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17篇 |
免费 | 1998篇 |
国内免费 | 386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34篇 |
废物处理 | 310篇 |
环保管理 | 3630篇 |
综合类 | 10596篇 |
基础理论 | 2097篇 |
环境理论 | 16篇 |
污染及防治 | 1531篇 |
评价与监测 | 1654篇 |
社会与环境 | 1554篇 |
灾害及防治 | 9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4篇 |
2023年 | 518篇 |
2022年 | 830篇 |
2021年 | 894篇 |
2020年 | 889篇 |
2019年 | 838篇 |
2018年 | 717篇 |
2017年 | 901篇 |
2016年 | 1089篇 |
2015年 | 1133篇 |
2014年 | 1050篇 |
2013年 | 1325篇 |
2012年 | 1506篇 |
2011年 | 1696篇 |
2010年 | 1082篇 |
2009年 | 1217篇 |
2008年 | 1023篇 |
2007年 | 1290篇 |
2006年 | 1135篇 |
2005年 | 914篇 |
2004年 | 726篇 |
2003年 | 690篇 |
2002年 | 616篇 |
2001年 | 504篇 |
2000年 | 439篇 |
1999年 | 410篇 |
1998年 | 310篇 |
1997年 | 297篇 |
1996年 | 243篇 |
1995年 | 221篇 |
1994年 | 242篇 |
1993年 | 169篇 |
1992年 | 122篇 |
1991年 | 100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71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48篇 |
1981年 | 38篇 |
1980年 | 43篇 |
1979年 | 49篇 |
1978年 | 32篇 |
1973年 | 22篇 |
1972年 | 28篇 |
1971年 | 3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邻苯二甲酸酯在黄河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吸附动力学,以及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正二丙酯(DnPr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沉积物上共存的等温吸附行为,探讨了助溶剂甲醇、离子强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DMP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速率先快后慢;DMP、DEP在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行为符合线性方程,而DnPrP、DBP的吸附等温线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沉积物对DMP的吸附容量还随着离子强度和溶液中甲醇百分比含量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82.
283.
284.
对矸石土样及植被材料进行采样测定,研究分析矸石的供肥能力、微量有毒元素含量、矿区植物中微量有毒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对Cu、As元素吸收能力大于其它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pastrois)对Zn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其他植物强;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对Cr元素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依据矸石废弃地立地类型特点,矸石废弃地人工植被景观恢复过程中应选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作为先锋树种,宜优先选用刺槐×沙棘×荠菜(Robinia pseudoacacia×Hippophae rhamnoides×Capsella)、刺槐×沙棘×狗尾草(Robinia pseudoacacia×Hippophae rhamnoides×Setariaviridis)、臭椿×沙棘×狗尾草(Ailanthusaltissima×Hippophae rhamnoides×Setaria viridis)群落与刺槐林、臭椿林配植模式。运用生态恢复的方法对矸石废弃地进行人工植被景观恢复与重建,恢复其受损伤的生态系统,这对矸石废弃地植被恢复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5.
286.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探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选取区域物质总需求、区域过程总排放、区域总排放等指标,对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进行核算,结果表明:(1)珠江三角洲区域物质总需求、区域总排放年均递减率在7%以上,资源使用密度、单位GDP物质排放年均分别减少10.3%、11.4%。说明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开始升级,环境朝着利好方向发展。(2)隐藏流在各类相关指标中占有比例较高,占区域总排放的比例年均高达98%。说明推行减量化生产,提高物质利用率,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已迫在眉睫。(3)物质排放强度地域差异明显,惠州、肇庆、中山、江门历年均低于珠江三角洲平均水平,深圳、东莞远高于平均水平;IPAT分析显示,A呈上升趋势,T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总体来看,珠江三角洲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大的潜力,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7.
288.
289.
290.
黄河不同粒径悬浮物中POC含量及输运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悬浮物(TSS)粒径与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关系的研究,是河流POC形态变化及输送过程和输运通量研究的基础.本研究在沉降分级法基础上,结合激光粒度仪粒度测定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对2005-06-29黄河利津站、2005-09-27黄河口低盐度区以及2006年11月兰州、潼关、花园口各站TSS样品分析发现:黄河TSS中POC与其对应的中值粒径存在良好的负指数关系,POC的极限值为0.56%,普遍低于世界其它河流;黄河不同区段站位TSS性质不同使各样品相同粒级间POC存在明显的差异,黄河口站>花园口站>兰州站>潼关站>利津站,如<8 μm粒级TSS中POC依次是0.661%、 0.627%、 0.550%、 0.505%、 0.493%;黄河各粒级TSS所承载的POC量占样品POC总量的比例在不同区段各样品间极其相近,POC随TSS粒径增大显著递减, 80%以上的POC集中在<16 μm的TSS中,而粒径<32 μm的TSS承载了95%以上的POC.可见虽然黄河自西向东横跨5 000 km之多,落差达4 000 m以上,但POC的输运规律具有一致性,TSS粒径是控制POC输运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