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332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657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173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Two Fagus sylvatica L. clon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responses to acute O3 exposure (150 nL L−1, i.e., 1.35× ambient hourly peak in rural Italy) and whether xeromorphic adaptations affect gas exchange, membrane, and epicuticular responses. One clone originated in a wet and temperate climate in Central Italy (Tuscany); the other clone originated in a warmer and drier climate in the southern-most part of the F. sylvatica distribution (Sicily). Because of higher base gas exchange rates, the most negative effects of O3 exposure (gas exchange impairment, uncoupling between net photosynthesis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increased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were found in the southern clone. Xeromorphic adaptations (higher epicuticular waxes and stomatal density, lower leaf wettability and size) were found in this clon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xeromorphism may increase O3 sensitivity in species not adapted to face water stress, like the mesophilic F. sylvatica, when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with full irrigation. We present evidence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s exchange and number and status of stomata. Stomatal density and the structural damage to stomata resulting from O3 exposure did not affect gas exchange: In fact, non-stomatal limitations to photosynthesis prevailed over stomatal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972.
采用一体式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回流比和在有无回流的情况下改变气水比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5L/h,气水比为20:1,进水有机负荷0.517 kg/(m<'3>·h),回流比为3时,出水COD和氨氮分别为8.86mg/L和4.32mg/L,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  相似文献   
973.
目的 研究阳极化处理对SP700钛合金与2A12铝合金电偶对的腐蚀行为和机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法对阳极氧化处理前后的SP700钛合金的耐蚀性能进行初步研究,并以此作为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状态的SP700钛合金与2A12铝合金组成的偶对电偶腐蚀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同时,开展电偶对的电偶腐蚀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此外,通过对电偶腐蚀后的试件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进一步分析不同电偶对的腐蚀规律差异。结果 SP700钛合金阳极氧化前的自腐蚀电位为‒283 mV,腐蚀电流密度为6.164×10‒9 A/cm2;氧化后的自腐蚀电位为‒270 mV,腐蚀电流密度为8.589×10‒10 A/cm2。SP700钛合金阳极氧化前与2A12铝合金的试验和仿真平均电偶电流密度分别为6.81、6.76 μA/cm2;SP700钛合金阳极氧化后与2A12铝合金的试验和仿真平均电偶电流密度分别为2.58、2.54 μA/cm2。结论 SP700钛合金表面阳极化处理可有效降低与铝合金之间电偶腐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74.
以柠檬酸和尿素为原料制备了碳量子点(CQDs),并采用热聚合法将CQDs分散在聚合物氮化碳(PCN)纳米片的表面(CQDs/PCN).通过SEM、TEM、XRD等测试技术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证明了CQDs成功负载在PCN上.在模拟太阳光的条件下,考察了CQDs/PCN光催化活化过硫酸盐(PDS)对双酚A(BPA)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PA在10min时降解率达到99.99%,且重复使用4次后仍能去除85%以上的BPA,说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自由基猝灭实验表明CQDs/PCN-PDS光催化过程主要通过超氧自由基(·O2ˉ)、单线态氧(1O2)和空穴(h+)的作用降解BPA,推测了CQDs/PCN-PDS光催化去除BPA可能的反应机理.此外,通过分析光催化氧化中间产物,提出了BPA可能的降解路径.本研究为BPA的快速、高效降解提供了可能性,也为BPA降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75.
为明确珠海市地表沉降s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原因,通过PSInSAR技术对2017-2019年55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利用CORS站设置连续观测水准点的方法对获取的沉降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监测结果与水准测量成果间的相关系数R 2为0.6420,RMSE为3.8114mm/y,珠海市明显沉降区域主要分布在高栏港经济区,鸡啼门河道两侧和白蕉镇,以及横琴新区,调查发现沉降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填海造陆及未固结软土下沉,其中由于工程建设导致的沉降占总沉降面积的8.74%,填海造成的沉降占17.75%,由于未固结软土下沉导致的沉降占73.51%。研究结果可为珠海市的城市建设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6.
