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9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513篇
安全科学   152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224篇
综合类   1258篇
基础理论   1339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65篇
评价与监测   117篇
社会与环境   239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4篇
  1975年   10篇
  1973年   17篇
  1972年   15篇
  197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01.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藻类群落季节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郭劲松  盛金萍  李哲  高旭  方芳  周红 《环境科学》2010,31(7):1492-1497
根据对三峡小江(澎溪河)回水区2007年5月~2008年5月藻类的跟踪观测,分析了在水库蓄水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藻类的群落结构组成和演替特点.结果发现藻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细胞密度的最高值达到421.64×105cells·L-1,而最低值只有2.06×105cells·L-1;生物量的最高值是39231.84μg·L-1,而最低值为226.17μg·L-1.从2007年5月~2008年5月在小江共鉴定出藻类7门,101属,262种,其中绿藻51属占50.5%、硅藻22属占21.8%、蓝藻18属占17.8%,此外,甲藻4属、隐藻2属、裸藻3属、黄藻及其他1属.隐藻、小球藻、小环藻、栅藻、卵囊藻、衣藻、弓形藻、直链藻、冠盘藻和针杆藻是小江回水区段的常见藻属.星杆藻、直链藻、空星藻、小球藻、栅藻、集星藻、网球藻、鱼腥藻、束丝藻、平裂藻、角甲藻、多甲藻和隐藻等12个藻属是小江回水区不同季节的优势藻属.  相似文献   
802.
非点源污染控制难度大、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对污染源划分等级,从而分别进行管理与规划.本研究提出了“风险评价-规划分区-分别管理”的非点源污染规划思路.“风险评价”在借鉴已有的非点源风险评价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准则分析的非点源污染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以土地利用因子、径流因子和距离因子为参评指标,采用改进的理想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确定因子权重,减少了人为主观性;“规划分区”依据“适度保护、优先规划、重点管理”的原则,结合风险评价结果,可将流域划分为5类管理分区;“分别管理”是对各类管理区分别配以针对性的BMPs和生态工程措施.“风险评价-规划分区-分别管理”这套方法层层递进不仅能评价流域非点源污染,也能定量为流域内非点源污染源的管理提供科学方案.最后将该方法在北宅小流域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过于主观、局限性大的缺陷,可为类似流域非点源污染评价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3.
活性氧的化学发光测定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作者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为中心 ,综合地介绍过氧化氢 (H2 O2 )、单线态氧 ( 1O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 .O-2 )以及羟自由基 ( .OH)等活性氧化学发光研究的最新动态 .侧重介绍活性氧的鲁米诺、光泽精、甲壳动物荧光素化学发光测定体系 ,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各自特点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04.
北京10个常绿树种颗粒物吸附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王兵  张维康  牛香  王晓燕 《环境科学》2015,36(2):408-414
大气中颗粒物PM(particulate matter)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城市绿色植物作为大气过滤器,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因此了解不同树种对空气颗粒物的吸附滞纳作用是必要的.以北京植物园10种常绿植被为研究对象,应用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了北京市常见6种乔木和4种灌木叶片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PM2.5和PM1.0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叶片表面附着颗粒物的能力差异明显,最高的是雪松(Cedrus deodara)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吸附量分别是(18.95±0.71)μg·cm-2和(14.61±0.78)μg·cm-2,冷杉(Abies fabri)最小,为(8.02±0.4)μg·cm-2;2不同树种叶片单位面积对不同颗粒物的附着能力也存在差异,附着PM10能力最强的是油松和雪松,附着PM2.5能力最强的是雪松、铺地柏(Juniperus procumbens)、龙柏(Juniperus chinensis cv.kaizuka)和油松,附着PM1.0能力最强的是雪松、铺地柏、冷杉和油松;3不同月份叶片上附着的各粒级颗粒物(PM10、PM2.5)占TSP的比例不同.其中PM10在4~6月之间主要表现两种变化趋势,一是先上升后下降,主要为灌木树种;二是逐渐上升,主要的树种是乔木树种.而PM2.5则没有这种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05.
