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47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329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15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91.
Xu X  Zhou H  Wang D 《Chemosphere》2005,58(11):1497-1502
Three isomers of dichlorobenzene (o-, m- and p-DCB) were dechlorinated by Pd/Fe catalyst in aqueous solutions through catalytic reduction. The dechlorination reaction took place on the surface site of the catalyst via a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s, and resulted in benzene as the final reduction product. The rate constants of the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for the three dichlorobenzenes (DCBs) in the presence of Pd/Fe as a catalyst were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In all cases,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s were found to in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in the Gibbs free energy of the formation of DCBs.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for o-, m- and p-DCBs in the presence of 0.020% (w/w) Pd/Fe at 25 °C was determined to be 0.0213, 0.0223, and 0.0254 min−1, respectively. While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each dechlorination reaction was measured to be 102.5, 96.6 and 80.0 kJ mol−1 for o-, m- and p-DCB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p-DCBs were reduced more easily than o- or m-DCBs, and the order of the tendency of the dechlorination was p-DCB > m-DCB > o-DCB. The presented data show the catalytic reduction using Pd/Fe as a catalyst is a fast and easy approach for the dechlorination of DCBs.  相似文献   
592.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TA and soluble Cr(VI) (K2Cr2O7) was studied by the Ames test on S. typhimurium and the sex‐linked recessive lethal test on D. melanogaster. In both systems a synergistic effect of NTA on Cr(VI) mutagenicity took place at sub‐toxic doses of Cr(VI). The synergism could depend on the action of NTA on intracellular Cr(VI) reduction, as more Cr(VI) was reduced in vitro to Cr(III) by Salmonella and Drosophila protein extracts in the presence of NTA. A similar enhancement of soluble Cr(VI) mutagenicity was produced by low doses of EDTA.  相似文献   
593.
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牛粪和植物种类对石灰性土壤中铁肥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施用改变了土壤中铁(含外源铁)的有效性及其在各形态铁间的分配。从长期的观点来看,牛粪施用能提高土壤铁的有效性,有利于土壤铁有效供给的维持。与花生相比,油莱对土壤铁具有更高的利用和活化能力,种植油菜后,土壤交换态铁被耗竭,而有效铁、氧化锰结合态铁和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铁的含量明显提高。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和铁效率差异性植物间的轮作或间作是增加、维系土壤铁有效性的重要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594.
磷胁迫对水稻基因型根系形态及吸收铁锰铜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下4种水稻基因型(90-90—1、金23A、90-68-1、CDR22)的根系形态变化情况及其吸收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的影响。结果表明,(1)磷胁迫下,每个基因型在磷胁迫下其根系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如根长、根冠比均呈增加趋势,并且根表有红棕色铁氧化物膜包被。(2)磷胁迫下根系形态的变化影响了水稻对生长介质中铁、锰、铜、锌的吸收:正常水稻植株中铁、锰、锌的含量高于磷胁迫植株,其中磷营养状况对水稻吸收铁、锰影响最明显;而磷营养状况对水稻植株铜含量的影响与铁、锰、锌正好相反,且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595.
研究了大气降尘中铅、锌、铜、铁等金属元素的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用氢氟酸消解法对降尘进行预处理,并对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较为满意.该法简便、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596.
磁性还原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对抗生素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益突出的抗生素水污染问题,利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还原石墨烯(rGO/Fe3O4),并研究其对污染物去除性能。通过考察pH、吸附时间、污染物浓度等影响因素,研究rGO/Fe3O4对四环素(TC)和磺胺嘧啶(SDZ)2种典型抗生素的吸附性能,并分析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rGO/Fe3O4对2种抗生素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对TC和SDZ的最佳吸附pH分别在4.0和5.0左右,对应的最佳吸附量分别达到(114.29±1.60)和(20.64±2.17)mg·g-1;对TC的吸附效果要好于SDZ。rGO/Fe3O4对2种抗生素污染物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反应模型,表明吸附过程是由化学反应控制,而不是物理扩散控制,通过计算可知,TC的吸附速度要快于吸附SDZ。rGO/Fe3O4对TC和SDZ的吸附过程更接近 Langmuir 吸附等温方程,模拟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3.46和28.49 mg·g-1,与实测值很吻合。rGO/Fe3O4具有优良的磁性分离效果,可以快速完成与液相污染物的分离;对rGO/Fe3O4吸附2种抗生素的机理主要包括π-π共轭作用、氢键作用、静电作用以及范德华力等,这些作用力使rGO/Fe3O4对抗生素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97.
