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8篇 |
免费 | 321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41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96篇 |
综合类 | 514篇 |
基础理论 | 463篇 |
污染及防治 | 124篇 |
评价与监测 | 20篇 |
社会与环境 | 26篇 |
灾害及防治 | 1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96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161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65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莞市计划到2017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μg·m-3),GDP年均增长率至少不低于7%.面对复合型为特征的PM2.5大气污染,传统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计算方法具有局限性.因此,本文基于经济、气象、能源、环境等关键信息,利用系统动力学(SD)建立了GDP-PM2.5宏观动态统计模型.考虑到PM2.5年均浓度等统计值本身就是污染物不断生成又不断扩散、沉降达到动态平衡的综合结果.因此,SD模型可不从理化角度去模拟复杂的大气传输和扩散过程,而是通过引入各污染物的比例系数μ,构建转化率η,建立GDP、PM2.5年均浓度、五大污染物(VOCs、SO2、NOx、NH3、一次PM2.5)排放量等变量之间的逻辑联系,为分析和预测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本文梳理了大气环境压力、承载力和容量的定义,强调了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动态关系,建设性地提出了度量承载力的11项指标(5个显性、6个隐性).最后,利用模型模拟预测了\"综合治理\"模式下2012-2020年间以GDP-PM2.5达标为约束的五大污染物的大气环境压力、容量和承载力.结果表明,预计PM2.5浓度达标约在2017年上半年,对应的SO2、NOx、VOCs、NH3、一次PM2.5容量分别为84987、138849、100875、7751、17402 t;承载力隐性部分各项阈值分别为GDP总量7074亿元、新增绿色GDP 737亿元、煤炭2120万t(以标煤计)、石油552万t(以标煤计)、天然气663万t(以标煤计)、新能源630万t(以标煤计);承载力显性部分各阈值(相对于2012年5年累积减排量)分别为SO2 64271 t、NOx128831 t、VOCs 108337 t、NH3 4070 t、一次PM2.5 35863 t.本研究为东莞市大气减排提供了具体目标和参考数值. 相似文献
992.
为明晰不同粒径纳米银(AgNPs)对欧洲亚硝化毛杆菌(Nitrosomonas europaea)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培养方式,探究10nm和50nm的AgNPs对N.europaea生长、氮转化能力、细胞结构、活性氧生成和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AgNPs暴露抑制N.europaea生长,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细菌生长抑制率增加,在4h达到最大值;培养基中NH4+向NO2-转化速率减缓,N.europaea的铵态氮转化能力降低;扫描电镜(SEM)图像显示AgNPs造成部分细菌表面塌陷且有孔洞,细胞膜受损严重;透射电镜(TEM)图像显示AgNPs造成细菌内部核物质消融,细胞质膜界限模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发现AgNPs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qRT-PCR技术对AgNPs暴露后N.europaea功能基因amoA、hao、merA表达进行测定,发现AgNPs抑制N.europaea功能基因的转录表达.综上所述,AgNPs通过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和产生氧化应激损伤N.europaea,抑制amoA和merA的表达,进而影响铵态氮转化过程,且小粒径AgNPs的毒性强于大粒径. 相似文献
993.
污染物排放基数大、内生与跨区排污累积是长江经济带污染防治面临的严峻现实,高强度环境污染胁迫过程已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障碍.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27个地市级及以上单元为实证案例,选取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4项污染物指标,在基于熵值法的环境污染胁迫指数(EPSI)测度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定量分解环境污染胁迫的驱动因素及空间效应,为制定面向污染源管控的环境规制提供科学参考.研究发现:①2011—2015年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胁迫程度降低4.8%,胁迫程度由上游向下游递增,其中,上游干流、太湖流域及下游干流的胁迫程度较为突出.②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胁迫程度整体趋稳、局部改善,高污染胁迫区在长三角地区集中分布,滇川贵渝、湘鄂赣、江浙沪皖等交界地区,以及昆明至重庆一带已形成的高胁迫区亦是未来管制重点.③环境污染胁迫过程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本地胁迫程度增加的同时引起邻地胁迫加剧.随着环境管控趋紧,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胁迫的外部性有所缓解.④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是驱动本地胁迫程度提升的重要因素,二者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于周边地区,而工业化、农业经济份额、内外资等因素仅能作用于本地的环境污染胁迫过程.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胁迫驱动因素的多元化趋势表明,应实施系统化、源头化综合治理以缓解环境污染胁迫态势,需引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建设开发行为的环境效益、规避外资驱动的跨区污染转移、发挥国有资本在环境处置与保护过程中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了解土壤微生物呼吸对极端降水的响应对深入理解全球变暖趋势下降水格局的改变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于2015年雨季(7~9月)在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模拟了3种雨季降水量(最高600 mm;平均300 mm;最低150 mm)条件下两种降水形式(每次10 mm:P_(10),每次150 mm:P_(150)).利用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COR,Lincoln,NE,USA)监测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及其土壤水分、温度的变化.相同次降水量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呼吸波动因雨季降水量变化而不同.P_(150)较P_(10)波动剧烈,600 mm降水量下土壤微生物呼吸变异系数分别为36%和33%;300 mm降水量下为28%和22%,150 mm降水量下依次为43%和29%.与P_(10)相比,P_(150)土壤微生物呼吸累积量在600 mm降水量下降低20%;但150 mm降水量下增加22%,300 mm降水量下二者无显著差异.土壤累积呼吸量与水分胁迫时间长短呈显著负相关(R2=0.75).全球变暖趋势下极端性降水事件增加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5.
