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2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1460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04篇
综合类   3398篇
基础理论   543篇
污染及防治   218篇
评价与监测   386篇
社会与环境   810篇
灾害及防治   18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8篇
  1974年   9篇
  197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metals originate from various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sources. The degree of contamination in fish tissues depends on the pollutant, fish species, their mode of feeding, sampling site and trophic level. This study presents concentrations of Al, As, Cd, Co, Cr, Cu, Fe, Hg, Mn, Ni, Pb, Se, Sr and Zn in sediment and liver of four ecologically different fish species: piscivorous northern pike (Esox lucius L.), benthivorous sterlet (Acipenser ruthenus L.) and silver bream (Brama brama L.), and omnivorous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L.). Fish were caught at four sites along the stretch of the River Tisza in Serbia during October 2010. The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have been assessed using th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Results revealed that metals with the highest values in sediment and fish samples were Al and Fe, respectively and sometimes concentrations of Zn are in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as Fe concentration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metals was recorded in omnivorous common carp.  相似文献   
882.
长江三角洲流域保护水生生物优先控制农药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三角洲流域为研究区域,首先明确了以保护水生生物为目标的优先控制农药品种的筛选原则,并以模型预测为基础,根据农药对水生生物的风险性,筛选形成了长江三角洲流域保护水生生物优先控制农药品种名录。名录共包含15种农药有效成分,一方面可为我国地表水农药生态基准的制定提供优先次序,另一方面对于长江三角洲流域地表水体农药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3.
采用ICP-MS测定了辽河26个支流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7种重金属(Pb、Cu、Cr、Zn、Ni、As、Cd)的含量,并应用间隙水毒性基准单位(IWCTU)和Nemeraw指数(NI)对间隙水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同时利用摇蚊幼虫活体生物毒性测试方法评估了辽河流域26个支流表层沉积物的综合毒性。研究结果显示,辽河支流表层沉积物间隙水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为:Pb 3.92μg·L-1,Cu 5.73μg·L-1,Cr 7.21μg·L-1,Zn 4.33μg·L-1,Ni 4.48μg·L-1,As 5.89μg·L-1,Cd 0.29μg·L-1,根据IWCTU值和NI值,柴河、养息牧、亮子河、凡河、付家窝堡、接官厅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综合毒性表征结果表明,柴河、长沟子河、付家窝堡、柳河、一统河、潮沟河表层沉积物对摇蚊幼虫具有较高毒性。结合重金属毒性和综合毒性分析,认为辽河流域支流表层沉积物毒性应该是由复合污染形成,而不仅仅是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884.
珠江河网水产品中菊酯类农药残留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8月在珠江河网采集水产品样品(13种鱼,4种虾和2种贝),采用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菊酯类农药(PYRs)进行残留检测,并对鱼类PYRs暴露水平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鱼类肌肉、虾类和贝类中PYRs质量分数分别介于ND~3.05μg·kg-1、0.05~1.13μg·kg-1和0.69~1.20μg·kg-1(ND为未检出,以湿重计),平均值分别为0.90μg·kg-1、0.41μg·kg-1和0.99μg·kg-1。虾类和贝类中PYRs的检出率均很高,除联苯菊酯在虾类体内检出率为75%外,其他菊酯均为100%,鱼类肌肉中氯菊酯检出率最高,达到100%。氯菊酯在鱼类肌肉和贝类中的检出量最高,分别占总菊酯质量分数的52.2%和55.4%,溴氰菊酯在虾类中检出量最高,分别占总菊酯质量分数的33.0%;对居民通过食物摄入的PYRs进行食用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珠江河网水产品中PYRs人体健康危害的年总风险评价介于3.96×10-13~1.21×10-10a-1,水产品的安全消费量为5.54×104kg·d-1,水产品中的PYRs的健康危险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885.
基于实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潮滩无机氮长短期通量交换、循环规律及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剖面特征在有/无底栖动物活动背景下的差异,探讨了双壳类底栖动物河蚬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潮滩无机氮界面交换中,河蚬的钻穴活动能增加向上覆水方向氨氮和硝氮的通量值;河蚬长期栖息对界面的生物扰动和代谢物排放能促进氨氮向上覆水的释放并逐渐加强沉积物氧化层中的硝化活动;界面附近河蚬的扰动和喷灌活动改变了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垂直剖面特征,加速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矿化分解和两相界面间氨氮的离子交换,促进沉积物氮库向滨岸水体的释放输出.  相似文献   
886.
基于GIS的流域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其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分析国内外流域生态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流域生态敏感性概念,针对流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及其敏感性,结合流域特点,建立流域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探讨运用GIS技术对流域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提出流域生态敏感性区划。  相似文献   
887.
以大冶冶炼厂地区的东岗河为例,分析有色金属冶炼区铊的水环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水中的铊含量明显异常(严重污染区的平均含量为15.07ng/mL。远超过饮用水源水中铊的最高允许浓度0.1ng/mL).且与水体pH值、Cu^2 、Pb^2 等含量显著相关;铊与Pb等亲铜元素呈类质同像。宏观上与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伴生.因此后者成为研究区铊的重要来源。最后,对铊所造成的环境危害效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提醒人们提高对铊污染的警惕性以及加深对铊的研究。  相似文献   
888.
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4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模糊数学原理对研究区的可持续土地利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性在1986-2003年期间逐渐提高.通过计算障碍度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障碍因素.人均农业总产值、粮食单产、芦苇地占地率、农业用地率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芦苇地占地率在1996年以后始终是第一障碍因素.人均农业总产值的限制主要出现在1998年之前,之后对可持续土地利用未构成障碍.粮食单产和农业用地率的影响主要出现在1996年以后.林草覆盖率、公顷耕地农机总动力和农村电气化水平在一半以上的年份对可持续土地利用构成障碍.在1994年之前,农民人均收入障碍度较大,是主要的障碍因素.最后根据障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89.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去除腐殖质的黄河泥沙对硝基氯苯的吸附规律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灼烧后的泥沙对硝基氯苯的吸附量随着平衡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随粒径的减少而降低.含沙量100 g/L条件下,泥沙中的矿物成分的吸附占总吸附量的71%~82%;腐殖质吸附量占总吸附量的18%~29%.灼烧后的泥沙对硝基氯苯的吸附量随pH值变化较大,pH在6.66左右时吸附量最高.金属离子的存在使吸附量增加,不同金属离子的存在引起吸附量变化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90.
淮河(江苏段)水体有机污染物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淮河(江苏段)水体检测到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和有机氯农药绝大多数属于USEPA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应用USEPA规定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和非优先控制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摄入与饮入之和的水体有机物浓度标准,计算了淮河(江苏段)水体的48种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暴露浓度,并根据最高环境暴露浓度与USEPA水质指标的比值,参考IARC的化合物致癌性指标,建立了一套表征水体有机污染物的风险特征以及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和建议的评价体系,对这些化合物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18种有机污染物超过了USEPA的标准浓度要求,其中9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其中六氯苯、N-亚硝基二正丙胺、3,3'-二氯联苯胺、2,4,6-三氯酚、五氯酚、茚并(1,2,3-cd)芘、4,4'-滴滴涕、七氯在内的8种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风险,而多环芳烃二苯并(a,h)蒽需要引起更高警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化合物的来源及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