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05篇
综合类   863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177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01.
宁波市实际道路下汽车排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采用一套车载尾气测试系统,对选取的6辆代表性车辆在宁波市实际道路行驶中的瞬时排放进行测试.该车载尾气测试系统可逐秒获取测试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排放、油耗、速度和位置等参数.根据测试结果,研究计算了6辆测试车辆的排放因子(g·km-1)和油耗(L·100km-1),并分析了汽车行驶特征对排放和油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落后技术(化油器)车辆的CO、HC和NOx分别是新技术(欧Ⅱ)车的7.9、15 5和2.4倍;汽车的CO和HC排放因子和百公里油耗随速度的增加而降低;怠速和变速对汽车排放和油耗有显著影响,变速行驶状态下,汽车CO、HC和NOx排放因子,以及百公里油耗,分别是匀速行驶状态下的1.18~1.61、1.17~1.42、1.08~1.42和1.08~1.24倍.  相似文献   
402.
南昌市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空间的刚性约束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技术,以南昌市为例,选取水源涵养功能、水土保持功能、水质保护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4种重要性指标和土壤侵蚀、酸沉降、水污染3种敏感性指标,采用模型评估法和净初级生产力定量指标评估法,开展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  相似文献   
403.
宁波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将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彩红外航空遥感绿化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宁波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构建宁波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思路和绿地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04.
扬州市水复合生态系统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扬州市水复合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实质:水生态过程的生态阻滞或耗竭;生态系统结构的破碎与功能的板结;水生态调控机制的匮缺和水生态意识的低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水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405.
为了解宜都市PM2.5与O3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利用宜都市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线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对宜都市PM2.5与O3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及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都市PM2.5质量浓度冬高夏低,日变化呈双峰特征,O3质量浓度夏高冬低,日变化呈单峰特征。高湿、静稳的气象条件以及较强偏北风作用下的区域污染传输对PM2.5污染有重要影响,高温以及中湿度对O3污染过程有重要作用。春、夏、秋季偏南方向气流轨迹占主导,且携带较高的污染物浓度,冬季来自湖北东北及西南方向的气流占比较高且携带的PM2.5浓度较高;宜都市PM2.5、O3的潜在源区具有季节性差异,总体来看,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部、湖北东部及湖南的北部区域。  相似文献   
406.
采用2008—2018年黄山市酸雨监测数据,阐述了黄山市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黄山市降水p H在5.0左右徘徊;酸雨频率在2017年以前均处于高位,以2017年为拐点,下降到最低值(35.7%)。总体上,黄山市酸雨污染情况正在得到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SO24-和NO3-的当量浓度之比从2013年的4.09下降到2018年的1.10; SO2和NOx排放量逐年减少,但是幅度不同,NOx排放量下降幅度不大,致使NOx对酸雨的贡献有增加的趋势;酸雨类型由硫酸型转变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机动车排放对酸雨污染的贡献已不可忽视。对黄山市降水中的碱性离子中和能力进行分析发现,黄山市起主要中和作用的离子为NH4+和Ca2+。将黄山市降水与其他地区降水进行对比发现,黄山市降水受到的中和作用强于东南地区,但弱于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407.
运用清单分析法、等标负荷法、聚类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等对北京市2016年农业面源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农业面源主要污染源为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管控中应加强对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染的控制;北京市农业面源污染呈较强的区域分异特征,水产养殖污染主要集中在平谷区,农村生活污染以房山区为最严重;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和大兴等区的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标污染指数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房山区最高。通过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空间聚类可将北京市划分为高度、中度和轻度风险区3个一级分区,进一步结合各区主要污染源类型可划分为8个二级分区,由此可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分类管控,并提出北京市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08.
衡水市作为"2+26"城市中典型的低GDP、高污染城市,其空气质量排名常年处于74个重点城市的后10位.自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工作开展以来,衡水市开展了大量污染成因研究及污染治理工作,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从空气质量变化、排放源、污染物来源解析及气象条件与排放贡献等方面,梳理了衡水市大气污染成因研究及治理经验.结果表明:①衡水市的空气质量得到较大改善,PM10和PM2.5治理成效明显.2018年衡水市ρ(PM10)和ρ(PM2.5)年均值比2017年分别下降了25.12%和19.73%,比2013年分别下降了54.84%和51.22%,但O3污染形势逐渐严峻,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由55 d(2013年)增至125 d(2018年).②相比于2016年,衡水市2017年SO2、NOx、CO、PM10、PM2.5、BC、OC、VOC的排放总量均大幅下降.③2013-2018年导致衡水市PM2.5下降的因素中,气象因素占8.0%,排放源因素占92.0%,说明衡水市通过减排措施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较为显著.④硝酸盐已经取代硫酸盐成为秋冬季颗粒物二次转化中最重要、占比最高的成分.研究显示,衡水市高ρ(PM2.5)主要以本地排放和临近地区输送为主,为有效控制衡水市PM2.5污染的发生与发展,应采取本地排放控制与"2+26"城市联防联控相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409.
在全球化过程中,城市群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城镇空间组织形式,通过对城市群的发展研究来探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学术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良好的动态趋势。在对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南昌地域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对南昌地域城市群进行了界定。最后在对南昌地域城市群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昌地域城市群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10.
黑河中游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粮食基地,研究其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及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论文以位于黑河中游地区的张掖市为例,基于统计年鉴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地块尺度分析了研究区2001—2014年期间农业结构变化,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块与农户两个层面,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及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农业结构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作物种植类型趋于多样化。2001年,研究区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大麦及“小麦和玉米套作”,其种植地块数占所调查总地块数的81%,2014年种植作物种类增多,且蔬菜、马铃薯、油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数量较2001年有所上升。2)由种植小麦为主(占总地块数的31%)转变为种植制种玉米为主(占总地块数的38.7%);套作转单作。2001年,共有58个套作种植地块,占调查总地块数的22%,其中“小麦和玉米套作”最多,有47个地块;而在2014年,作物套作地块数锐减为2个,“小麦和玉米套作”全部转换为其他单作,其中51%转为制种玉米;水稻种植消失,主要转为普通玉米。3)地块层面上,种植地区的海拔、灌溉定额、河源来水量对农业结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显著水平达到1%),地下水对农业结构变化影响较为显著(显著水平达到5%)。4)农户层面上,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收益”是影响其种植行为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是政策因素(在5%的水平上显著),务农劳动力与劳均耕地面积也有一定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