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8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830篇
安全科学   389篇
废物处理   67篇
环保管理   665篇
综合类   1904篇
基础理论   453篇
污染及防治   395篇
评价与监测   104篇
社会与环境   195篇
灾害及防治   22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8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bstract: Studies comparing dispersal in fragmented versus unfragmented landscapes show that habitat fragmentation alters the dispersal behavior of many species. We used two complementary approaches to explore Florida Scrub‐Jay (Aphelocoma c?rulescens) dispersal in relation to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First, we compared dispersal distances of color‐marked individuals in intensively monitored continuous and fragmented landscapes. Second, we estimated effective dispersal relative to the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as inferred from two landscape indexes: proportion of study site covered with Florida Scrub‐Jay habitat and mean distance to nearest habitat patch within each study site) by comparing genetic isolation‐by‐distance regressions among 13 study sites having a range of landscape structures. Among color‐banded individuals, dispersal distances were greater in fragmented versus continuous landscapes, a result consistent with other studies. Nevertheless, genetic analyses revealed that effective dispersal decreases as the proportion of habitat in the landscape decreas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lthough individual Florida Scrub‐Jays may disperse farther as fragmentation increases, those that do so are less successful as breeders than those that disperse short distances. 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ombining observational data with genetic inferences when evaluating the complex biological and life‐history implications of dispersal.  相似文献   
992.
在一定的温度下,用硫酸和高氯酸进行消解,使不溶性磷酸盐和有机磷转化为正磷酸盐进入溶液.酸性条件下,待测液在酒石酸锑钾的催化下,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化合物.该化合物与抗坏血酸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880 nm比色.实验结果表明,底质中的总磷的RSD< 2%,回收率91%~103%,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实验要求.因此,流动注射分析法适用于底质中总磷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3.
建立流动分析法测定吸收液中氨的方法,用稀硫酸溶液吸收空气中的氨气,吸收液作为样品进入流动分析系统,采用在线蒸馏,实行自动分析,与国家标准方法比对,无明显差异,可用于空气中氨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94.
冻融交替处理下湿地土壤可溶性铁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土柱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了冻融交替下(-10℃冻结1d后5℃融化7d作为1个冻融周期,共5个周期,并以5℃恒温培养为对照)三江平原典型环形湿地土壤可溶性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冻融交替处理导致了环形湿地3种典型湿地土壤(毛苔草群落的腐殖质沼泽土、乌拉苔草群落的草甸沼泽土和小叶章群落的草甸白浆土)溶液中的pH和Eh在经过第1个冻融周期后大都先升高,而在后4个周期后再逐渐降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冻融组的pH有84.4%低于对照,而Eh则有82.2%的高于对照;各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铁都以Fe3+为主,而Fe3+的还原受到冻融交替处理的抑制,无论Fe2+、Fe3+或总铁(TFe)的含量大都低于对照,其中TFe从(1.25±0.16)mg·L-1减少到(0.62±0.08)mg·L-1;不同土类之间,腐殖质沼泽土的pH、Eh和可溶性铁含量变化趋势与草甸白浆土的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处于过渡带的草甸沼泽土则在pH的变化趋势上更接近于草甸白浆土,而在Eh和可溶性铁含量的变化趋势上更接近于腐殖质沼泽土;各土类不同土层之间,冻融交替对湿地上层土壤的影响要小于深层土壤.  相似文献   
995.
研究河口湿地沉积物甲烷(CH4)产生和氧化对外源物质输入的响应,对环境保护及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室内培养-气相色谱法,探讨了闽江河口半咸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湿地沉积物CH4产生与氧化对不同外源物质(底物、电子受体和营养物质)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CH3OH(500 mg·kg-1)、C3H9N(500 mg·kg-1)和Fe2+(0~500 mg·kg-1)对CH4产生潜力起促进作用(p0.05);NO-3(0~500 mg·kg-1)、NO-2(0~500 mg·kg-1)、Fe3+(50 mg·kg-1)和NH+4(50~500 mg·kg-1)表现为抑制CH4产生潜力(p0.05);而0~50 mg·kg-1的CH3OH和C3H9N、0~500 mg·kg-1的CH3COOH、SO2-4、Mn4+、PO3-4和低剂量的NH+4(0~5 mg·kg-1)对CH4产生的影响不显著(p0.05).实验剂量内(0~500 mg·kg-1),Fe3+和Mn4+的添加可促进CH4氧化(p0.05);CH3COOH、CH3OH、C3H9N、NO-3、NO-2、SO2-4、NH+4和低剂量的PO3-4(0~50 mg·kg-1)对沉积物CH4氧化潜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而Fe2+对CH4氧化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表明,CH3COOH、CH3OH、C3H9N、NO-3、NO-2、SO2-4、PO3-4、NH+4和Fe2+的输入对沉积物CH4产生和氧化的综合作用为增加CH4排放通量,而Fe3+和Mn4+输入的综合作用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996.
