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478篇
安全科学   168篇
废物处理   114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1170篇
基础理论   249篇
污染及防治   244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研究了轻质油中痕量砷的几种样品处理方法。实验表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时,用碘-甲苯和H2O2-HNO3相结合处理轻质油样品较为合适,萃取效率可达90%。并对影响萃取测定的其它因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
从自燃煤矸石中提取聚合铝铁(PAFC)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盐酸酸浸的方法从自燃煤矸石中提取聚合铝铁,对煤矸石的粉碎粒径、酸浸盐酸的浓度及用量、酸浸的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100g自燃煤矸石中,可提取19.85g固体聚合铝铁,成品的Al2O3含量33%、Fe2O3含量16%、盐基度70%。  相似文献   
23.
用“成型焦”,“冶金焦”进行活化,脱硫脱氮试验,再生试验,整 个过程不用水,所选用的吸附材料比表面积大,脱硫效果好,可再生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24.
油气田开发与炼化企业硫化氢危害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油田开发和炼油化工生产过程中H2S的分布区域、特点及危害.通过对66起H2S中毒事故的分析,指出在设备及管线的吹扫、堵漏、拆卸、安装作业过程中较易发生H2S中毒事故;事故主要是由于违章及误操作以及对H2S的毒害认识不够、安全意识差引起的.从管理措施、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应急救援等方面提出了预防H2S中毒的措施.  相似文献   
25.
微生物法处理低浓度H2S恶臭气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2S是生产生活中臭气的常见组分,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害作用。近年来,微生物法处理H2S废气逐渐体现出独特的优越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文章简述了近年来用微生物法处理H2S臭气的研究成果和工业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26.
通过产酸脱硫反应器的动态试验和配套的静态试验 ,考察致变因子COD/SO2 - 4比制约的乙酸型顶极群落的结构、优势种群的组成和生态演替的规律 ;阐明乙酸型代谢和乙酸型顶极群落是产酸脱硫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 ;揭示乙酸型顶极群落内平衡与反馈调节的生理代谢机制 ,并以因变因子 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碱度来表征生态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三维实现生态位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离聚物(MPET)粉末对Cr^3 的吸附性能,探讨了不同的吸附温度、时间、pH值和不同的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Cr^3 在较低温度下和pH为4时能被MPETO分末很好地吸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1.80mg/g,实验表明MPET废纤维很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经济的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材料。  相似文献   
28.
不同类型土壤对SO^2—4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酸沉降对水陆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曲型地区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和临界负荷值,笔者对赣,鄂,湘3省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和SO^2-4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红壤,特别是江西省的红壤,吸附SO^2-4,的能力最强,阳大吸附量达11.52mg/g土,共余依次的黄壤,黄褐壤和黄红壤,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14,8.83,6.86和6.53mg/g土,红色石灰壤对SO^2-4,的吸附能力昆  相似文献   
29.
北京市PM2.5水溶性有机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离子色谱技术对北京市2001~2002年大气PM2.5中7种水溶性有机物(WSOC)(甲酸、乙酸、甲磺酸、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及12种无机离子(F-、Cl-、NO2-、NO3-、SO32-、SO42-、PO43-、Na 、NH4 、K 、Mg2 、Ca2 )的污染水平进行了同步测定.结果表明,SO42-、NO3-及NH4 为PM2.5中主要的水溶性物种,分别占PM2.5质量的10.6%、7.4%和5.7%;7种WSOC的浓度为0.011~0.118靏/m3,占PM2.5质量浓度的0.01%~0.1%,其中浓度最高的为乙二酸,其次为乙酸、丙二酸、丁二酸等;对PM2.5各化学组分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PM2.5及OC的高浓度污染均出现在冬季采暖期,而WSOC则出现在夏季;对乙二酸与其他各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乙二酸与SO42-、K 、NH4 、NO3-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r=0.83,0.57,0.49,0.33),而与Cl-、Na 、Mg2 、Ca2 、EC、OC相关性较差(r=0.24, 0.22,0.12,0.05,0.13,0.10).由乙二酸季节变化特征及与其他物种相关性等特征初步推断,北京市PM2.5二元羧酸的主要来源为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二次污染物,而非来源于机动车、海盐或土壤的一次排放.  相似文献   
30.
确定不同保证率下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uan L  Hao J  Zhou Z  Xie S 《环境科学》2002,23(5):25-28
在进行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时 ,通常以 1°× 1°(经纬度 )的网格为单位进行计算 ,难以反映网格内不同生态系统对酸沉降敏感性的差异 .为了便于决策者根据临界负荷确定酸沉降控制对策 ,也为了使 1°× 1°的结果更具代表性和实用性 ,本研究确定了 0 1°× 0 1°网格为单位计算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保证率的概念 ,得到了一系列与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允许有一定损失的 1°× 1°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图 .利用累积分布函数 ,本研究还确定了不同保证率下的中国酸沉降超临界负荷分布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酸沉降临界负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