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64篇 |
免费 | 991篇 |
国内免费 | 109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99篇 |
废物处理 | 210篇 |
环保管理 | 915篇 |
综合类 | 3990篇 |
基础理论 | 556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642篇 |
评价与监测 | 603篇 |
社会与环境 | 250篇 |
灾害及防治 | 3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65篇 |
2022年 | 259篇 |
2021年 | 336篇 |
2020年 | 262篇 |
2019年 | 221篇 |
2018年 | 227篇 |
2017年 | 312篇 |
2016年 | 366篇 |
2015年 | 338篇 |
2014年 | 384篇 |
2013年 | 463篇 |
2012年 | 615篇 |
2011年 | 606篇 |
2010年 | 435篇 |
2009年 | 414篇 |
2008年 | 279篇 |
2007年 | 478篇 |
2006年 | 418篇 |
2005年 | 359篇 |
2004年 | 285篇 |
2003年 | 274篇 |
2002年 | 188篇 |
2001年 | 177篇 |
2000年 | 149篇 |
1999年 | 154篇 |
1998年 | 130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21.
222.
Use of Microbial Community to Evaluate Performance of a Wetland System in Treating Pb/Zn Mine Drainag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erformance of a wetland system in treating lead (Pb)/zinc (Zn) mine drainage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polyurethane
foam unit (PFU) microbial community (method), which has been adopted by China as a standardized procedure for monitoring water
quality. The wetland system consisted of four cells with three dominant plants: Typha latifolia, 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Paspalum distichum.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pH, EC, content of total suspended solid (TSS) and metals (Pb, Zn, Cd, and Cu)] and PFU
microbial community in water samples had been investigated from seven sampling sit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Pb, Zn, Cd, Cu, and TSS in the mine drainage were gradually reduced from the inlet to the outlet of the wetland system
and 99%, 98%, 75%, 83%, and 68% of these metals and TSS respectively, had been reduced in concentration after the drainage
passed through the wetland system. A total of 105 protozoan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the number of protozoa species and the
diversity index (DI) gradually increased, while the heterotrophic index (HI)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the inlet to the outlet
of the wetland syste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 HI, and total number species of protozoa could be used as biological
indicators indicating the improvement of water quality. 相似文献
223.
224.
三峡库区典型土壤酸碱缓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酸沉降和化肥施用等外源性酸输入的影响,三峡库区土壤面临着严重的酸化威胁。通过选取三峡库区两种典型土壤(紫色土和黄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酸碱滴定法对土壤酸碱缓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p H范围内,紫色土(p H 6.5~2.5、6.2~11.5)和黄壤(p H 5.6~2.8、5.5~10.7)的p H变化与外源性酸、碱加入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分段拟合获取的缓冲容量结果显示,紫色土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为101.3、34.6 mmol/kg;而黄壤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为105.3、38.0 mmol/kg。黄壤和紫色土主要受碳酸钙与阳离子交换的缓冲作用;缓冲体系及初始p H、机械组成等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是导致库区典型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总体表现为黄壤酸、碱缓冲性能略优于紫色土。此外,由于近年来酸沉降和氮肥用量的增加,使得库区土壤面临的酸化威胁呈上升趋势。该结果对库区土壤环境容量和典型土壤酸化潜势等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还可为区域外源性酸临界值评估以及应对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统筹区域发展多元目标以增强对区域发展的指导力和约束性,因此全面了解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政策目标偏好,能为优化规划技术方法和改革规划管理体制提供政策参考。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多元目标及其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进行词频挖掘构建目标偏好测量维度及体系,进而对两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进行目标偏好的定量测度,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多目标规划,通过内容分析法可以构建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目标构成的目标偏好测量体系;(2)从目标偏好排序来看,三大目标中社会目标始终是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首要偏好目标,生态目标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次要偏好目标,经济目标排在最后;同时相比上轮规划,本轮规划耕地保护子目标次序提前,土地整治子目标次序推后;(3)从目标偏好程度来看,社会目标的首位偏好程度有所下降,但其中耕地保护子目标的首位偏好度明显上升;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首位偏好程度基本不变,总体而言本轮规划三大目标偏好程度的差异缩小。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始终坚持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社会目标偏好,符合其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导的部门规划的定位;虽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目标的偏好程度差异缩小,但其若要在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通过优化规划技术和改革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均衡经济、社会、生态目标,以承担起统领全区域空间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6.
227.
228.
基于广西船舶数量及类型、船舶引擎功率等数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通过船舶引擎功率法建立广西2020年内河及沿海船舶排放清单,探究广西内河及沿海船舶主要大气污染排放量时空分布,并通过大气扩散模型模拟了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广西沿海港区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河船舶中干货船排放占比为35.6%,四等船排放占比为26.07%;沿海船舶中拖船排放占比为44.16%~49.33%,主机、辅机、锅炉排放占比分别为52.39%、21.43%、26.18%;不同工况下,沿海船舶停泊工况SO2排放占比最高,其余污染物在慢速行驶工况下排放占比最高。2020年广西北部湾海域船舶SO2、NO
229.
230.
污染土壤电动修复增强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是一项新兴绿色原位修复技术。其原理是在土壤上施加直流电场 ,利用电迁移和电渗去除污染物 ,土壤pH、Zeta电位以及土壤化学性质等因素影响电动修复效果。为了提高修复效率和扩大电动修复应用范围 ,现在已经发展了针对不同类型土壤和污染物的增强修复技术。本文归纳总结了 1995年以来土壤电动修复中常用增强处理效果的 8种方法 ,即酸碱中和法、阳离子选择膜法、电渗析法、络合剂法、表面活性剂法、氧化 还原法、EK 生物联用和LasagnaTM法 ,且对每种方法的典型实验装置、增强原理、方法特点和适用范围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为以后的实验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