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24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5篇 |
综合类 | 262篇 |
基础理论 | 49篇 |
污染及防治 | 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Species distribution of polymeric aluminium-ferrum--timed complexation colorimetric analysis method of Al-Fe-Ferr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TurnerfirstadoptedtheAl ferronmethodasanindirectanalysismethodtodeterminethespeciesdistributionofAl solutionsin 1969(Turner,1969) .Thismethodhasbeenimprovedandisstillusedatpresentanditplaysakeyroleinstudyingthedistributionandtransformationofspeci… 相似文献
392.
甲萘酚和甲萘胺在超高交联吸附树脂上的协同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溶液中甲萘酚和甲萘胺在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103、NDA100上的协同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较高平衡浓度范围内该吸附树脂对双组分水溶液中甲萘酚和甲萘胺双组分(摩尔比分别为3∶1、1∶1、1∶3)的吸附总量大于相同平衡浓度下对单组分水溶液中甲萘酚和甲萘胺的吸附量,呈现协同吸附现象,其主导机制是2种吸附质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单组分甲萘酚或甲萘胺水溶液和双组分共存水溶液中吸附质分子在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温度由293K升至313K时,甲萘酚和甲萘胺在NDA103上的协同吸附效应的变化明显大于NDA100.NDA103树脂结构上的胺基既加强了对甲萘酚的吸附亲和力又增加了甲萘酚的协同吸附系数. 相似文献
393.
394.
Thermal regeneration of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adsorbent (HPA) was performed at 67℃.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 multimode microwave oven operating at 2450 MHz and a thermostatic water bath so as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heating mechanisms on the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HPA saturated with nitrophenols. The temperature rise action of the heterogeneous regeneration system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was described. Additionally, a complete structure and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generated HPA was also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subsequent regeneration cycles on the structure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the adsorbents.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generated HPA was accomplished by means of the analysis of FTIR spectra. 相似文献
395.
循环流化床灰制备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煤矸石电厂循环流化床灰(CFB灰)为原料,采用酸浸、水解、聚合和熟化等工艺过程,制备聚合氯化铝铁(PAFC)絮凝剂产品。重点对制备PAFC絮凝剂的酸浸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为20.2%、酸浸温度为110℃、酸浸时间为2 h、液固比为4∶1;Fe2O3浸出率为90.6%,Al2O3的浸出率为48.5%。同时采用实验得出的最优工艺参数进行了产品制备,并对产品进行了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PAFC的絮凝效果明显好于聚合氯化铝(PAC),用CFB灰制备PAFC絮凝剂产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96.
以人工配水启动SBR,逐步提高进水苯酚浓度,探究好氧颗粒污泥对苯酚的降解能力,同时分析苯酚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经过55 d的运行,进水苯酚浓度逐渐增到3 000 mg/L,苯酚、COD及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33%、97.27%和57.58%,好氧颗粒污泥表现出对苯酚的良好的去除能力。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投加苯酚后的颗粒污泥表面更加光滑,结构更为紧凑。胞外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投加苯酚前后好氧颗粒污泥EPS的主要组分没有明显改变。苯酚毒性刺激了颗粒污泥分泌更多胞外聚合物,胞外聚合物中多糖含量由初始的12.70 mg/g VSS增加到35.17 mg/g VSS,蛋白含量由4.93 mg/g VSS增加到8.01 mg/g VSS。投加苯酚后的污泥粒径明显增大,主要污泥粒径由0.5~2.0 mm增大到2.0 mm以上。 相似文献
397.
为了得到嗜酸硫细菌沥滤污泥中重金属的最佳工艺参数,对沥滤过程进行3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3种影响因素的水平设置分别为:污泥浓度35、25、15和5 g/L,单质硫投加量15、10、5和1 g/L,接种量15、10、5和3 g/L。对沥滤过程污泥中7种重金属(As、Cd、Cr、Cu、Ni、Pb和Zn)的去除率进行极差分析,提出了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单质硫投加量污泥浓度接种量,且最佳工艺条件为:污泥浓度25 g/L,单质硫投加量10 g/L,接种量为5%。采用超声波-离心方法,分步提取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2种形态:松散结合态(LB)和紧密结合态(TB)。分析其中的重金属浓度,提出沥滤后重金属在污泥EPS的赋存以LB为主。 相似文献
398.
以模拟啤酒废水为底物在IC反应器中进行厌氧污泥颗粒化培养,并对污泥颗粒化过程中胞外多聚物(EPS)的主要成分变化及其与细胞表面疏水性和Zeta电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以此来阐述EPS对污泥颗粒化成核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好氧剩余污泥在经过56 d的培养后,平均粒径由接种时的54.72μm增长到103.46μm,实现了厌氧污泥颗粒化成核过程;EPS蛋白质含量(PN)在颗粒化过程中逐渐由接种时的18.1 mg/g增至54.3 mg/g,而EPS多糖含量(PS)则无明显变化;此外,PN/PS与污泥平均粒径、细胞表面疏水性(RH)以及Zeta电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7、0.9593和0.9274。由此可推测:厌氧污泥颗粒化成核过程的主要作用成分为胞外蛋白质,其可以改变污泥细胞表面疏水性和Zeta电位,从而在厌氧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99.
400.
将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DMC-AM)与5种无机絮凝剂进行复配,对制革水进行絮凝处理,优化出P(DMC-AM)与无机絮凝剂的最佳复配方案。采用最佳复配方案,进行了絮体回用效果实验,为P(DMC-AM)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