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96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91.
缓释复合肥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氨挥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小凤  王正银  游媛  李精超 《环境科学》2010,31(8):1937-1943
采用"通气法"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非包膜缓释复合肥(SRF)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氨挥发损失状况和动力学特性以及盆栽试验条件下水稻生长和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SRF在淹水条件下氨挥发比不淹水处理提前3~4d到达峰值;且峰值和累积氨挥发量也比不淹水培养条件下高.与普通复合肥(CCF)相比,缓释复合肥的氨挥发损失量显著降低,不淹水条件下比等氮量CCF减少氨挥发50.6%和22.8%,淹水条件下比等氮量CCF减少氨挥发24.2%和10.4%,但是其氨挥发损失显著高于包膜缓释肥料(CRF).SRF的氨累积挥发量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其动力学特性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定量描述.SRF、CCF和CRF各施肥处理在淹水条件下的水稻植株生物量分别比不淹水条件增加67.86%、78.25%和48.75%;氮素利用率分别比不淹水处理增加57.73%、80.70%和12.06%.在不淹水和淹水2种土壤水分条件下,施用SRF处理氮素利用率分别比CCF增加59.10%和10.40%.SRF能够降低氨挥发,提高植株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292.
Abstract

Samples of a mineral soil (Plainfield sand) and an organic soil (muck) were treated with granular and EC formulations of chlorpyrifos and incubated at 27±1°C and 65±5% RH in open and closed containers. Duplicate samples of each soil‐formulation‐container combination were analyzed for residual chlorpyrifos during a 23 wk period. The disappearance rates observed demonstrate tha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formulation and containment on overall persistence depends on soil type. For the mineral soil, disappearance was slower from closed containers and formulation had only a slight effect while, in the organic soil the granular formulation disappeared slower than the EC and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open and closed container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egradation and volatilization in the disappearance of chlorpyrifos from soil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93.
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评述了我国有关农田中氮肥的损失及其对策的研究结果。主要涉及农田中氮肥的损失程度、途径和机理;氮肥损失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技术原则和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确定适宜的施氮量,以及采用深施、水肥综合管理、平衡施肥、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液态分子膜等。  相似文献   
294.
天然和巯基改性沸石吸附水溶液中重金属Hg2+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提高沸石对汞的吸附性,利用半胱胺盐酸盐对天然斜发沸石进行改性,制得巯基改性沸石。研究了吸附剂用量、pH值、温度、Hg2+浓度和吸附时间对沸石和巯基改性沸石吸附Hg2+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巯基改性沸石吸附Hg2+受pH值、温度的影响较小,吸附机制主要是沸石表面的硫与Hg2+的化学反应。而天然沸石对Hg2+的吸附主要是离子交换作用,受温度、pH值等的影响较大,随温度的升高吸附量下降。整个吸附过程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天然沸石在吸附时间为1 h、巯基改性沸石在0.5 h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条件试验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都表明,巯基改性沸石对Hg2+的吸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吸附容量由8.06 mg/g 提高到19.88 mg/g,提高了146.65%。  相似文献   
295.
在污水处理厂的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采集气样,同时采集相应点位水样,分析各点位氨气排放特征及其与污水指标间相关性。在格栅间、污泥脱水间收集氨气浓度分析密闭车间氨气排放量,结果表明:水气界面格栅间氨气排放浓度最高,随着处理工艺的进行,氨气排放浓度呈下降趋势;氨气排放浓度与污水中氨氮浓度及总氮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沉砂池及初沉池氨气挥发速率远高于曝气池和二沉池;各工艺段氨气排放量差异较大,污水厂污水氨气排放量为922 mg/m~3,初沉池对污水厂氨气贡献率最高,为78.8%。  相似文献   
296.
水中汞监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中日合作 (JICA)项目资金 ,对测定地表水中汞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水样的保存和处理 ,水样的消解 ,测汞的冷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 33个环境监测站的样品考核 ,发现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比 ,偏高的数据达 75 %以上。提出了用 1%H2 SO4 和 0 1%K2 Cr2 O7保存水样最好 ;高锰酸钾 -过硫酸钾消解法适用于消解含有机物、悬浮物和组成复杂的废水样 ,高锰酸钾 -硫酸消解法适用于消解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废水 ,溴酸钾 -溴化钾消解法适用于消解地表水和含较少有机物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研究表明 :尤以硫酸 -高锰酸钾 -过硫酸钾消解体系消解地表水和废水效果良好。对冷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中影响汞测定的因素 ,如空白值高、干扰物的消除、载气种类和流量、反应瓶体积和气液比以及反应时间等提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97.
