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8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1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连续极端降雨对东江流域水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研究连续极端降雨对饮用水源型河流东江水质的影响,分析流域近38年极端降雨事件发生特征,并结合水文水质数据初步分析其对水质的影响.基于SWAT2012建立东江流域高精度模型,研究极端降雨过程中主要污染物通量变化过程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流域近38年极端降雨事件共发生173次,丰水年频次要高于其他年份,年内受气候影响主要集中在3~9月(80%),峰值主要出现在降雨量最高的6月;在空间上增城-博罗-惠州-龙门一带极端事件发生频率最高.降雨量与浊度、TP、氰化物、Pb、Fe和Mn的浓度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浊度、TP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与p H、电导率和Zn的浓度值等呈极显著负相关,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降雨的影响.浊度、TN、NH4+-N及TP浓度值均在暴雨径流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浊度和TP浓度值变化趋势与流量呈显著一致,其峰值出现要早于流量峰值(约1 d),存在显著初期冲刷效应; p H变化过程则与流量相反,成"V"字形,可能是受上游山区降雨、土壤酸碱度及产汇流条件影响; NH4+-N受初期冲刷及洁净雨水稀释则呈现前期高,中后期低的特征.污染物负荷与径流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TN、NH4+-N及TP污染通量峰值要晚于(约1d)流量峰值的出现,这与污染物浓度峰值出现规律不同;污染物负荷主要在暴雨径流期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以59. 48%的径流量输送污染物占比达到了:COD 68. 42%、NH4+-N 54. 68%和TP 70. 20%,呈现时间短、污染物负荷冲击强等特点,对东江饮用水源水质造成较大的影响,建议通过强化初期雨水治理减少暴雨径流期对水质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利用CALIOP数据和SBDART(Santa Barbara DISORT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辐射传输模式研究了2013~2016年华北地区8d沙尘天气气溶胶及其直接辐射强迫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气溶胶垂直分布和光学特性对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溶胶集中分布在地表及以上3km范围,其中纯净沙尘型和污染沙尘型气溶胶位于上层,污染大陆型气溶胶和烟雾位于下层.大气层顶、地表和大气层的日均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分别是-38.41~-88.44,-74.03~-225.86,9.06~137.42W/m2.0~8km高度范围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是负值,且随着高度的增加绝对值逐渐减小.气溶胶垂直分布对大气层顶、地表和大气层的直接辐射强迫影响较小,但对直接辐射强迫垂直分布影响较大,由气溶胶廓线差异造成的同一高度层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最大差值能达到31.18W/m2.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单次散射反照率对直接辐射强迫影响明显.消光能力相同时,吸收性气溶胶对短波太阳光的衰减作用大于散射性气溶胶,后向散射比例大的气溶胶大于后向散射比例小的气溶胶.  相似文献   
73.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CCLM的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由逐日观测资料插值而成的格点化观测数据集,评估了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对中国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并对2016—2050年中国极端降水事件进行预估。文中主要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ntensity-Area-Duration,IAD)方法,识别了既定时间尺度下具有一定强度和影响面积的极端降水事件,分析未来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区域气候模式CCLM对中国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均有较强的模拟能力;2)2016—2050年中国极端降水事件整体呈增加趋势,RCP 8.5情景下变化更为显著,事件强度更大;3)未来不同情景下,均有可能发生强度或影响面积超过基准期最大值的事件,其中影响面积大的事件多发生在华北和东北,强度大的事件多发生在西南和华南。  相似文献   
74.
Being an archipelagic nation, the Philippines is susceptible and vulnerable to the ill-effects of weather-related hazards. Extreme weather events, which include tropical cyclones, monsoon rains and dry spells, have triggered hazards (such as floods and landslides) that have turned into disasters. Financial resources that were meant for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ervices have had to be diverted in response, addressing the destruction caused by calamities that beset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ountry. Changing climatic patterns and weather-related occurrence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2004-08) may serve as an indicator of what climate change will mean for the country. Early recognition of this possibilit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ppropriate action and measures, through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are important if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is to be minimised, if not totally eradicated. This is a matter of urgent concern given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ilippines.  相似文献   
75.
以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有影响力的100个环境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Logistics回归方法。利用环境污染生境、污染主体特征、污染物特征、对象敏感性、社会敏感性、治理难度和治理效果7类变量23类观测指标解析了影响环境事件发生的显著因素。以此为基础,分别给出了控制和预防大概率小损失、大概率大损失、小概率小损失和小概率大损失环境事件发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6.
2006年11-12月国内环境事件   总被引:22,自引:22,他引:0  
简要统计了2006年11-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57起,包括污染事件35起,地震7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3起,旱灾5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7起.对污染事件和自然灾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7.
2007年3-4月国内环境事件   总被引:23,自引:23,他引:0  
简要统计了2007年3-4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90起,包括沙尘天气17起,污染事件26起,地震11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11起,旱灾5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20起.对自然灾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
Pollutant loads of surface runo inWuhan City Zoo, an urban tourist area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he pollutant loads of surface runoff in an urban tourist are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two years in the Wuhan City Zoo, China. Eight sampling sites, including two woodlands, three animal yards, two roofs and one road, were selected for sampling and stud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llutants ranked in a predictable order of decreasing load (e.g. animal yard〉roof〉woodland〉road), with animal yards acting as the key pollution source in the zoo. Pollutants were transported mainly by particulate form in runoff. Particulate nitrogen and particulate phosphorous accounted on average for 61%, 78% of total pollutant, respectively, over 13 monitored rainfall even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treatment practic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improve particulate nutrient removal. Analysis of the M(V) curve indicate that no first flush effect existed in the surface runoff from pervious areas (e.g. woodland, animal ground yard), whereas a first flush effect was evident in runoff from impervious surfaces (e.g. animal cement yard, roof, road).  相似文献   
79.
王巧莲  蒋勇军  陈宇 《环境科学》2016,37(5):1788-1797
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通过野外在线监测获取岩溶流域连续、高精度的气象、地下水TOC和水文地球化学等数据,利用主成分回归模型探讨流域地下水TOC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输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季节时间尺度上,气温和地下水电导率(Sp C)夏季高,冬季低,p H则相反;TOC和浊度冬、夏季高,春、秋季低;地下水TOC和水文地球化学指标对降雨表现出明显的响应过程,但地下水TOC对不同降雨强度的响应时间和过程有明显差异,整体来说,TOC在降雨过程中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而暴雨过后受稀释效应影响呈现下降趋势.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降雨、流量和浊度对TOC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气温和p H对TOC有负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合流制管网溢流(Combined Sewer Overflows,CSOs)是我国城镇地表水环境日益突出的瞬时污染源,明确其重要污染物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组分和来源对CSOs污染控制具有导向性意义.本研究以北运河上游沙河水库流域为对象,连续采集CSOs过程的样品,通过峰值法、特征参数法和平行因子法等解析CSOs中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发现CSOs中DOM主要有类色氨酸(S、T)、类富里酸(A)和类酪氨酸(D),代表内源输入的类色氨酸(S、T)和类酪氨酸(D)占比超过4/5.特征参数法和平行因子法的结果均表明DOM的腐殖化程度较低,生物活性较强,主要为微生物降解生成的和沉积物自身在冲刷和水力输运作用下释放的内源污染,建议CSOs污染控制主要应从内源输入的角度进行,着重控制管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