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11篇 |
免费 | 3846篇 |
国内免费 | 266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200篇 |
废物处理 | 327篇 |
环保管理 | 3032篇 |
综合类 | 12217篇 |
基础理论 | 2315篇 |
环境理论 | 9篇 |
污染及防治 | 1789篇 |
评价与监测 | 1035篇 |
社会与环境 | 1220篇 |
灾害及防治 | 107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566篇 |
2023年 | 750篇 |
2022年 | 921篇 |
2021年 | 1068篇 |
2020年 | 1061篇 |
2019年 | 843篇 |
2018年 | 745篇 |
2017年 | 906篇 |
2016年 | 951篇 |
2015年 | 937篇 |
2014年 | 971篇 |
2013年 | 1151篇 |
2012年 | 1393篇 |
2011年 | 1421篇 |
2010年 | 1000篇 |
2009年 | 1088篇 |
2008年 | 785篇 |
2007年 | 1226篇 |
2006年 | 1221篇 |
2005年 | 1071篇 |
2004年 | 930篇 |
2003年 | 875篇 |
2002年 | 755篇 |
2001年 | 636篇 |
2000年 | 578篇 |
1999年 | 535篇 |
1998年 | 372篇 |
1997年 | 305篇 |
1996年 | 205篇 |
1995年 | 199篇 |
1994年 | 167篇 |
1993年 | 152篇 |
1992年 | 99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4篇 |
1973年 | 8篇 |
1972年 | 7篇 |
1971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2009年5~10月在石家庄地区对雾霾天气下的近地面到高空的云雾滴和云凝结核(CCN)进行了7架次飞机探测.利用PMS云粒子测量仪器、机载温湿仪和连续气流纵向热梯度云凝结核仪获得的云雾粒子和云凝结核(CCN)探测资料,分析了层积云(Sc)和高积云(Ac)中云粒子浓度、液态含水量、粒子算术平均直径和粒子有效平均直径的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CCN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以及谱分布.结果表明雾霾天气状况下,云滴数浓度在102个/cm3量级上.高云粒子粒径总体大于低云粒子.云含水量平均值范围为0.03~0.14g/m3;地面到600 m高度内, CCN值的平均值为3034cm-3(过饱和度S=0.3%).对CCN的活化谱进行拟合表明石家庄属于典型大陆性核谱,云对CCN有消耗作用,逆温层的存在使得该区CCN浓度累积增加. 相似文献
182.
183.
目的 设计一种能够模拟工程塑料实际服役工作环境的试验装置,在多型自然环境中,构建兼具环境因素侵蚀与载荷应力耦合作用的试验条件。方法 研制工程塑料环境因素与载荷应力协同作用试验装置,采用包括拉伸加载、弯曲加载、控制系统等组件的模块化设计,实现0.01~16 Hz加载频率的拉伸及弯曲载荷,最大1 550 kg的拉伸载荷,最大375 kg的弯曲载荷。结果 将研制完成的试验装置置于多型自然环境下对试验施加恒定和交变载荷,以真实模拟工程塑料实际服役中的环境因素与载荷应力协同作用。结论 试验装置制造加工难度小,结构稳定可靠,可用于评价和研究工程塑料等系列类型材料的环境损伤性能演变。 相似文献
184.
185.
186.
介绍了国外舰载导弹发射装置的基本概况及发展历程,分析了固定式发射装置、回转式发射装置、臂式发射装置、垂直发射装置的优缺点及适装范围。根据冷热发射方式的特点,分析了4种发射装置安装方式、贮弹量、射界、发射效率、反应速度、可靠性、安全性等基本性能,阐明了倾斜发射、垂直发射、冷热共架发射的基本原理。垂直发射装置以射界大、效率高、反应快、贮弹量多等优点成为舰载发射装置主流,倾斜发射在近程末端区域防空方面,可提前指向目标,减少导弹近距离大幅机动时间,提升末端拦截概率,是垂直发射的有效补充。舰载导弹发射装置正在朝垂直化、通用化发展,模块化发射和电磁垂直发射是下一代舰载发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掌握CAF失效机理MTTF分析方法,以便于在实际案例中实施工程优化决策,从而降低故障危害风险和寿命周期总费用。方法 以某航电电源母板CAF失效为例,基于CAF失效机理的物理化学变化时间特性模型算法,建立电压、介质间距和MTTF变化关系,以辅助工程优化决策。结果 基于仿真计算数据,形成对特定范围产品的改进和处置决策,从而限制失效危害风险的进一步扩散,降低了产品生命周期维护费用,并提升了客户满意度。结论 掌握装备常见失效机理和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是持续改进装备可用性、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8.
研究了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PXRF)测定土壤中砷、铅、铬、铜、锌和镍的性能,评估其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探索了土壤水分和粒径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并与常规实验室分析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PXRF测定土壤中砷、铅、铬、铜、锌和镍的检出限为5~15mg/kg,标准物质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8.6%,相对误差在±15%以内。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各金属元素测定结果均呈下降趋势,而RSD有上升趋势。土壤粒径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较小,随着土壤粒径减少,各金属元素测定结果的RSD略有下降趋势。PXRF可以简单、快速地测定多种重金属元素,适用于污染地块重金属元素的现场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89.
为了探究南京市细颗粒物(PM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利用在线多金属分析仪采集并分析了2022年南京市PM2.5中10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金属元素的来源解析,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其中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健康危害评估。结果表明,10种金属元素总的年均质量浓度为941.3 ng/m3,占PM2.5年均质量浓度的3.4%;其中,铁(Fe)、钾(K)、锌(Zn)3种金属年均质量浓度占比为91.2%。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土壤尘、燃煤、秸秆焚烧及烟花爆竹燃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机械磨损。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锰(Mn)、钒(V)、镍(Ni)、砷(As)4种重金属元素的危害商(HQ)均<1,均不存在非致癌风险;Ni、铅(Pb)的致癌风险(ECR)均<10-6,风险可控;As的致癌风险介于10-6 ~ 10-4之间,存在一定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90.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和极端天气现象频发,因泥石流引发的管道失效事故及次生灾害不断发生。为掌握黏性泥石流冲击山区油气管道的动力响应规律,建立了基于有限单元法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FEM‐SPH)的山区泥石流与管道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通过把黏性泥石流浆体简化为非牛顿流体——宾汉流体,研究X70钢管在泥石流作用下冲击响应过程,得到了管道不同位置的位移及应力时程特征,结果表明:①将泥石流浆体简化为宾汉流体,并离散为SPH颗粒不仅可真实展示泥石流的行进过程,也能清晰地反映泥石流对管道的动力响应规律。②通过建立多物理场耦合模型来模拟黏性泥石流冲击过程,发现泥浆附带的块石将会受到浆体阻力影响,运动加速度将受到限制。③泥石流对管道产生的破坏力主要来自泥石流“龙头”产生的瞬时冲击力和块石造成的局部撞击力;在泥浆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主要分布于管道迎冲面中心截面处和管道背冲面与山体交界处,石块作用力主要集中在撞击部位,对管道背撞面影响较小;泥石流对管道产生的冲击位移整体呈现“马鞍状”的对称分布。研究所采用的非牛顿流体模型为泥石流对建(构)筑物的冲击模拟提供了新途径,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泥石流段管道的灾害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