安徽某燃煤电厂周边土壤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当地气象条件,采集了安徽某燃煤电厂周边地区的土壤,采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其汞含量,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了电厂周边表层土壤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性,分析了土壤中汞与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电厂周边表层土壤汞含量范围为0.015~0.076 mg/kg,平均值为0.029 mg/kg,虽未超过国家允许的标准,但与当地背景值及安徽省土壤汞含量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土壤汞含量的总体分布特征为除距排放源1~2 km的环形区域受影响最大外,污染程度随着与电厂距离的增大而递减,汞含量空间分布受主导风向影响呈现明显的条带分布。相比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能更好地反映燃煤电厂周围土壤中汞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程度。土壤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8.
The effect of heavy metals at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on couple fecundity has received limited study despite ubiquitous exposure. In 2005-2009, couples (n = 501) desiring pregnancy and discontinuing contraception were recruited and asked to complete interviews and to provide blood specimens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cadmium (μg L−1), lead (μg dL−1) and mercury (μg L−1)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Couples completed daily journals on lifestyle and intercourse along with menstruation and pregnancy testing for women. Couples were followed for 12 months or until pregnant. Fecundability odds ratios (FOR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s) were estimated adjusting for age, body mass index, cotinine, and serum lipids in relation to female then male exposures. FORs <1 denote a longer time to pregnancy. In adjusted models, reduced FORs were observed for both female cadmium (0.78; 95% CI 0.63-0.97) and male lead (0.85; 95% CI 0.73-0.98) concentrations. When jointly modeling couples’ exposures, only male lead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FOR (0.82; 95% CI 0.68, 0.97), though the FOR remained <1 for female cadmium (0.80; 95% CI 0.64, 1.00). This prospective couple based cohort with longitudinal capture of time to pregnancy is suggestive of cadmium and lead’s reproductive toxicity at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299.
滤料负载粉尘层对气态汞脱除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性能纤维滤料负载燃煤飞灰粉尘层,来模拟袋式除尘器滤袋表面粉尘附着层,进而研究袋滤器用不同性能纤维滤料和粉尘附着层对燃煤烟气中Hg0的联合脱除性能。在固定床实验系统上分别进行了不同纤维滤料和燃煤飞灰粉尘层,以及经实验优选得到的华博特滤料负载燃煤飞灰粉尘层脱除燃煤烟气中Hg0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燃煤飞灰粉尘层和华博特滤料对Hg0分别有一定的脱除作用,脱除效率可达35%和42.5%,它们对Hg0的脱除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华博特滤料负载燃煤飞灰粉尘层对Hg0的联合脱除效率受到吸附反应温度、入口汞浓度和烟气停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最佳脱汞率可达64.4%;吸附反应温度越高,脱除效率越低;烟气停留时间越大,脱除效率越高;入口汞浓度的提高并不一定提高华博特滤料负载飞灰粉尘层的脱汞效果。  相似文献   
300.
在汞固定床实验台上进行了飞灰-氢氧化钙和PPS滤料负载飞灰-氢氧化钙吸附单质汞,以及不同温度、气体成分对滤料负载吸附剂脱除汞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质量配比为2∶1的飞灰-Ca(OH)2吸附剂对Hg0的脱除效果最好,最高可达到34.5%左右,比纯飞灰条件下的脱除效率提高了近10%。120℃条件下,PPS滤料负载飞灰-Ca(OH)2吸附剂对汞的脱除率最高达72%,远高于滤纸薄膜上吸附剂的脱除率。随着温度升高,PPS滤料负载吸附剂的脱除效率降低。HCl、SO2和NO对PPS负载吸附剂脱除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HCl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少量HCl足以大幅度提高脱除效果,SO2有一定的促进作用,NO的促进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