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34篇 |
免费 | 1011篇 |
国内免费 | 188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262篇 |
废物处理 | 231篇 |
环保管理 | 1858篇 |
综合类 | 5262篇 |
基础理论 | 1285篇 |
环境理论 | 16篇 |
污染及防治 | 713篇 |
评价与监测 | 751篇 |
社会与环境 | 657篇 |
灾害及防治 | 5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279篇 |
2022年 | 435篇 |
2021年 | 478篇 |
2020年 | 455篇 |
2019年 | 439篇 |
2018年 | 371篇 |
2017年 | 469篇 |
2016年 | 552篇 |
2015年 | 543篇 |
2014年 | 584篇 |
2013年 | 766篇 |
2012年 | 836篇 |
2011年 | 947篇 |
2010年 | 607篇 |
2009年 | 638篇 |
2008年 | 545篇 |
2007年 | 678篇 |
2006年 | 596篇 |
2005年 | 482篇 |
2004年 | 370篇 |
2003年 | 362篇 |
2002年 | 307篇 |
2001年 | 248篇 |
2000年 | 196篇 |
1999年 | 200篇 |
1998年 | 135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26篇 |
1995年 | 94篇 |
1994年 | 108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14篇 |
1977年 | 10篇 |
1972年 | 18篇 |
1971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992.
邯郸市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邯郸市统计年鉴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采用城市物质流分析框架研究邯郸市2005年物质流全景和1993─2005年物质输入和输出结构的时间序列变化.结果表明:13年间邯郸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4倍,物质输入增长1.1倍,物质生产力增长1.1倍,由1993年的151.8元/t上升至2005年的320.9元/t,反映了邯郸市前期经济发展与资源投入具有明显的“脱钩"现象;另一方面,邯郸市仍然遵循着“高投入、高排放"的发展模式,2005年物质净存量仅占全年物质通量的12.2%,大部分物质在开采当年并不进入经济系统而直接排放到生态系统中;同时,邯郸市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逐年升高,从该市外调入的物质量所占比例由1993年的10.2%上升至2005年的39.2%,表明邯郸市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大的资源 相似文献
993.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以鲁甸县强烈构造变形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廷朝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12(4)
通过近一年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资料整理、GIS综合信息模型分析等方法,总结归纳出鲁甸县各类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并分析阐述了其形成条件和机理,发现地质构造对灾害的分布和形成及易发性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4.
云贵高原湖区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的分区模型,用于对云贵高原湖区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研究.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众多指标进行了降维综合处理,产生彼此互补相关又能综合反映湖区情况的4个新指标,累计贡献率达到93.69%,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构建了云贵高原湖区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区域新指标值,结合聚类模型初步将湖泊流域分为5类,再利用判别分析完成非湖泊流域的类别判别,最后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按聚类结果进行全局自相关分析,Moran’sI为0.320,且检验值Z值为68.2,远大于临界值(显著水平1%所对应的临界值2.58),表明聚类结果与空间位置具有显著相关性,之后运用局部自相关对区域各因素的主成分综合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量化分析,揭示了零散分类区块在空间地域分布上的关联和差异,根据关联结果完成最终的分区.结果表明,利用此分区模型可以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得到更为客观的分区结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可为探索适合我国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指标体系和分区技术方法,完成全国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和科学地制定我国湖泊营养物基准和富营养化控制标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5.
富阳地区水资源自然支持力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富阳地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寻找出影响水资源自然支持力的主要驱动因子;再根据富阳地区某一时段内的水资源量(因变量)与其驱动力(自变量)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利用统计资料,对可能引起水资源自然支持力变化的各种驱动力因子进行多变量分析。得出,对富阳地区水资源自然支持力影响较大的指标是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的剩余开采程度和化学需氧量。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富阳地区的水资源自然支持力总体来看在逐年减弱,原因在于近年来富阳地区造纸行业异军突起,用水量急剧加大,总污水排放量增多,使得水资源支持力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最后,针对目前的水资源现况提出了一些提高富阳地区水资源自然支持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6.
