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70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冀东是华北主要产金区之一 ,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前人的研究将该区金矿分为多种成矿模式 ,矿质来自不同渊源。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资料的不断积累 ,有必要对该区的成矿作用和金的物质来源进行再认识。总结 13个金矿床 (点 )的各种资料 ,认为该区金矿的矿质应来自深源流体。原定的各种成矿模式只是矿液在不同空间滞留成矿的结果 ,而非本质问题。找矿方向应是研究其矿液通道及其富集成矿的部位。  相似文献   
32.
冀东沿海地区镉的富集程度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在冀东沿海地区的浅层土壤中发现了450 km2的镉富集带,富集区内Cd含量平均值0.76 mg/kg,最大值7.65 mg/kg,镉富集区域与当地的水稻田范围极为吻合。本文根据深、浅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运用富集因子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论述了镉的空间富集程度及富集的成因。结果表明,镉在研究区浅层土壤中高度富集,富集因子平均值3.27,最大值23.3。镉含量地球化学图、富集因子等值线图、污染因子得分图的空间分布特征几乎一致,异常区域内存在污染元素镉的单因子,镉富集源于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33.
河北平原沧州-武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平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在沧州-武强一带发现了以As、Cu、Zn、Fe、Mn、La、Th等元素为代表的多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本文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对该异常成因、生态环境效应等问题进行解释与评价。结果表明,特殊的沉积地质环境,即平原区低洼地内的自然吸附作用是形成大规模低缓地球化学异常的主要原因;异常对久负盛名的畅销果品沧州金丝小枣品质及油气热资源勘查的指示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冬、夏两季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于2013年2月、7月对北京、天津、石家庄及4个国家大气背景点进行了PM2.5及PM10的采样,分析了质量浓度及9种水溶性离子,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颗粒物污染冬季重于夏季,冬季污染水平石家庄天津北京,夏季污染天津、北京石家庄,区域内PM2.5与PM10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冬季为0.8796,夏季为0.8424,说明整个区域颗粒物污染有较为相近的来源,大气颗粒物污染表现出区域性特征;(2)京津冀地区PM2.5及PM10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浓度规律为NO-3、SO2-4、NH+4Cl-、Ca2+K+、Na+F-、Mg2+.该地区水溶性离子污染冬季最重为石家庄,夏季则为北京;(3)在京津冀地区二次离子NO-3、SO2-4、NH+4是主要的污染离子,3种离子质量浓度总和在PM2.5、PM10中冬季分别占48.9%、27.8%,夏季分别占58.7%、48.5%.二次离子主要集中在PM2.5中,其对细离子浓度的升高起到直接作用,且二次离子的构成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整个区域向硝酸型污染转变,二次离子的季节分布也呈现区域特征,冬季NO-3离子质量浓度比重最大.夏季则为SO2-4;(4)粒径越小富集水溶性离子的能力越强,在PM1中分布了50%以上的水溶性离子,73.9%—94.8%的水溶性离子分布在PM2.5中.  相似文献   
35.
针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在分析制约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上,论述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金融、财政、税收和产业等宏观调控政策,提出了实现省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6.
王英麟 《灾害学》1993,8(2):79-84
本文在概述河北省自然灾害的基础上,论述了干旱、雨滂、冰雹等11种自然灾害;最后简要分析了自然灾害的趋势及减灾略策。  相似文献   
37.
1 INTRODUCTIONPoverty is a social phenomenon accompanying the processof human development (Shen Hong, 2000),it is also oneof the Three Ps problems (poverty, pollution andpopulation),alleviating and eliminating poverty has been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in many countries. Since Chinese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the anti-poverty programin a planned way in 1986, the number of impoverishedpopulation ha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especially after the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Seven-Year Anti-p…  相似文献   
38.
河北省可持续农业发展中上土地生态环境约束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河北省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地干旱化、土地污染等主要问题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保护和整治土地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农业发展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9.
当前,我国面临着大气污染治理与碳减排的双重挑战,"减污降碳"成为了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清单是"减污降碳"工作的基础支撑,但已有研究存在着物种覆盖不全、源类体系不一、时间范围较窄等问题.基于统一的源分类体系与源排放表征技术,建立了河北省2013~2020年排放清单,据此分析了排放的总量趋势、结构演变、变化驱动、协同效益和区域分布.研究期内,河北省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为源排放控制的双赢,SO2排放在"大气十条"期间下降速度较快,VOCs和NH3排放在"蓝天保卫战"期间减排效果更好,NOx和PM2.5排放的下降速度相对稳定,CO2排放略有上升.燃煤治理有效削减了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降低了SO2、NOx和PM2.5排放,但VOCs治理力度有待提升.电力源和民用源实现了大气污染物与CO2的协同减排,散煤治理从源头优化了能源结构,使得民用源具有更高的减排协同度.河北省"减污降碳"的重点区域为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和廊坊.研究提出的方法与结论可为区域"减污降碳"工作提供技术借鉴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0.
CMAQ-DDM-3D在细微颗粒物(PM2.5)来源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 M5 (Fifth-Generation NCAR/Penn State Mesoscale Model)-Models-3/CMAQ(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空气质量模拟系统对京津冀地区进行了模拟,分别采用Brute Force方法和DDM-3D(Decoupled Direct Method in 3 Dimensions)技术对两个代表性城市石家庄、北京的PM2.5来源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50~0.989之间;其次,在某一地区浓度贡献较低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但随着浓度贡献的增加,Brute Force方法的计算结果逐渐高于DDM-3D方法,直线拟合的斜率在1.14 ~2.05之间.以石家庄为例,Brute Force和DDM-3D方法估算的河北南部地区排放的浓度贡献分别为54.7%和64.4%,相差10%左右.浓度贡献空间分布的对比表明,Brute Force方法计算出的浓度影响范围更大,出现某些离散的负值点,或某些负值点与很大的正值点相邻,反映了数值计算带来的计算误差;相比之下,DDM-3D方法的计算结果则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