996.
Hg~(2+)、Cd~(2+)及其复合胁迫对苦草的毒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宇宙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Hg2+、Cd2+单一及复合处理下,苦草对这三种胁迫的响应。三种胁迫下,3d内苦草现存量增加百分比与金属离子浓度间显著负相关,其中在[Hg2+]或[Hg2++Cd2+]([Hg2+]/[Cd2+]=1)>5μmol/L时,2~3d可致死;总生产力、净生产力、呼吸强度以及叶绿素含量均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同时叶绿素含量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上述四个指标在低浓度胁迫时常略有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Hg2+]或[Hg2++Cd2+]≤2.5μmol/L、以及[Cd2+]≤10μmol/L时升高或基本稳定,之后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Hg2++Cd2+的复合胁迫效应略小于相应浓度的Hg2+,但明显大于相应浓度的Cd2+。Hg2+对苦草的毒性数倍于Cd2+,二者对苦草的毒性有相加或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的外界胁迫脆弱性评价缺乏有效量化体系这一问题,通过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提出了基于特征污染物及其对应排放量的量化体系;通过特征污染物属性解析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研究侧重点,构建了该体系中的特征污染物量化方法.将该量化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依据不同研究侧重点得出的3种特征污染物危害性计算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并且3种危害性排序与对应的3种属性排序亦存在差异.由此表明,确定研究侧重点的主观倾向对特征污染物危害性计算结果有决定性影响.此外,在计算过程中,以序列值的方式解决3种属性的归一化及不同类别特征污染物属性量化结果的统一,会造成不同特征污染物之间相对属性特征的放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998.
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简称PEMS)和GPS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简称GPS)选取多辆天津市机动车进行了道路测试,并对其排放及行驶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IVE(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ons,简称IVE)模型中不同区间的划分方法下,机动车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简称VSP)与排放相关系数的差异.CO、CO2、NOx排放与VSP相关系数在Paps(Preaverage Power Stress,前平均比功率负载,简称Paps)方案下进行划分时的平均值从原有的引擎负载(Engine Stress,简称ES)方案下的0.1以下上升到0.4以上;但是HC排放与VSP相关系数在ES方案下的均值为0.0370,在Paps方案下却为-0.0766.分别计算污染物实测排放因子与IVE模型改进前和改进后的污染物排放因子的比值,发现采用Paps区间划分方法计算得出的排放因子数据比ES区间划分方法得出的数据显著接近于实测排放因子,显示Paps区间划分方法有助于改善机动车排放估算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99.
为深入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的形成机制,以工作需求-资源(JD-R)模型为理论框架,确定职业压力失范行为的工作需求、工作资源、损耗因素及激励因素,提出各要素间的假设作用关系,构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JD-R模型;通过文献检索、文献筛选及文献编码过程,纳入中英文文献共125篇,总样本量为79 310,采用Meta分析定量验证该模型。结果表明: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JD-R模型中,工作需求、工作资源、损耗因素、激励因素中各包含5、6、2、4个因素,各要素间作用关系显著;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由工作需求与工作资源通过损耗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双重心理过程导致。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针对某机电引信加速寿命试验数据,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存在计算量大、寿命预测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开展与智能算法相结合的引信贮存寿命预测研究。方法 针对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数据,采用贝叶斯理论的环境因子法,对各级应力下的贮存时间进行折合计算。利用进化策略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进而对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全局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突破传统方法的局限。将折合后的试验时间、样本量、应力水平作为网络输入,失效数作为输出,来预测引信贮存寿命。结果 利用训练好的 BP神经网络预测引信在正常应力水平下的失效数,计算其贮存可靠度。在迭代402次后,模型找到最优解,且预测误差在1%以内。结论 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与智能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过程简单,预测精度较高,可有效提高引信贮存寿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