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829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27篇
综合类   1841篇
基础理论   267篇
污染及防治   129篇
评价与监测   264篇
社会与环境   298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1.
太湖沉积物氮磷吸附/解吸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通过90组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太湖沉积物氮、磷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特征,同时将平衡点浓度、本底吸附量、吸附效率与间隙水、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磷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对太湖沉积物的"源"、"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浓度范围内,沉积物氮磷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呈显著线性关系,全湖氮的平均吸附/解吸平衡点浓度为1.10 m...  相似文献   
912.
基于GIS的滇池流域景观格局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观格局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选择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域,在RS和GIS的支持下对2008年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判读,获得景观类型图,运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对区域景观格局进行优化。结合景观各组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空间作用,构建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以加强生态网络的空间连通性,提高景观格局稳定性,完善生态功能。源地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要维持和增大源斑块面积。所构建城市区域廊道、森林生态廊道、农业生产廊道应采取保持廊道规模,建立缓冲区,加强植被绿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措施以提高整个廊道的连通性。节点位于景观生态流和连通的重要位置上,需要加强控制。该研究对流域生态规划和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13.
巢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与风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GC-MS分析了巢湖14个样点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水平,研究了其分布与组成特征、与TOC的关系以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巢湖表层沉积物中OCPs总含量范围为0.58~32.91ng.g-1(干重),其中六六六类(HCHs)农药含量在0.23~1.81ng.g-1之间,滴滴涕类农药(DDTs)含量在0.34~31.01ng.g-1之间.表层沉积物中HCHs和DDTs平均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为:西部湖心>东部水源区>东部湖区(不包括水源区)>河流,狄氏剂和异狄氏剂则主要为巢湖东部湖区和水源区的局部污染.HCHs和DDTs的组成成分分析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OCPs含量与TOC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OCPs在沉积物中的含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共识沉积物质量基准(CB-SQG)相比较,巢湖局部地区表层沉积物存在较大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14.
滴水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滴水湖湖底典型区域采集表层沉积物,研究其对上覆水中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滴水湖5个采样点沉积物对上覆水中磷的"快吸附"过程发生在0~4 h内,吸附速率达3.08~5.65 mg/(kg.min)",慢吸附"发生在4~24 h内,速率为0.54~1.34 mg/(kg.min),24 h后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抛物线扩散方程Ct=C0-kt1/2可很好地拟合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当上覆水磷浓度低于0.18~0.20 mg/L时,各采样点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很低或呈负吸附状态,之后磷吸附量随初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湖心处本底吸附态磷(NAP)较高,为6.871 mg/kg;一号码头和南岛处沉积物的磷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较低,分别为0.18和0.22 mg/L,纳磷潜力较大;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比Freundlish模型更适用于描述沉积物对上覆水高浓度磷的等温吸附过程。滴水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容量范围为322.58~1 250.00 mg/kg,其中南岛处沉积物吸附磷容量较大,对上覆水中高磷浓度的变化缓冲力较强,但同时也是重要的磷库,应密切关注该处磷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15.
基于QAA算法的巢湖悬浮物浓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AA(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算法基于辐射传输原理,估算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半分析模型方法.2009年6月对巢湖水体进行野外实测,在获得遥感反射率、吸收衰减系数、悬浮物浓度(cTSM)等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巢湖水体cTSM的近红外双波段反演模型,并将QAA算法计算得到的后向散射概率作为输入,以期提高cTSM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①对巢湖水体而言,807 nm和834 nm是构建近红外双波段模型的最佳波段,807 nm处的单位散射系数为0.411 m2.g-1,834 nm处的单位散射系数为0.395 m2.g-1;②利用QAA算法计算得到的巢湖水体的后向散射概率为0.029,将该值输入反演模型后,cTSM的反演精度与输入其他经验值相比得到明显提高,反演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分别达到12.143 mg.L-1和24.378%;③在cTSM较高的站点(近似高于30 mg.L-1),利用近红外双波段模型反演的悬浮物浓度结果更为稳定和可靠.  相似文献   
916.
在滇池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滇池流域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以社会经济调控、水土资源调控、水环境污染控制、水生态调控、管理支撑体系为核心内容构建滇池流域生态安全保障策略,同时对滇池流域生态安全保障策略进行了目标可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17.
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模型,针对滇池目前生态环境问题,以滇池为对象、生态环境影响源为压力,构建滇池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NP结构模型,进行滇池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权重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分析对结果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滇池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918.
从水体、底泥、土壤、生物等方面分析了洞庭湖区的环境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体主要受氮磷污染,底泥和周边土壤主要受重金属Cd、Cu污染。分析认为污染物排放、地质原因、外源输入和纳污能力减弱是洞庭湖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污染治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19.
贵州阿哈湖物质循环过程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贵州阿哈湖夏季和冬季分层湖水的水化学参数、溶解态微量元素和悬浮颗粒物微量元素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阿哈湖湖水夏季热分层和化学分层均较明显,而冬季湖水处于混合状态。夏季湖泊物质循环过程对生源要素Si、DOC以及Mn、Fe、Cr、Co、Ni、Zn和Mo等微量元素的分布和迁移转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夏季湖泊底层水体中溶解态Mn、Fe、Co和Ni的含量较高,主要受有机质降解和Fe、Mn氧化还原循环的影响,而且Mn的循环强度高于Fe循环,溶解态Cr在底层水体中仅有小幅升高;另外,沉积物孔隙水向上覆水体的释放作用对底层水体中溶解态重金属浓度的升高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溶解态Zn和Mo在夏季底层水体中的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主要受到金属硫化物形成以及钼酸盐沉淀的影响。夏季悬浮颗粒物的Mn、Fe、Cr、Co、Ni、Zn和Mo均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呈明显富集趋势,主要受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吸附/解吸、氧化还原作用等水-粒相互作用过程的控制和影响;此外,金属硫化物的形成可能也对底层水体中悬浮颗粒物Zn、Mo和Ni含量的升高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20.
Riparian zone vege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iparian ecosystem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iparian zone functioning. Herbs, which are one of the main types of riparian vegetation, are extremely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and have become a hot spot of riparian vegetation research. In this study, the herbaceous communities of four representative rivers (Xiaoyi, Baohe, Fuhe, and Baigouyin River) entering Baiyangdian Lake in China were researched. The herbaceous species in their riparian zone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ample plot method. The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H’), Pielou evenness (J), and Patrick richness (R) indices were estimated to examin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the herb communities, following which redundancy analysis (RDA) was conduc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diversity,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herbaceous plant communities, and soi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riparian zone of the four rivers is discussed. (1) Eighty-three species of herbaceous plants belonging to 66 genera and 27 families in the riparian zone entering Baiyangdian Lake. Most herbaceous plants, including Poaceae, Compositae, and Chenopodiaceae, were weeds or associated plants. Riparian vegetation was greatly affected by human disturbance. (2) All the three estimated indices of the Xiaoyi, Baigouyin, and Fuhe river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Baohe River. (3)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riparian herbaceous communiti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water content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H,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Therefore, these communities are conducive to the restoration of vegeta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biodiversity in the riparian core area to reduce the disturbance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increase humidity. © 2022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