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6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长期以传统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单一评价指标,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已不能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绿色经济为视角,通过计量方法重新计算包含环境成本的相对绿色GDP,发现环渤海地区除北京市以外,在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将计算得到的相对绿色GDP作为DEA—Malmquist模型的产出指标,重新评价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效率,发现新的效率值明显低于传统GDP下的经济效率,并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2.
王丽娟  邱凌  李富华  叶宏 《四川环境》2010,29(5):79-81,86
本文总结了四川省在"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总体框架"下"绿色GDP"核算结果的局限性,进而提出了"绿色弹性系数"的概念,并比较分析了2005~2007年四川省各地区的"绿色弹性系数",有效地反映了环境污染负荷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33.
京津沪地区工业污染物产生量与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北京、天津、上海3地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粉尘、工业烟尘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6个工业污染典型指标,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工业污染物产生量与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3地的工业废水产生量随着GDP增长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EKC均可看成是1个倒"U"型的右侧;北京、上海的工业二氧化硫产生量随着GDP增长均呈现出"U"型变化趋势,其EKC均可看成是2个倒"U"型的组合;3地的其他工业污染物产生量均随着GDP增长呈现出上升趋势,其EKC均可看成是1个倒"U"型的左侧;要使表征工业污染物的产生量与GDP的关系的EKC呈现为倒"U"型的右侧,则需要不断地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优化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34.
云南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云南省36年主要年份能源消耗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应年份人均GDP统计数据,对单位GDP能源消耗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选取相关能耗指标(煤炭消耗量、石油消耗量、天然气消耗量、电力消耗量),建立两者之间的计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单位GDP能源消耗与人均GDP增长的关系。经研究发现,云南省单位GDP能源消耗与人均GDP增长呈类似于EKC的倒U型曲线,且当今曲线已过转折点,单位GDP能源消耗随人均GDP增长将持续下降。因此,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倡导"循环经济"、"绿色GDP"等,使曲线走势向更加良好、完善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35.
亿元GDP死亡率与区域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亿元GDP死亡率与区域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选择能够反映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又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统计年鉴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采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亿元GDP死亡率和13个定量影响因素、5个定性影响因素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计算,排除区域发展水平的极度差异,在总体趋势上,亿元GDP死亡率与各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在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上保持较好的一致性。计算结果表明,各地区可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和健全法制体系等方面降低亿元GDP死亡率,改善当地的安全生产水平,该结论能为各区域控制亿元GDP死亡率,对安全生产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本文论述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概念、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意义及目前我国进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必要性.并总结了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介绍了核算绿色GDP的内容和常用的方法,最后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7.
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效应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构建生态足迹分解模型,论文将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足迹强度这3种因素的变化效应,并对各分解效应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足迹年度间变化均值为1.065 5×108hm2。其中,由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足迹强度所引起的足迹变化分别为2.108 2×108hm2,-0.439 8×108hm2和-0.602 9×108hm2。总的看,经济规模的变化助长了总足迹的增长,而足迹强度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总足迹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生态足迹变化是由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不同时期各因素对足迹变化所发挥的效应不同。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我国生态足迹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发展政策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
绿色GDP是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体系为基础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主要核算内容之一,其基本思路:国民净福利=国内生产总值+一切能带来净福利的其他一切活动成果-社会成本。源于国民核算的国民经济核算经过逐步的发展演变,理论日益成熟,核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日趋完善。我们应该立即开始从具体项目到局部地区进行不断的试验,试算内蒙古的绿色GDP。在明晰核算方法条件下的核算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39.
以1997年-2006年河南省三废及污染物排放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了在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年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十年来,工业三废产生量或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大气污染物SO2及废水COD指标不降反升,对河南省完成“十一五”末的减排任务带来很大压力。文章分析了其中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0.
真实储蓄率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地球上的环境却持续恶化,由于经济与环境相互牵制又相互促进,如何实现经济不断增长并能有效保护环境,即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真实储蓄概念的提出,认为真实储蓄率是基于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以上两方面的缺陷而提出的。并进一步解释了真实储蓄率的概念,绿色GDP和真实储蓄的关系,及真实储蓄,可持续收入(SI)及生态国民生产净值(EDP),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ISEW)和真实发展指数(GPI)几种货币化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相互关系,认为真实储蓄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