生物成因次生铁矿物的高效合成对处理以富铁富硫酸盐为典型环境特征的酸性矿山废水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细菌培养实验,在富铁富硫酸盐环境(改进型9K液体培养基)中,考察了KOH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催化合成次生铁矿物过程中体系p H、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及次生铁矿物矿相的影响.结果表明,A.ferrooxidans在改进型9K培养基(对照处理)中培养72 h后,p H从原始的2.50下降至2.34,而在对照处理分别加入3.3、6.7与13.4 mmol·L-1KOH的处理体系中培养72 h后,p H却分别降低至2.27、2.15与2.10.同时,KOH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Fe2+的氧化速率及总Fe的沉淀效率.例如,培养至24 h,加入3.3、6.7和13.4 mmol·L-1KOH的处理体系较对照体系Fe2+氧化率分别提高了12.1%、20.3%和23.2%.培养至72 h,加入3.3、6.7和13.4 mmol·L-1KOH的处理体系较对照体系总Fe沉淀率分别增加了26.0%、60.4%和71.8%.通过分析加入6.7 mmol·L-1KOH或3.3 mmol·L-1K2SO4处理体系上述参数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KOH加速体系酸化、提高Fe2+氧化率及总Fe沉淀率是K+与OH-联合作用所致.本研究不同体系所得次生铁矿物均为黄铁矾与施氏矿物共存的混合物,然而,KOH引入的K+或OH-均有利于体系无定型施氏矿物向晶型黄铁矾类矿物转化.研究结果可为次生铁矿物生物合成及其在酸性矿山废水治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必要的参数支撑.  相似文献   
977.
Highly photoactive iodine-doped titanium dioxide (I-doped TiO2) photo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to degrade aqueous bisphenol A (BPA) under irradiation by visible light and sunlight. The band gap energies of TiO2 and I-doped TiO2 (I/Ti mole ratio = 0.5%) were 3.01 and 3.04, and the BPA photo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s were 1.61, and 5.11 h−1, respectively. The most probable reac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to involve IO4 and IO3 as electron acceptors that generate an inductive effect, increasing the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of TiO2.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doped TiO2 not only acted favorably as a photocatalyst, but also exhibited considerable mineralization effects. In addition, a recycling test after ten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e stability and reusability of the photocatalyst.  相似文献   
978.
环境雌激素双酚A(BPA)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剂量小、潜伏期长、接触频繁等特点,是危害极大的一类环境污染物。文章综述了BPA对生物生殖系统、组织器官、免疫系统、生长发育的毒理学效应,重点阐述了复合污染体系BPA与其他物质的联合毒效应等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影响内分泌系统、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通路、拮抗雄激素受体(AR)介导的通路以及影响组织内的酶等作用机制进行了扼要的阐述。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寻找和探索有效的生物降解物种,找到高效、经济合理的消除路径去除环境介质中残留的BPA及其代谢产物,建立有效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979.
通过甲醇辅助溶剂热预处理,设计和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同质结光催化剂(x% MeCN-CN).利用TEM、XRD、FTIR、XPS、UV-Vis DRS、PL、EIS等手段对所制备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以水中双酚A(BPA)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所得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通过活性物种捕获实验探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30% MeCN-CN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4h对15mg/L BPA光催化降解率达98.9%,空穴和超氧自由基为主要活性物种.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提升归因于醇热辅助预处理的能带调控作用和同质结结构的耦合作用,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拓宽了光吸收范围.该催化剂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循环利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0.
选取北京市某农村一体化A2/O-MBR污水处理系统,系统研究了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及病原菌在全流程各个处理单元中的分布特征,基于宏基因组学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进水、MBR池中污泥和出水样品中ARGs及病原菌的丰度变化及去除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ARGs广泛存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共检测出包括tetracycline类、aminoglycoside类和sulfonamide类在内的19类ARGs,进水中ARGs的相对丰度远远高于其在出水中的浓度,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后ARGs相对丰度下降了72.25%,而大多数的ARGs在污水处理系统并不能得到完全去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显示,32种潜在病原体相对丰度下降明显,但大多数病原菌也无法得到完全去除.出水中残留的ARGs和病原菌仍会对受纳水体造成一定的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