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6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482篇
安全科学   202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681篇
综合类   1855篇
基础理论   478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74篇
评价与监测   194篇
社会与环境   439篇
灾害及防治   19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矿区开采沉陷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梅  曾勇 《环境科技》2005,18(3):29-32
分析了开采沉陷地质灾害的成因,着重研究了开采沉陷地质灾害的危害状况,最后提出了应积极进行开采沉陷监测预报、综合采用减轻地表沉降技术、全面治理塌陷区域环境灾害等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92.
稀土在我国工业、农业应用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人们对稀土在农作物上的增长作用及机理已逐渐了解,其在农用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环境的影响亦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从稀土元素在环境中的含量、毒性特点、辐射水平、残留量等方面分析讨论了稀土农用对环境的影响。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微肥在现行施用量的条件下,对人体健康是安全的,不会对环境、水体、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993.
丛澜  魏东 《福建环境》2003,20(2):7-10
该文分析了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政府组织、企业实施和政策配套是推进清洁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并结合福建省建设生态省的环境保护工作要求,提出依法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滇池疏浚底泥富含蔬菜需求的营养成分,农用可提高土壤保水肥能力,改良土壤的适耕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可能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通过底泥试验及加入石灰钝化试验,对生菜、白菜、棒菜和萝卜4种蔬菜施用疏浚底泥作为有机肥进行种植,分析底泥农用后其重金属对蔬菜的影响,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底泥施用量控制在5%(0.05 kg/kg)内且加入石灰改良后,蔬菜中Cu和Cd含量显著降低,但对Pb、Zn效果不明显。叶菜类蔬菜(生菜、白菜、棒菜)重金属富集能力(BCF)从大到小均表现为Cd、Pb、Zn、Cu,而块茎类萝卜BCF表现为Cd、Zn、Pb、Cu。研究表明,化学致癌物Cd与非化学致癌物Pb、Zn、Cu引起的健康风险均在终身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995.
The provision of green and open space in the face of wider development pressure is a key urban challenge. Despite this, few studies have cri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quality of life implications of such provis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perceptions of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neighbourhood quality of life. Data are drawn from a household survey questionnaire completed by 483 residents living in three neighbourhoods in Dublin, Ireland – an inner city neighbourhood, a suburb and a peri-urban settlement. Positive perceptions of green and open space were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high levels of neighbourhood satisfaction, surpassed only by dwell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suggests tha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hich fail to provide for properly planned green and open spaces may be detrimental to neighbourhood quality of life.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suggest a need for design solutions which consider neighbourhood typology in achieving improved neighbourhood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996.
对外农业投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研究美国对外农业投资特征,既可总结先行之国的发展经验,也可响应并适应主要竞争对手的投资行为,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立足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采用Logistic模型与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18年美国对外农业投资的时空格局、影响因素及其对“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启示。结果表明:(1)美国对外农业投资以食品加工等产前产后环节为主,主要分布于西欧等发达国家以及墨西哥、巴西等地理临近的发展中国家。(2)美国对外农业投资呈现显著的市场导向特征,同时也受到地理与文化距离、国家治理等东道国因素的影响。(3)对比中美对外农业投资特征,结合当前国际经贸形势与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目标,建议中国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链布局,在促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提高中国在全球粮安领域的定价权与渠道把控力;进一步深耕既有对外农业投资市场,在降低地缘竞争压力的同时,充分挖掘潜在市场机会;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技术需求,保证投资目标与东道国的投资需求相协调;尤需解决中国对外农业投资面临的文化与体制差异较大等现实问题,提高“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村庄尺度探索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差别化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河南省65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对不同样点的农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采用Super-SBM模型分析了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主要受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条件、人类各项投入等因素的影响;碳排放约束下的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根据农业生产效率和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可将样点村庄分为低碳高效村、高碳低效村、高碳高效村和低碳低效村四种类型。其中高碳低效村和低碳低效村的比例较大。建议未来应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减少能源和物资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节水节能新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推动农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源地综合识别与多尺度嵌套的徐州生态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生态网络构建时,生态源地的辨识多考虑生境斑块的质量和面积,较少考虑斑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空间结构的影响;且多从一个尺度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单元内进行网络构建,缺乏尺度间的嵌套协调,易导致其结构性错位。通过构建“属性—功能—结构”三位一体的源地综合识别指标体系,基于最小费用路径、电路理论、移动窗口搜索法等方法,构建并叠置分析徐州都市区和主城区两个尺度的生态网络,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两尺度生态源地重合面积79.85 km²,廊道重合长度158.42 km,重合面积45.68 km²,重叠区域对多尺度生态网络衔接稳定至关重要,需重点保护;对都市区至关重要却缺乏主城区下垫面支撑的8条廊道要优先修复。(2)识别都市区与主城区夹点分别为17处与18处,重合10处;障碍点8处与10处,重合5处。生物迁移关键区域高迁移阻力与大优化潜力并存,亟需优先修复。生物过程跨尺度的连续性要求采用多尺度级联框架协同应对生态问题。(3)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从“点—线—面”三个角度提出徐州多尺度嵌套生态网络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为查明距今约1600年的统万城建城时期的自然环境和该古城是否建在风沙沉积之上这一长期争议的问题,对6个钻孔剖面样品进行粒度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结果表明:城墙内外地表之下均为湖泊沉积,沉积物特点与风沙沉积物显著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沙层含有褐黄色针铁矿;(2)有多个深灰色沉积层;(3)沙层中粗砂含量显著大于风积沙层;(4)沙层中粒度成分的分选性比风积沙层明显差;(5)细粒斑点中Fe2O3与Al2O3含量比风沙沉积物高。本文获得的证据充分表明,在统万城建城前后,该区自然环境较好,普遍分布的是由湖积物组成的高平地,统万城建在湖积沙层之上。统万城建城时期基本没有发生沙漠化,沙漠化发生在建城之后的一定时期。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城镇化迅速蚕食宝贵的耕地资源和乡村聚落,保护基本农田、保护乡村、保护农业空间的需求迫在眉睫。新一轮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中,针对“农业空间”只重视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的不足,旨在构建“优势农业空间”划定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为保护农林牧副渔大农业空间、全农业领域生产者和特色、重点农村地区奠定基础。(1)在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以外,开展全域、全要素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适宜性评价,识别农业生产适宜区和不适宜区;(2)基于高产稳产、规模经营和集中连片三原则,进一步细化评价重要经济作物适宜区、地域特色农产品适宜区等;(3)在此基础上,结合特色村落、重大农业基础设施要素识别优势农业空间。该技术框架在沈阳和温州市县“双评价”中取得了科学实用的评价成果,为我国正在展开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