多层采空区流场局部动态平衡数学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同矿区浅埋深、多煤层群、近距离、两硬条件下开采形成的多层采空区极易发生自燃的问题,进行风流流场调压分析,以达到控制采空区遗煤自燃及防止有害气体流人工作面的目标.建立了多层采空区流场调压数学模型,得出工作面风压调节的最优参数,结合工程实际分析,确定了多层采空区流场调压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提出多层采空区流场局部动态平衡的调压方法,结合达西线性渗流定律,确定了多层采空区流场达到局部动态平衡的调压允许范围,并提出调压自动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流人工湿地是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和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的有效技术,但存在的基质堵塞问题因可缩短其使用寿命而极大降低了该技术的经济优势,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和研究的重点.在分析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堵塞的机理和模型,提出了预防措施和恢复对策.前期进水预处理、进行湿地数值模拟和强化运行管理等能有效解决人工湿地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998.
火灾引发超高层建筑非连续倒塌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变形特征及失稳后的非连续坍塌过程,掌握引起变形和坍塌的原因,将三维颗粒流软件(PFC3D)作为模拟平台,设置核心筒-框架结构的超高层建筑火灾区域,并模拟坍塌过程。在考虑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火灾区域中构件属性设置方法及模拟步骤。分析得到造成建筑结构摆动的3种原因,一是火区位置不同导致上部结构对火区的压力不同,二是火区位置不同导致结构受到的约束不同,三是受热膨胀性使构件产生不同程度变形。结果表明:燃烧温度为500℃,3 h后建筑发生摆动,表现出对火区位置和燃烧时间敏感的特征。1 000℃下1 h内,建筑物首先发生破坏的是梁构件,然后是承重柱。即建筑一旦进入结构破坏阶段,坍塌将是迅速且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999.
絮凝动力学的现状与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青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0):3042-3049
在絮凝动力学的发展中先后提出了Smoluchowski理论、Camp-Stein理论和微涡旋理论,但迄今尚存在若干不足,特别是还不能全面揭示湍流絮凝的致因,也未能得到符合实际的湍流絮凝速度方程,严重影响了水处理絮凝工艺与设备的设计及放大.近年来,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发展为深入研究絮凝动力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有望使湍流絮凝动力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造纸废水灌溉对湿地土壤重金属累积影响及趋势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造纸废水灌溉下芦苇湿地土壤重金属累积规律,对有效利用造纸废水,防控湿地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双台河口芦苇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浓度造纸废水(CODCr浓度分别为:300 mg·L-1、175 mg·L-1、50 mg·L-1)灌溉下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累积规律,基于重金属残留模型对土壤重金属累积量进行预测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1废水灌溉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增加,与废水浓度显著相关,芦苇生长对土壤中As、Ni、Cu含量影响较大而对Pb、Cd含量影响较小.2不同重金属在各土层垂直分布规律存在差异:As、Pb在中间层(20~40 cm)含量最高,Cd、Cu垂直分布较为均衡,Ni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20 cm),中下层(20~60 cm)含量迅速降低.3基于重金属残留模型对土壤重金属累积量进行预测和评估,以300 mg·L-1浓度废水灌溉,重金属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10 a后Cd的累积量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50 a后Pb的累积量接近一级标准.以175 mg·L-1浓度废水灌溉,各重金属均出现累积,但增长幅度较300 mg·L-1低,50 a后Cd累积量未超过一级标准.以50 mg·L-1废水灌溉时,Pb、Ni、Cu出现土壤轻度积累,50 a后未超过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