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8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1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961~2010年金沙江流域降水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金沙江流域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对流域长时间尺度降水要素和多个典型降水日数进行分析,研究金沙江流域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金沙江流域年降水量呈一定的增加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汛期雨量变化趋势不明显,逐月降水除9月和12月外其他月份均呈微弱增加趋势。小雨等级和中雨等级的降水日数空间变化趋势相似,呈中上游地区微弱增加、下游地区微弱减少趋势,大雨及以上等级的降水日数则以微弱增加为主,仅在源区、德格一带呈不明显减少趋势。年无雨日数和年连续无雨日数呈比较明显的中上游地区减少、下游增加趋势,特别是年无雨日数在昭觉、昭通、会泽等区域增加趋势显著,年连续有雨日数则呈全流域减少,在下游小部分地区显著减少。研究还表明金沙江流域下游地区无雨日数及连续无雨日数特别在2000s偏多,而年连续有雨日数则在2000s明显偏少,表明近年来流域下游地区发生干旱事件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长江荆江段天鹅洲、中洲子和尺八3个牛轭湖钻孔沉积物进行短寿命放射性核素、粒度、磁学、铅元素测试与史志资料分析,在利用210Pb比活度计算平均沉积速率,并结合史志资料与沉积物特征指示的事件进行沉积物年代校核基础上,运用地表物质非自然富集系数(EF值)方法,分析了牛轭湖沉积物铅元素富集状况。结果表明:三钻孔铅元素非自然因素富集特征基本一致,均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并于2000年后呈下降状态,与我国铅污染历史及禁用含铅汽油的时间基本吻合;利用沉积物中铅元素非自然因素富集事件对沉积物进行断代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牛轭湖河/湖沉积相转变未对沉积物铅元素的非自然因素富集产生影响,说明铅污染具有较广的“暴露面”。  相似文献   
103.
冲击地压作为一种特殊的矿压显现形式,对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矿深部开采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该矿的实际生产中,地质条件是引发冲击地压发生的重要因素。鉴于微震监测系统是目前在煤矿井下监测冲击地压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段之一,本文利用波兰ARAM IS/MA微震监测系统对老虎台矿55002掘进工作面通过F7-1断层前后的微震特征信号进行连续观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研究此掘进面通过断层前后的微震特征,验证了一种典型的冲击地压发生时间前后的微震活动规律,并结合实际地质条件从位置上分析了微震事件与断层等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空间分析结果圈定了重点防治冲击地压区域,使老虎台矿在该工作面掘进生产中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顺利通过断层等地质构造异常区域,确保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4.
提出一种基于灾害演化网络的风险分析方法,针对城市暴雨灾害的演化过程进行了风险分析。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北方城市暴雨灾害演化网络模型,将危机事件分为三个等级,并探讨了事件级别和出入度的关系;分析城市暴雨灾害链演化特点和暴雨危机事件后果蔓延规律,得到关键危机事件和演化链。结果表明,交通堵塞是我国北方城市暴雨灾害系统中关键危机事件;暴雨灾害演化系统存在短链、长直链和循环链三种结构,其中循环链中的危机事件互为因果,可自行激化,是灾害演化网络控制的关键结构。  相似文献   
105.
各类灾害事件都会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甚至还会对人民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对灾害事件进行合理的界定与分类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在分析、讨论现有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先将灾害事件按其成因划分为2种灾型,又根据其发生环境将每一灾型划分为4种灾类,最后落实到每一具体灾种上,形成了灾害事件的三层分类体系,以供防灾减灾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6.
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厄尔尼诺影响,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发生了秋冬春三季连旱,耕地受旱面积占全国同期耕地受旱面积的78%,受灾人口和大牲畜饮水困难头数都达到了近十年来该地区的最高水平.通过对比本次和历史场次干旱发现,西南干旱并非稀遇现象,195l~1990年的40年间该地区曾发生干旱12次...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近5年来10起典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旨在发现不同阶段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从而预防和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08.
重大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难以预测并危害巨大,常常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以印度洋地震海啸为例,研究了突发事件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与受灾者的应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成熟的应付方式可以有效减轻受灾者的心理伤害,并提出了改善应付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9.
The world's top ranked mega city Delhi is known for deteriorated air quality. However, the analysis of air pollution data of 5 years (2014–2018) reveals that years 2016 and 2017, which were marked by an unusual delayed withdrawal of monsoon, witnessed an unprecedented extreme levels of toxic PM2.5 particles (≤2.5 µm in diameter) touching a peak level of 760 µg/m3 (24 hr average), immediately after the monsoon retreat, surpassing WHO standards by 30 time and Indian national standards by 12 times, jeopardising lives of its citizens. However, the normal monsoon withdrawal years do not show such extreme levels of pollution. The high resolution WRF-Chem model along with meteorological data are used in this work to understand that how the delayed monsoon withdrawal and associated vagarious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resulted in trapping externally generated pollutants ceaselessly under colder conditions, leading to historic air quality crisis in landlocked mega city in these selected years.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when WRF-chem model forced the climatology of normal monsoon year (2015) to simulate the pollution scenario of 2016 and 2017 for the above time period, the crisis subsided. Pres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such unusual monsoon patterns are on the hook to spur extreme pollution events in recent time.  相似文献   
110.
气象干旱是影响人类社会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且对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危害更为显著。为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甘肃地区干旱事件的时空分布,首先根据甘肃1969—2018年月值气象资料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游程理论提取干旱事件。随后采用REOF旋转正交分解将研究区划分成5个气候子区,并以每个子区为单位,基于B-G分割算法细致对比各子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的变化特征和演变趋势。最后,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各子区干旱事件的驱动因素。主要结论有:(1)研究区干旱累积历时呈微弱增加趋势(0.475 d·(10a)−1)并存在19 a的主周期,干旱强度呈先缓和再加剧趋势,尤其是2000年后干旱加剧显著,并呈现出西北部干旱减轻、东南部干旱加剧的空间变化趋势。(2)REOF分解的前五个模态累积贡献率为53.06%,主要的空间分布模态为:全区一致型模态和南北反向分异模态。将研究区分为5个干旱子区:河西地区、河东中部地区、河东东部地区、乌鞘岭地区和河东西部地区。(3)河西地区自1988年以来气象干旱显著缓和(P<0.01);河东东、中、西部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加剧趋势(0.120·(10a)−1、0.129·(10a)−1、0.072·(10a)−1,P>0.05);乌鞘岭地区在1975年以后气象干旱显著缓和(P<0.01),形成了干旱缓和与加剧变化的分水岭区域。(4)季节上,河西地区仅夏季呈缓和趋势;河东东部地区春季呈显著干旱化趋势,而秋季相反;河东西部地区春夏两季气候干旱化趋势明显而秋冬两季相反;河东中部地区和乌鞘岭地区季节变化呈明显一致性,前者四季均呈干旱化趋势,且春季干旱化最剧烈,后者四季均呈缓和趋势,且冬季最明显。(5)研究区气象干旱受当地气候因子和环流因子因素的共同影响,河西地区和河东西部地区对气温的响应明显而河东中、东部地区则对降水量的响应明显;乌鞘岭地区对日照时数的响应明显;NAO指数对研究区夏季气象干旱存在重要影响而ENSO事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研究区春秋两季(尤其是春季)气象干旱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