竹涛  赵文娟  李祥  马名烽 《环境工程》2016,34(12):73-77
为落实铜陵市环境总体规划中大气环境规划,首先,利用A值法计算铜陵市大气环境容量,得出各区域大气环境承载率;之后,采用CALPUFF模型对铜陵市气象、土地利用以及地形要素进行综合处理;最后,根据模型输出对受体点和市域面积结果并结合ARCGIS得出不同影响性划分结果,以划定铜陵市总体规划中大气红线,并对后续规划提出针对性建议。从铜陵市污染源影响区、污染物影响区以及受体影响区地理坐标及面积占比评价结果来看,以污染物年均浓度为基准,红线部分面积为234.07km~2,占比为19.49%。  相似文献   
806.
水库移民环境容量是水库移民工作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其基本理论是:人类生存条件受环境制约,移民环境容量具有可变性,影响移民环境容量的因素的质和量决定移民环境容量大小。移民环境容量分析采用宏观定性分析与微观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动态分析,主次分析,可靠性分析等基本原则。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理论与方法,已在水库移民安置规划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7.
喀喇昆仑-昆仑山昆虫区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喀喇昆仑-昆仑山昆虫区系属于典型的古北区性质,古北种占53.93%,中亚成分占16.85%,北坡受中亚成分影响大,南坡占有多数的高山成分。这一地域昆虫区系的形成和演替与其地质历史密切相关。由于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挤压,喀喇昆仑-昆仑山强烈抬升,随着塔里木盆地的形成,地域性的昆虫区系便产生了,并有其特有成分的分化:亚种级的分化,种级的分化甚至属级的分化  相似文献   
808.
三江平原水田灌溉-排水过程中铁形态变化及输出贡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集三江平原农田灌溉地下水、稻田积水、渠系排水、土壤侧渗水,并采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水体中不同形态铁,分析在灌溉排水及地下侧渗水中铁的迁移特征,并估算水田排水中铁的输出贡献.结果表明,在灌溉排水过程中,铁主要以低分子量形态和酸性不稳定形态迁移,地下水中Fe2+含量占可溶态铁的80.45%;地下水抽取到稻田后Fe2+含量显著降低,络合态铁含量升高,稻田积水中络合态铁占可溶态铁的75.50%;稻田积水排入渠系后,络合态铁中不稳定弱配位铁含量降低13.58%,其他铁形态变化不大.稻田积水通过地下侧渗进入渠系,随侧渗水体深度加深,Fe2+含量升高,络合态和胶体态铁含量降低,地下侧渗水向渠系水主要提供络合态和胶体态铁.三江平原湿地水田化改变了水体中铁的输出形态,同时,排水过程中铁的输出也对河流形成补给,水田灌溉排水过程可溶态铁的输出通量约为390kg.a-.1km-2,输出系数为0.186,灌溉-排水过程中残留在稻田土壤中铁的量约为1460kg.a-.1km-2,残留在排水渠系土壤中铁的量约为250kg.a-.1km-2,这对三江平原水土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09.
粤西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的动态变化及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98~1999年4个航次粤西海域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特征,并对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267种,其种类组成以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的数量最多,占总数量的29.5%,其次为短角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占21.8%。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即有交叉又有演替。根据多样性阈值的评价,粤西海域绝大部分沿岸水域的浮游植物均处于多样性差或一般水平,而离岸水域基本处于多样性丰富或非常丰富水平。  相似文献   
810.
在三江源地区冬虫夏草3个产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设置虫草采挖样地和对照样地,通过样方调查和统计分析,评价冬虫夏草采挖活动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结果表明:冬虫夏草采挖使草地物种多样性、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降低,群落优势度升高.由于采挖活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减少了10.3%~12.5%,群落盖度降低了10.6%~19.1%,地上生物量降低了20.7%~46.1%,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增加了16.7%~31.8%. 采挖活动未使地下生物量产生显著变化. 植被状况的恶化将影响冬虫夏草的形成过程,因此,应加强冬虫夏草产区的植被保护,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上生物量对冬虫夏草采挖活动最为敏感,可作为冬虫夏草产区植被保护过程中的首选评价指标. 采挖活动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程度与地理位置有关,表明采挖活动的效应具有区域分异特征,冬虫夏草资源保护策略应根据区域特点制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