针对SERES仪器空白出现与往常故障不同的异常情况,展开对该故障原因分析。在解决故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验分析理论指导、监测数据求证的原则。通过对仪器故障前后数据比较,认真寻找故障原因,确诊故障症结。并在总结此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更好地维护在线监测仪器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洋山工程影响海洋环境关键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洋山工程群可能对近海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就目前而言,洋山工程群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主要的影响有大堤修筑、码头和桥桩钻孔、航道疏浚、炸礁清石、爆破挤淤、海底管道铺设和陆域吹填等作业,并由此产生的水下振动、冲击波、高浓度悬浮物、石油烃、有机物和生物填埋等因子。高浓度悬浮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浮游生物、鱼卵、仔稚鱼和游泳动物幼体等生长;冲击波直接引起一定范围内鱼类的死亡;水下振动对鱼群有驱赶作用;石油烃和有机物污染水体;填埋导致底栖动物死亡。洋山工程群建设和营运过程中污水排放量较少,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环境影响有限。悬浮物和生物填埋是工程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施工期结束,洋山海域生态环境可能较快地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998.
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土壤碳库是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易受人类活动调节且固碳减排潜力巨大,研究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壤生态过程,为全球碳收支平衡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为靶区,分析土壤碳库特征,结合冗余分析、通径分析,探究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同一土层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连作年限增加,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而无机碳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同一连作年限棉田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机碳含量均在0~20 cm层达到最大值,而无机碳含量均在20~50 cm层达到最大值.(2)通过冗余分析得出环境因子对土壤碳库特征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磷酸酶活性p H值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含水量脲酶活性电导率;磷酸酶活性、p H值、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与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土壤含水量、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表现为显著相关(P0.05).(3)通径分析表明,速效钾对有机碳含量直接作用显著,是影响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而脲酶活性对无机碳含量直接作用显著,是影响无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研究是评价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的"源/汇"效应的基础数据,对研究全球碳收支平衡和陆地碳循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由于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在我国的主体能源地位不会改变,全国许多地区均可能面临持续的大气煤基PAHs污染.为此,本文选取PAHs污染相对严重但缺乏足够关注的广西、四川、贵州与云南4个西南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煤基PAHs排放、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一套综合评估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分析不同情景下西南四省(区)煤基PAHs排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维持情景下,未来10年煤基PAHs排放相对增长率的省份次序为:广西(44.54%)贵州(29.44%)云南(26.37%)四川(-2.19%).经过产业与能耗结构的调整,四川和云南在规划情景下的相对增长率分别比维持情景减少了27.17%和20.88%,这两个省的减排效果最大.同样的情况,贵州与广西仅分别减少了7.32%和5.52%,仍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要实现煤基PAHs的有效减排,各省份需实施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云南应同时考虑工业源与生活源控制政策,四川应减少工业源排放量,广西和贵州应在进一步优化产业与能耗结构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工业源和生活源控制政策.总体而言,系统动力学方法适用于分析非常规大气污染物的复杂动态变化,可为当地政府提供科学调控区域经济-能源结构-环境质量之间发展关系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辽宁地区大气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在线连续观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2008年3月—2009年2月辽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和本溪ρ(黑碳)观测资料,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及重要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5个城市小时ρ(黑碳)的变幅较大,最小值出现在抚顺秋季的2008年9月23日00:00,ρ(黑碳)为0.14 μg/m3,最大值出现在本溪冬季的2008年11月11日08:00,ρ(黑碳)为64.52 μg/m3;本溪ρ(黑碳)日均值最高,为6.87 μg/m3,其次是沈阳、鞍山和抚顺,大连的ρ(黑碳)日均值最小,为3.18 μg/m3;ρ(黑碳)日变化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最高值一般出现在06:00─09:00和17:00─19:00,低值出现在02:00─04:00和12:00─15:00;风速对ρ(黑碳)有重要影响,当风速<3.5 m/s时,ρ(黑碳)随风速增大而减小,当风速>3.5 m/s时,风速对ρ(黑碳)的影响不大;后向风轨迹较好地反映污染物在不同城市区域间的传输特征,在冬季沈阳以上风区域北部影响为主;ρ(黑碳)日均值变化和大气低层垂直温度梯度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