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312篇
综合类   598篇
基础理论   64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31.
Integrating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to forest management requires changes in the practices of those public and private actors that have implementing responsibilities and whose strategic and operational opportunities are at stake. Understanding this kind of context-dependent institutional adaptation entails bridging between two analytical approaches: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adaptation.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se two approaches by reviewing them, and their caveats, and by summarizing empirical analyses of 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s, specialization, professional judgment, and organizational networks in the organizational field of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ry in Finland. Drawing on thes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es, the article discloses the broad phenomenon of institutional adaptation in the integration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forest management. The empirical analyses point to the dominance of hierarchic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over strategic organizational adaptation. Together with the detected isomorphism of professional norms and networks, these contribute to meeting minimum standards but can constrain the ways in which the organizations and professionals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The detected inertia signals lack of alertness. It is perhaps also an indication of self-sufficiency among the actor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responses to challenges and responsibilities across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boundaries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the two traditionally segregated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432.
荆治严 《环境保护科学》2011,37(1):53-55,62
历经近10年的综合整治,沈阳市的"母亲河"-浑河已发生巨大变化,污水的收集与处理、两岸与河道建设以及河流功能修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和效益,但距生态城市建设和河流水质目标的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和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据此分析探讨其水环境建设主要任务、技术对策以及主要对策实施途径,为浑河沈阳段水系"十二五"建设提供...  相似文献   
433.
松花江流域渔业生态环境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9年对松花江干流、嫩江下游江段、第二松花江干流水质、底质和鱼类汞含量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参照渔业水质标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和松花江流域汞的背景值对流域生态环境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水中总汞含量0.000010~0.000172 mg/L,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要求;第二松...  相似文献   
434.
探讨了环境建设样板城提出的背景,提出环境建设样板城的基本概念及内涵,确定了环境建设样板城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建立了由五大类九十项指标构成的环境建设样板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35.
我国绿色贸易转型战略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十二五"及今后时期,绿色贸易转型是我国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优先领域,是缓解对外贸易发展资源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十二五"环保目标实现的重要途经。本文在反思传统贸易发展方式基础上,提出实现从"以环境输出为特征"到"以生态修复为使命"的绿色贸易转型,是我国未来贸易发展长期而艰巨的使命和任务;并在进一步梳理"十二五"绿色贸易政策空间基础上,揭示出"环境输出"向"生态修复"环境友好型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成为绿色贸易转型的重要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436.
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政策对环境存在着正面或负面影响。初步定性判断,我国参与的各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将对我国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此,本文在紧密跟踪参与WTO及其他环境与贸易谈判进程支持我国谈判的同时,创新性开展贸易政策环境影响方法初步探讨。研究表明: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以外促内的重要环境管理手段,而研究编制我国贸易协定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技术导则是我国目前环境影响评价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建议,第一,我国应深入开展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进一步实施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供政策依据。第二,环保部门应该尽快研究编制我国自贸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为推进政策环评提供技术准备,为修改《环评法》和政策环评作技术储备。第三,借助于自贸区环境部长级会议机制,进一步推进与各成员国之间经济贸易与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第四,构建我国自己的绿色贸易保障体系,防止国外污染向我国转移,维护我国国际环境形象。  相似文献   
437.
快速溶剂萃取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溶剂萃取(ASE)是固体物质中污染物检测的一种前处理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将快速溶剂萃取法与其它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说明了此项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3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事故也呈现出上升的势头,环境污染事故不仅造成了环境危害,而且对人民群众的安全产生了重大威胁。鉴于环境污染事故的多发性、危害性,应急处置显然非常重要,而构建强大的应急处置信息系统有助于应急处置和分析决策的顺利进行。本文分析了环境应急处置需求,提出了建立环境污染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439.
廊坊市大气环境质量与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廊坊市2003~2008年空气监测数据,采用灰色模型GM(1,1)对该市大气环境质量主导因子PM10、SO2和NO2进行模拟预测,采用宏观总量控制A值法对理想大气容量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建议在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和建筑扬尘污染源4个方面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廊坊市的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440.
东北老工业区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东北老工业区的概况,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的现状入手,对其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在地区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立足于系统科学的角度,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系统方面,为东北老工业区提出了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