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3篇 |
免费 | 99篇 |
国内免费 | 61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0篇 |
废物处理 | 20篇 |
环保管理 | 27篇 |
综合类 | 810篇 |
基础理论 | 172篇 |
污染及防治 | 268篇 |
评价与监测 | 56篇 |
社会与环境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Ca(II)在活性污泥生物絮凝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4个平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了进水Ca2+浓度对活性污泥絮体表面特性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由此来确定Ca2+在生物絮凝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进水Ca2+浓度的增加,污泥中的Ca含量逐渐增大。进水中Ca2+的加入,增大了污泥絮体的粒径和密度,进而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Ca2+的加入,使可供结合的蛋白质数量最高增至近1倍,污泥表面疏水性也相应增强;污泥絮凝性能的改善,主要和可供Ca2+结合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有关,而非多糖;EDTA通过络合污泥絮体中的Ca2+,破坏了由Ca2+架桥形成的污泥絮体结构,这说明Ca2+可通过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中的负电官能团架桥来促进污泥絮体的形成并维持絮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2.
厌氧颗粒污泥吸附去除废水中Hg~(2+)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静态、序批的方法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对废水中Hg2+的吸附特性及环境条件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能谱对比手段,初步探讨了厌氧颗粒污泥吸附Hg2+的机理.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对Hg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型拟合得较好(R2=0.9933);pH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在pH值为3~8的范围内,吸附量较大,最大为64.64 mg/g,当pH值大于8或小于3时,吸附量逐渐下降;温度对吸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明显.红外光谱和能谱分析表明,厌氧颗粒污泥表面功能基团对Hg2+的络合作用是吸附的主要机理,这些基团包括-CH、-CH2、-cH,、P-H、C=O、C-N、P=O、S=O及=C-H,同时在吸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离子交换吸附. 相似文献
993.
零价铁可渗透反应墙(Fe0-PRB)技术,已被证明是一项修复由卤代烃、卤代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以及一些有毒金属(如铬、硒、铀、砷和锝等)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技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利用零价铁PRB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研究成果和动态,并结合当前该技术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4.
胡敏酸与Fe3+络合反应稳定性及热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在不同酸度、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胡敏酸(HA)与Fe3 络合反应的稳定性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离子强度、反应温度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HA与Fe3 络合表观稳定常数和配位数均增加,有利于络合反应的进行;相同pH和温度下,离子强度从0到0.10 mol·L-1,HA与Fe3 络合反应表观稳定常数和配位数增加,但离子强度从0.10 mol·L-1继续上升到0.15 mol·L-1,则上述2个特征常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胡敏酸络合Fe3 标准自由能变△Gθm、焓变△Hθm、熵变△S:在298.2、308.2 K温度下均为负值,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995.
将Fe3+负载在活性炭上制得载铁催化剂Fe/AC,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催化降解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催化剂投加量、H2O2投加量、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对水中DMP降解率的影响,同时对DMP矿化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载铁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降解效果的影响顺序是反应温度催化剂投加量H2O2投加量溶液pH值;在反应温度为80℃、催化剂投加量为4 g/L、H2O2投加量为20 mL/L和溶液pH值为3的条件下反应120 min后,质量浓度为10 mg/L的DMP降解率最高可达97.73%;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反应150 min,DMP矿化度可达62.73%;催化剂反复使用5次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DMP降解率仍可达到77%以上;反应过程中溶液Fe3+浓度的变化维持在1.07 mg/L左右,且可推测催化降解DMP主要是由非均相和均相催化氧化反应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同时去除地下水中的氟和砷,提出了Al/C/Fe复合电极电絮凝法和Al/C—Fe/C依次除氟砷法,并进行效果对比。研究了Al/C/Fe复合电极电絮凝法的影响因素,并对复合电极电絮凝产生的絮体进行了SEM-EDX分析。结果表明,Al/C/Fe复合电极电絮凝法对氟、砷的去除速率分别是Al/C-Fe/C依次除氟砷法的1.43倍和4.73倍;初始氟/砷浓度为4.0/1.0、4.0/0和0/1.0mg/L3种条件下,通过铝极板、铁极板的电流密度均为0.10mA/cm2时,达到最好的除氟除砷效果,与初始氟/砷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采用火焰发射法测定K、Na、Ca、Mg,通过调节火焰状态和适量加入某些盐类来消除碱金属离子存在的干扰,使实测样品获得满意的结果。K、Na、Ca、Mg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5mg/L、0.01mg/L、0.10mg/L、0.01mg/L;样品回收率分别为93%、106%、84%、112%。 相似文献
998.
2008年冬、春季在宝鸡市4个不同功能区采集PM10样品,探讨了PM10中水溶性物质的化学组成、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来源。结果表明,冬、春季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02±100)、(410±160)μg/m3,无明显季节差异,冬季以交通干道区的PM10浓度为最高,而春季则以商贸区的PM10浓度为最高;冬、春季PM10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商贸区,最低值则分别出现在背景点和交通干道区,水溶性无机碳(WSIC)浓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交通干道区和商贸区,最低值均出现在背景点;冬、春季PM10中所含大多数无机离子浓度不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但不同功能区PM10中无机离子所占质量分数差异较明显;冬、春季PM10中的水溶性物质质量浓度分别为207、151μg/m3,在PM10中所占质量分数分别为51%和40%,其中,冬、春季水溶性物质浓度最高的分别为居民区和商贸区;冬季PM10中WSOC浓度与SO24-、NO3-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冬季PM10中WSOC的主要组分为二次有机气溶胶,而春季PM10中WSOC浓度与SO42-、NO3-浓度的相关性相对较差,这是由于一次有机气溶胶对WSOC的贡献率较冬季显著增大;宝鸡市与北京市大气PM10浓度、PM10中的SO42-、NO3-、NH4+浓度最为接近;广州市大气PM10中的SO42-所占质量分数(14%)要高于北方城市(宝鸡市和北京市均为9%)。 相似文献
999.
1000.
以淀粉和原乙酸三甲酯进行缩醛反应生成淀粉-4-、6环酯(CSPH),在氨水中进行交联、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磺化合成出以氮为中心新型结构的硫代氨基淀粉黄原酸盐(DSX),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仪对DSX进行分析。DSX具有性能较好的硫代氨基基团用于吸附废水中Cu(Ⅱ),考察吸附时间、离子浓度、温度对吸附平衡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的影响。实验证明,DSX已成功合成,接枝率为45%,DSX对Cu(Ⅱ)吸附符合Langmu ir等温方程和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其活化能Ea为21.84 kJ/mol,ΔH为8.116 kJ/mo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