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476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79篇
综合类   1045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158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1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钟涛  马利民 《环境工程》2015,33(3):42-44,49
应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菖蒲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进行生物强化研究,探讨其能否提高系统的处理效果。将该系统在无强化、复合微生物菌剂强化和植物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同步强化3种工况下的试验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发现植物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同步强化工况下的系统处理能力有显著提高,COD和TP出水浓度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NH+4-N出水浓度达到二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2.
新型人工湿地对工业区降雨径流的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东莞市同沙水库集水区内工业区降雨径流的水质、水量特征,采用新型折流式人工湿地对其进行模拟及实地降雨径流净化研究.对人工湿地不同运行阶段模拟降雨径流的净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COD、SS、TN、TP、NH4+-N以及重金属Pb、Zn、Cu在湿地系统中的沿程变化,探讨它们的主要去除机制.模拟净化研究中,除TN外,湿地系统出水各污染物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质量标准,TN达Ⅳ类标准;且大部分污染物在湿地前端被去除.实地降雨径流净化研究中,COD、SS、TN、TP及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9%、97.0%、83.4%、92.2%、90.0%;重金属Pb、Zn、Cu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4%、94.1%、93.6%,出水均能达地表Ⅲ类水标准.研究表明,折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对工业区降雨径流的净化效果显著,湿地系统具有较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另外,小幅温度变化对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的去除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3.
高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处理精养虾塘排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精养虾塘排水的中试试验,探讨了在不同高水力负荷条件下[1.10~5.34 m3.(m2.d)-1]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氮磷以及悬浮物的去除效果,以期为其设计运行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与COD、TN、TP、SS的去除率呈负相关;COD、TN、SS去除速率随水力负荷的升高,先升后降,最高分别达到69、1.8和117.6 g.(m2.d)-1;TP的去除速率随水力负荷的升高变化并不明显.人工湿地在水力负荷2.52~3.24 m3.(m2.d)-1范围内运行时,污染物去除总量最高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4.
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分布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人工湿地视为在纵向分散活塞流反应器(PFD)的主流道上并联一个n级串联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s)所组成的系统.在这一物理概念的基础上,推导了模拟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分布(RTD)的CSTRs+PFD并联模型.模型所包含的4个参数(串联CSTRs个数n,串联CSTRs容积占系统总容积的百分数z,进入串联CSTRs的流量占总流量百分数f,PFD的分散数D)对RTD的峰值时间、峰值高度、平均停留时间、停留时间分布方差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与传统模型相比,该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不同人工湿地的特征水流规律.模型采用基于流量的无量纲时间变量,可应用于非稳态变流量下人工湿地RTD的模拟.用前期示踪剂试验所获得的5条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RTDs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当这4个参数取值为z=0.41、f=0.57、n=3、D=0.667时,该模型计算所得RTD与实测RTDs拟合程度良好,较传统PFD或CSTRs模型能更好地反映该人工湿地RTD早期高峰、峰值集中、尾部倾斜拖长的流态特征.  相似文献   
995.
岸边带湿地对富营养化河流的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北运河上游污染严重流域实地调查发现,水中TN、TP和NH4+-N的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2、10和7,以NH4+-N污染为主要特征.对北运河流域沙河水库附近一处典型岸边带湿地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天然河流岸边带湿地系统对河水中NH4+-N、TN和TP浓度有明显的削减作用,分别由河水中的27.0、29.0、1.82mg·L-1降至湿地中的2.50、6.54、0.12mg·L-1.由于微生物驱动的硝化-反硝化脱氮作用以及岸边带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植被型岸边带沉积物中NH4+-N、TN和OM含量(分别为23.0mg·kg-1,0.66g·kg-1和9.13g·kg-1)分别为裸露型岸边带沉积物的0.20,0.48,0.67倍.植被型岸边带沉积物各层C/N比(平均为8.68)是裸露型岸边带沉积物各层C/N比(5.53)的1.6倍,为反硝化作用的发生提供了相对充足的碳源.与裸露型岸边带相比,植被型岸边带更利于营养元素的去除.作为工程实例,模拟天然河流岸边带湿地的罗马湖旁路/离线人工湿地系统对水体营养元素有显著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湿地退化受自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备受学者关注。论文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影响湿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人为影响因素,运用全国大尺度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化研究。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及因子回归分析,进一步找出影响显著的因子并对中国湿地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湿地退化的人为因素主要受三大主成分影响,即城市发展(FAC1)、农村生产及全国基础设施(FAC2)以及资源禀赋(FAC3)的影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湿地退化过程中相关的指标湿地总面积(Y1)、地表水资源量(Y2)、天然湿地面积(Y3)以及湿地面积占本省国土面积比(Y4)4个指标均受FAC1的影响且较为显著(α=0.05);Y3与城市发展关系非常显著(α=0.01);FAC2对Y3与Y4的影响较为显著;同时FAC3对Y3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最后拟合出了湿地退化指标与三大主成分的拟合线性方程,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中国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97.
人工湿地中基质的种类和填充方式会影响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丰度,进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通过在温室内构建空白-人工湿地(CW0)、铁矿石-人工湿地(CW1)、生物炭-人工湿地(CW2)和铁矿石+生物炭-人工湿地(CW3)这4组湿地,研究不同填料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处理效果和温室气体排放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分析了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及形态特征,并探讨了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范围(干沉积物)为640~1 140 n·kg-1,平均值为935 n·kg-1,与国内其他红树林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塑料形态有颗粒状(39%)、碎片状(31%)和纤...  相似文献   
999.
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成先雄  严群 《四川环境》2005,24(2):39-43
本文陈述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和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认为污水土屯处理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可行的,对BOD,COD,氨氮,总氮和总磷有着较高的去除率,并且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维护方便、出水可回用,有净化污水、美化绿化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基质生物膜的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基质生物膜量、生物膜厚度和脱氢酶活性等方面研究了以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基质颗粒作为附着生长载体的生物膜的特性。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基质生物膜的形成时间为40~60 d。进水水质不同,基质生物膜的形成时间有差异,进水中相对高的营养水平有利于基质生物膜的积累,60 d内形成的稳定生物膜量相差1.59倍;生物膜活性也较大,平均相差1.5倍。不同发育程度的生物膜表现出的活性不同,最佳活性厚度为150 um。人工湿地中不同层次基质生物膜厚度差异显著,最表层0~5 cm层次基质生物膜厚度2~3倍于10 cm以下层次,为最佳活性厚度的3~4倍,其生物膜的过量积累不仅不利于处理效率的提高,且易造成人工湿地的堵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