应用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污泥预处理技术对抚顺某市政污水处理厂浓缩池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强化污泥的过滤脱水性能。研究了最佳的氧化反应时间、S2O82-与Fe2+的最佳投加浓度与投加方式;并探讨了SO4-·对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2O82-投加浓度为80 mg·g-1(以干物质计),Fe2+和S2O82-的摩尔比为1:1,Fe2+按时间比10 min:20 min分2段投加时,在反应时间30 min内,污泥的过滤脱水性能达到最佳。此外,Fe2+活化S2O82-产生的SO4-·是强化污泥脱水的关键。同时,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浓度和组成在氧化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污泥的脱水和过滤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98.
采用甲酸刻蚀MIL-88B(Fe)制备了一系列缺陷MOFs并用于催化降解水中磺胺甲恶唑(SMX)为代表的抗生素污染物,通过SEM、XPS、XRD分析手段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pH、电流、SMX初始浓度等因素对SMX去除的影响,探究了SMX催化降解反应的动力学特性以及缺陷MOFs材料的可循环利用性和稳定性,探究了SMX催化降解反应的电流利用效率与能耗,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推测了SMX催化降解反应发生机理。结果证明,缺陷MOFs材料催化降解SMX性能优于未经刻蚀的MIL-88B(Fe),对于10 mg·L−1 SMX,在电流为40 mA、电压为 3.5 V、持续通氧气、搅拌的条件下,反应120 min后,5 mmol甲酸刻蚀制得的5A-MIL-88(Fe)对SMX的去除率可达98.72%。以5A-MIL-88(Fe)作为催化剂,协同电芬顿(Fenton)反应构建的处理体系为水中抗生素污染物高效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9.
采用Fe/C微电解耦合H2O2工艺对经复合混凝处理后的某页岩气井钻井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Fe/C质量比、Fe/C投加量、溶液pH值、气水比、H2O2(30%)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工艺最佳实验条件为Fe/C质量比1:1、Fe/C投加量500 g·L-1、溶液pH值2.5、气水比20:1、H2O2(30%)投加量6 mL·L-1、反应时间120 min。最佳工艺条件下,页岩气钻井废水经处理后,出水COD质量浓度为89.54 mg·L-1,去除率达到81.60%。  相似文献   
600.
姚兴  颜幼平  冯霞 《环境工程学报》2015,9(9):4398-4402
采用H2O2/Fe0、H2O2/Fe2+、H2O2/Fe3+3种体系分别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研究pH 值、H2O2投加量、不同价态铁元素的投加量及反应时间对印染废水的COD和色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最佳的处理条件:H2O2/Fe0体系在pH 为3.0,Fe0投加量为3.0 mmol/L,H2O2投加量为9.0 mL/L,反应时间为40 min时,COD去除率达到95.99%,色度去除率达到100%;H2O2/Fe3+体系在pH 为3.0,Fe3+投加量为5.0 mmol/L,H2O2投加量为12.5 mL/L,反应时间为100 min时,COD去除率达到95.89%,色度去除率达到100%;H2O2/Fe2+体系在pH 为3.0,Fe2+投加量为6.0 mmol/L,H2O2投加量为12.0 mL/L,反应时间为100 min时,COD去除率达到95.85%,色度去除率达到100%。对比分析3种体系在各因素下的处理结果,H2O2/Fe0体系和H2O2/Fe3+体系都要优于H2O2/Fe2+体系,其中H2O2/Fe0体系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