死效应,并根据田间推荐剂量计算暴露量,采用风险商值HQ对杀虫剂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比较,3种杀虫剂均具明显毒性作用,其中丁硫克百威、吡虫啉和呋虫胺对管氏肿腿蜂的24 h半致死量(24 h-LR50)分别为5.11、2.92和0.06 g a.i.·ha-1,农田内风险商值分别为60.23、16.64和3 105。除草剂和杀菌剂在3倍最大田间推荐剂量作用下,24 h管氏肿腿蜂死亡率均小于50%。上述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用量下,3种杀虫剂对管氏肿腿蜂的初级风险评价为存在高风险,建议进一步开展高级阶段风险评估或者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除草剂和杀菌剂对管氏肿腿蜂的风险可接受。  相似文献   
168.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环境因子(温度、pH、扰动强度、供气量)对底泥释放CO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升高能加速底泥中有机质的释放;上覆水在弱酸至中性条件下底泥释放有机质最低;扰动上覆水体会加快有机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9.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从能值来源结构、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5个侧面,对中国沿海地区11个省市1995年和2009年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1995年相比,2009年沿海地区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实现了飞速发展,但生态子系统所承受的资源环境压力急剧上升,生态经济系统的内在有序协调机制不断恶化,导致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整体竞争实力及发展潜力有所萎缩。针对沿海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缺陷和问题,建议:(1)沿海地区应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致力于扩大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规模,加快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高效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加外界能值利用量,加强原材料、资金和劳动力等能值流的引入,缓解当地生态子系统资源供给和环境纳污压力。(2)重视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的生态效益,保持沿海地区经济子系统结构有序和规模适当,合理划分生态经济功能区域,科学调整人口的空间布局,减轻经济、人口日益密集造成的生态负荷。修复已受损生态系统,增强其生态经济系统的内在有序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0.
C/N和pH值对高温好氧反硝化菌产N2O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50℃高温、好氧条件下能进行高效好氧反硝化的菌株TAD1为研究对象,在不同C/N和pH值培养条件下,对其24 h的反硝化效率和反硝化过程中N2O的逸出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N和pH值对菌株TAD1的反硝化效率和N2O产生量有明显影响.菌株TAD1最适宜的C/N为9,pH值为7,此时反硝化效率达到99.12%,N2O产生量仅为3.35×10-2 mg/L,N2 O转化率为0.045%,反硝化产物以氮气为主。另外,菌株TAD1不适宜在酸性条件下生长,pH值为6时反硝化效率为83.18%,N2O产生量为13.88×10-2 mg/L,是pH值为7时的4.14倍,是pH值为8时的5.0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