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3篇
  免费   704篇
  国内免费   1455篇
安全科学   243篇
废物处理   164篇
环保管理   146篇
综合类   2121篇
基础理论   1416篇
污染及防治   701篇
评价与监测   125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混凝沉淀-酸化水解-悬挂链曝气-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皮革和毛皮加工生产废水。实验结果表明;进水COD为2400mg/L,处理后出水COD≤100mg/L,去除率≥95.8%。各项水质指标均稳定地达到了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72.
用所研制的聚硅硫酸铝对含腐植酸原水进行了混凝处理 ,研究了投加量、pH值等对腐植酸去除效果的影响 ,探讨了PASS对腐植酸的混凝去除机理 ,并作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73.
一个研究街道峡谷流场及浓度场特征的三维数值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研究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扩散行为特征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为:采用野外测试法和物理模拟法,而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此问题的工作很少。本文创建了一个研究微尺度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扩散特征的三维数值模式,即首次采用伪不定常方法,利用K——E闭合方案,建立了一个模拟城市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污染物扩散特征与街道峡谷风场、街道几何结构及两侧建筑物高度对称性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三维数值模式。经过与实际监测资料及风洞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此三维模式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能够很好模拟峡谷内的风场及街谷几何结构对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浓度场特征的影响,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4.
Fed-batch cultures of recombinant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3-hydroxybutyric acid) (PHB) in a 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 TheE. coli strains used were XL1-Blue, harboring pSYL105, a stable high-copy number plasmid containing theAlcaligenes eutrophus polyhydroxyalkanoate (PHA) genes, and XL1-Blue, harboring pSYL107, which is pSYL105 containing theE. coli ftsZ gene to suppress filamentation. With XL1-Blue(pSYL105) the final cell mass and PHB concentration obtained in 62 h were 102 and 22.5 g/L, respectively. Fed-batch culture of XL1-Blue(pSYL107) under identical conditions resulted in a final cell mass and PHB concentration of 127.5 and 48.2 g/L, respectively. The PHB contents obtained with XL1-Blue(pSYL105) and XL1-Blue(pSYL107) were 22.1 and 37.8%, respectively. Therefore, PHB was more efficiently produced in a defined medium by employing filamentation-suppressed recombinantE. coli.  相似文献   
75.
In this paper, the photosynthetic production of short-chain-length/medium-chain-length polyhydroxyalkanoate (PHA) copolymers is reported. The wild-type and highly active doubly mutated PHA synthase 1 (S325T/Q481K, abbreviated ST/QK) genes from Pseudomonas sp. 61-3 were introduced into Arabidopsis thaliana. Peroxisome targeting signal 1 (PTS1) was used to target PHA synthases into the peroxisome to synthesize PHA from the intermediates of the β-oxidation pathway. The transgenic Arabidopsis produced PHA copolymers consisting of 40–57 mol% 3-hydroxybutyrate, 21–49 mol% 3-hydroxyvalerate, 8–18 mol% 3-hydroxyhexanoate, and 2–8 mol% 3-hydroxyoctanoate. The maximum PHA contents were 220μ g/g cell dry weight (cdw) in leaves, and 36μ g/g cdw in stems,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the ST/QK mutated PHA synthase in leaves gene did not lea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HA content and monomer composition of PHAs, compared to the wild-type PHA synthase gene, suggesting that the supply of monomers may be a rate-determining step of PHA biosynthesis in the peroxisome. However, in stem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dependent on whether the wild-type or ST/QK mutated PHA synthase was express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issue-specific monomer availability is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final mol% composition of PHA copolymers produced by the peroxisome in plants.  相似文献   
76.
试验工艺流程的方案选定,充分吸收了各炼油厂进行的污水深度处理的成功试验经验,以原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单元为基础,提出了以混凝气浮与臭氧生物活性炭串联工艺为核心的总体工艺流程,以降低工程投资及处理成本,提高污水回用的经济效益;同时,指出试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因此,开展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艺试验研究,必将为炼油污水深度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可作为相关污水回用处理工艺选择的参考。  相似文献   
77.
青藏铁路救援指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青藏铁路特点及运营模式的分析,提出构建青藏铁路事故救援指挥系统的重要性。结合青藏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在充分利用青藏铁路各信息系统及通讯网络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建设具有指挥、控制、通信及情报(C3I)功能的青藏铁路事故救援指挥系统。提出了系统应达到的目标功能,结合青藏铁路生产作业实际情况,给出了系统实现的信息流程、体系结构,并开发了原型系统。系统将青藏铁路多源信息整合并结合GIS技术以直观的电子地图、图像等方式展示出来,实现了救援预案管理和智能化查询、匹配;并通过应急无线通讯设备实现事故现场视频、图像实时播放及指挥调度与事故现场间的语音双向通讯;同时可建立事故数据库,为统计报告和事故分析服务。  相似文献   
78.
根据二沉池出水特点,指出了以260nm紫外光(F260)评价处理二沉池出水的理论依据,然后确定了E260与COD的关系式为:E260=0.008COD 0.083。最后以E260为评价指标,比较了3种无饥混凝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城市二沉池出水的COD去除效果,确定了最佳混凝剂为三氯化铁(FC)及混凝条件:pH4.5,投药量Fe^3 为32mg/L。  相似文献   
79.
UV/O3复合降解水中2,4-二氯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紫外光源为主要依托,变换反应器中的不同工艺条件,分别对紫外光、臭氧和紫外/臭氧三种不同于工艺条件对水中污染物2,4-二氯酚(2 ,4-DCP)的降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UV/O3复合对2,4-DCP的降解较UV、O3单独作用效果好;溶液的酸碱度影响UV/O3对2 ,4-DCP的降解;此外,溶液中含有细菌时,E. coli的杀灭效果仍表现为UV/O3>O3>UV.细菌的杀灭和2,4-DCP的降解均消耗羟基自由基,形成竞争反应,从而影响到2,4-DCP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80.
系统评价天然蛭石吸附氨氮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聂发辉 《四川环境》2004,23(4):15-19
采用在人工配置含氨氮的污水中投加蛭石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天然蛭石吸附污水中氨氮的饱和吸附容量以及蛭石吸附氨氮的等温吸附曲线,探讨了污水的pH值、温度、浓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及各影响因子的大小,结果表明,蛭石的饱和吸附量为20 8mg/g;蛭石吸附量在pH2 0~6 0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最佳pH为4 0~6 0;温度在15~35℃范围内,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减小,氨氮的去除率随着蛭石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pH>蛭石的用量>吸附时间>温度。这为蛭石作为一种新型氨氮吸附材料提供了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