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72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375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10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锋  周律  赵剑强 《化工环保》2018,38(3):261-266
介绍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中悬浮载体的种类和特性,讨论了对其性能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当前悬浮载体改性技术及性能评价的方法,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2.
张巍 《化工环保》2018,38(3):267-274
论述了膨润土的吸附机理,介绍了膨润土的物理及化学改性方法及其对有机染料废水,焦化废水,烟草废水,煤泥水,含酚类、石油烃类、抗生素废水及微污染水等的处理效果。针对膨润土作为环保吸附剂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1)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废水;2)研究环境友好且效果好的改性工艺及材料;3)研究新的吸附剂制备形式;4)加大膨润土在废气处理上的研究力度;5)研制吸附效果更佳且能处理复杂成分污水的新型复合吸附剂。  相似文献   
23.
采用不同的表面改性方法(去矿化处理、氧化改性、碱改性和还原改性)对污泥基活性炭(SCAC)进行处理,分别获得了表面金属含量低、碱位低、碱性官能团含量高及Lewis碱含量高的4种改性SCAC(SCAC-D、SCAC-S、SCAC-OH和SCAC-N),对比考察了改性前后SCAC催化臭氧氧化去除布洛芬(IBP)的效能,并探讨了SCAC催化臭氧氧化反应的主要活性位点。结果表明,5种SCAC催化活性顺序为:SCAC-N>SCAC-OH>SCAC>SCAC-S>SCAC-D;金属组分减少会直接影响SCAC的催化活性,碱位减少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弱,说明SCAC表面较为丰富的金属组分是其催化臭氧氧化反应的主要活性位点;增加SCAC表面碱位(Lewis碱和碱性官能团),减少表面酸性官能团有助于提高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4.
用造纸污泥制备改性木质素磺酸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醛作改性剂,用造纸污泥制备改性木质素磺酸钠,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减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钠进行羟甲基化反应时,在10g粗品木质素中加入甲醛7mL、反应温度为45℃、反应液pH为10—11的最佳条件下,改性木质素磺酸钠的减水率为25.2%。经测试,改性木质素磺酸钠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普通减水剂的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5.
氟石膏是化工生产排出的废渣,主要物相组成为Ⅱ型无水石膏(CaSO4)。以氟石膏为原料,掺加激发剂进行改性,辅以适量保水剂、掺合料、引气剂等外加剂,磨细混匀后即得建筑抹灰用粉刷石膏。经测试,粉刷石膏的技术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氟石膏废渣改性生产粉刷石膏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其资源化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6.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新型预涂剂的抗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茂盛  张捍民  杨凤林  崔霞 《环境科学》2007,28(11):2494-2499
对动态膜技术中的预涂剂进行了拓展研究,通过聚乙烯醇(PVA)与戊二醛(GA)的乳化交联制备新型预涂剂——PVA微球,分析交联反应机理,并通过PVA微球对产生膜污染主要物质EPS的吸附实验分析其抗污染特性.结果表明,乳化交联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半缩醛反应,PVA胶团的羟基数量实质上没有大量减少,PVA微球仍然保持良好的亲水性能,而且其表面呈现的电负性能够对活性污泥絮体产生静电排斥作用, PVA微球对活性污泥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吸附率稳定且较低,分别为0 .543 mg·g-1和0 .694 mg·g-1,从微观上延缓了膜污染.预涂液中微球的粒径在1 .14 μm左右,其不同浓度的Zeta电位都小于-39 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快速稳定地沉积在多孔底膜的表面和孔道内壁上,试验中采用SEM分析了PVA微球及其在工业滤布内部纤维丝上形成动态膜的表观形貌.  相似文献   
27.
以废弃的小叶榕落叶作为吸附剂,通过正交试验选择制备改性小叶榕落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硝酸浓度为10moL/L,干燥温度为120℃和氢氧化钠浓度为1moL/L时,改性后的小叶榕落叶的活性最强,对废水中Cu2+的吸附率最高。利用改性后的小叶榕落叶进行了吸附去除水中Cu2+的研究,得出当pH为5.7,铜的最大吸附容量Qmax=0.59mg(Cu)/g(改性落叶)。并通过非线性回归,构建了影响因素同吸附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和落叶吸附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8.
针对上海提高新排放标准中总氮(TN)≤35 mg/L的要求,对焦化废水进行了脱氮研究。选取现场缺氧-好氧-好氧(A-O-O)工艺中前两段的A-O生化沉淀池1出水,在SBR内进行反硝化脱氮实验,考察葡萄糖、葡萄糖+乙酸钠、甲醇和甲醇+乙酸钠单一或复合碳源及投加反硝化菌种对脱氮的影响,确定最佳碳源为甲醇+乙酸钠,最佳反硝化水力停留时间为16 h。当反硝化菌液投加浓度为1 mg/L时,SBR出水TN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结合实验结果对宝钢焦化废水原有AO-O工艺改造升级为A-O-A-O二段脱氮工艺,并对生化出水实施进一步的物化混凝处理。改造后,工艺长期运行稳定,最终出水完全达到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09)TN≤35 mg/L的要求,并满足氰化物、氟化物以及COD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9.
石英砂滤料表面润湿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对石英砂进行表面改性,以制备亲油疏水性滤料。研究得出,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石英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偶联剂用量15%,反应温度90℃,搅拌时间15 min;硅烷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改性石英砂的最佳工艺条件均为:偶联剂用量15%,反应温度110℃,搅拌时间15 min。水对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石英砂滤料的润湿重量由改性前的1.5589 g降低到0.0282 g,水对硅烷偶联剂改性石英砂滤料的润湿重量降低到0.0607 g,水对铝酸酯改性石英砂滤料的润湿重量降低到0.2664 g。静态吸附实验表明,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改性石英砂滤料对油的吸附容量分别增加了33.67%、42.87%和22.30%。XPS和FT-IR分析表明,偶联剂均以化学键的方式包覆在石英砂滤料表面,结合稳定。  相似文献   
30.

Backgrou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tals in water and soil and adverse child neurologic outcomes has focused on the singular effect of lead (Pb), mercury (Hg), and arsenic (As).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complex association between soil concentrations of As combined with Pb and the probability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D) in children.

Methods

We used a retrospective cohort design with 3988 mother child pairs who were insured by Medicaid and lived during pregnancy and early childhood in South Carolina between 1/1/97 and 12/31/02. The children were followed until 6/1/08, using computerized service files, to identify the diagnosis of ID in medical records and verified by either school placement or disability service records. The soil was sampled using a uniform grid and analyzed for eight metals. The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interpolated using Bayesian Kriging to estimate concentration at individual residences.

Results

The probability of ID increased for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As and Pb in the soil. The Odds Ratio for ID, for one unit change in As was 1.13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48-1.218) for Pb was 1.00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00-1.004). We identified effect modification for the infants based on their birth weight for gestational age status and only infants who were normal size for their gestational age had increased probability of ID based on the As and Pb soil concentrations (OR for As at normal weight for gestational age = 1.151 (95% CI: 1.061-1.249) and OR for Pb at normal for gestational age = 1.002 (95% CI: 1.002-1.004)). For normal weight for gestational age children when As = 22 mg kg−1 and Pb = 200 mg kg−1 the risk for ID was 11% and when As = 22 mg kg−1and Pb = 400 mg kg−1 the probability of ID was 65%.

Conclusion

The probability of ID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b and As for normal weight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