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395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87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综合考虑国外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方法,根据上海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特定80项和地表水控制的109项以外项目、全市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项目、水源地突发性应急事故有机污染物等实际监测数据和历年来微量有机污染物研究成果,制定饮用水源地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筛选的原则、程序和过程,对出现频率高、超标几率高、浓度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筛选,提出包括多环芳烃、酞酸酯、卤代烃和其他共4类7种上海市饮用水源地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名单.  相似文献   
72.
植物叶片汞浓度与大气气态单质汞(GEM/Hg0)浓度的线性关系表明叶片汞浓度大小可用于指示植物生长区内GEM浓度的高低水平.通过分析上海市绿地公园(25座)中常见落叶树木樱花、水杉、法桐叶片汞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区域内GEM含量水平及分布特征.2017年5-10月对7座公园中这3种树木叶汞浓度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73.
One methodology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quantific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building-related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C&D) waste in a fast developing region like Shanghai, PR China. The varieties of structure types and building waste intensities due to the requirement of progressive building design and structure codes in different decades are considered in this regional C&D waste estimation study. It is concluded that approximately 13.71 million tons of C&D waste was generated in 2012 in Shanghai, of which more than 80% of this C&D waste was concrete, bricks and blocks. Analysis from this study can be applied to facilitate C&D waste governors and researchers the duty of formulating precise policies and specifications. As a matter of fact, at least a half of the enormous amount of C&D waste could be recycled if implementing proper recycling technologies and measures. The appropriate managements would be economic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beneficial to Shanghai where the per capita per year output of C&D waste has been as high as 842 kg in 2010.  相似文献   
74.
大型会展对提升举办地旅游形象效应成为旅游学界当前关注的热点。以上海世博会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在分析过程中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研究大型会展对旅游地的形象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世博会主要通过聚焦作用下的旅游形象建设、光晕遮蔽作用下的网络宣传、世博宣传片与上海旅游形象联手营销、旅游企业的积极行为以及政府的支持与配合等5种途径提升上海都市商务会展、都市文化、都市休闲等旅游形象,提出利用大型会展的聚焦作用和光晕遮蔽作用提高举办地知名度,将大型会展宣传与举办地旅游形象宣传相结合,将大型会展建设融人到城市的旅游形象建设之中等3个方面提高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75.
特大型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与减排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现有城市交通碳排放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以上海市为例,采用IPCC"自下而上"法对特大型城市客运交通CO2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轨道交通是碳排放效率最高的客运方式,出租车最低;客运交通CO2排放总量增长迅速,且碳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近年客运交通CO2排放增量主要来自私人载客汽车,同时公务交通在客运交通碳排放中始终占较大比重。由此本文认为,控制客运交通碳排放的关键在于对以私人载客汽车和单位载客汽车为主的个体交通的管理和控制,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结构。在此基础上,为了将控制碳排放纳入到城市交通政策目标中去,本文就主要城市交通政策对客运交通碳排放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结论:以往的交通供给、需求管理政策对于抑制客运交通碳排放增长的作用有限;而就目前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而言,也不利于降低居民出行的碳排放水平。文章最后分别从交通供给、需求管理以及城市空间角度给出了控制客运交通碳排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6.
为检验意愿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中争论的焦点问题——支付意愿的问卷"内容依赖性",本文以上海城市内河生态修复为评估对象,构建CVM的假想市场,设计评估顺序、评估对象尺度、嵌套物品等四重方案,通过720份问卷平行调查对同一评估对象在不同问卷中获得的支付意愿,并进行估计值比较和t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支付意愿的数值随评估尺度的增加并不显著增加;单独评估比作为嵌套物品评估具有更高的支付意愿值;在问卷中先被评估的物品居民给出的支付意愿较高;整体物品的支付意愿小于各部分的加总。研究结果验证了国外实证研究文献报道的"范围不敏感"、"嵌入效应"、"顺序效应"、"部分—整体效应"等现象的存在。对此现象的解释主要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因此,在将CVM研究结果应用于公共政策中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引起的偏差。  相似文献   
77.
上海市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民涛  韩昀峰  宋凌艳 《四川环境》2010,29(2):61-65,69
为了解上海市大气环境的状况,为进一步制定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具体措施提出相关的参考建议,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了上海市自2000年至2007年共8年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统计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通过对相关环保措施、政府政策等方面资料的引用和分析,讨论了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连续三轮的"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使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逐渐好转,大气污染情况逐步减轻,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大气环境压力以及社会快速发展的压力,使得上海市治理大气环境污染的任务仍然艰巨。酸雨已经成为上海市大气环境的突出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8.
上海市能源利用碳排放足迹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能源利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对其碳足迹及生态压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碳排放足迹的相关含义及研究方法,计算得出1995-2006年上海市能源利用的总碳足迹、各能源类型和产业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的产值和生态压力值.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岭回归函数进行STIRPAT模型拟合,进一步研究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足迹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适应性的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总碳足迹从1995年的1.05 hm~2/人上升到2006年的1.36 hm~2/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②1995-2006年各能源利用的碳足迹及其分配率均以煤炭最大,石油次之,天然气最小,且煤炭利用的碳足迹分配率逐年下降,石油与天然气与之相反;③2001-2006年第一、二产业的碳足迹变化不明显,而第三产业与产业总碳足迹呈明显上升趋势;④能源利用的碳足迹产值从1995年的1.79万元/hm~2增加至2006年的3.79万元/hm~2,碳足迹的生态压力也从1995年的129.6上升至2006年的231.8;⑤能源利用碳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拟合研究结果中没有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一步证实能源利用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79.
上海霾气候数据序列重建及其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上海11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日均相对湿度、能见度以及天气现象资料,重建了上海近50a霾气候数据序列,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上海霾日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海霾气候数据序列重建值与报表记录值之间变化形态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重建值较记录值偏高。1960~2008年,上海霾日数以9.7d/10a的线性趋势显著增加,2002年以后霾日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上海多年平均霾日数以冬季最多而夏季最少。近50a,上海霾日数呈现出西南部最多-市区较多-东北和东南部最少的空间分布,霾日数的空间变化趋势则表现为西南部增加较多而东部增加较少。1981~2008年,上海霾日数在西部和南部都增加,东部则减少。  相似文献   
80.
1994~2006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快速发展的都市地区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热点。基于上海市1994、2000、2003和2006年4期航空遥感影像资料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上海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与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上海市1994~2006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 a间,上海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07%;在各种用地变化中,耕地面积变化最大,共减少了94 00772 hm2,减幅达233%;从耕地转移来看,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工业仓储用地、交通用地、城镇居民点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共74 82586 hm2,占耕地面积总流出量的6712%;可见城镇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而大量占用耕地,是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城市绿地的大幅增加,12 a间城市绿地面积共增加了9 29241 hm2,单一动态度为1876%。从上海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征来看,各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差异明显,且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城区-近郊-远郊递减趋势,其中浦东新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崇明县最小,这种差异与各区(县)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上海LUCC的驱动力定性定量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分布及变化、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策以及国际大型活动的举办均对上海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