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270篇
综合类   764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326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通过建立引入气候因素的种植业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90-2009年山东省40个县市种植业生产及气象面板数据,运用产出增长分解法,实证分析气候因素和非气候因素对山东省种植业产出的影响并对产出增长的各要素贡献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山东省种植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1990-2009年间气候因素对山东省40个县市的总体产出增长的影响为-11.0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温度每升高1℃,总体种植业总产值减少2.2%,总体产值增长下降1.48%;温度升高对鲁西北地区、鲁南地区种植业产出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降水对种植业产出影响显著,降水因素使得山东省种植业产出增长减少16.86%;物质投入中化肥和农药对种植业产出增长贡献最大,但农业劳动力减少,特别是种植业劳动力的减少,开始显著地影响种植业产出,使得种植业产出增长减少5.90%;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在下降。  相似文献   
992.
People and culture coexist and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cultural ecology integrate.The present thesis for the first time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ecology,argues that personnel innovation should be attracted by motive injection,open culture,resources integration,culture dilution,thinking blending and people-orientation and discusses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functions of integration mode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ecology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al values,living styles and cultur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993.
段钊  赵法锁  李芳 《灾害学》2012,(1):34-37
滑坡是陕西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形式。以陕西省县域滑坡密度为测度指标,运用ARCGIS9.2、Geoda095i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滑坡灾害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为陕西省滑坡灾害防治及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基于MODIS/NDVI与EVI的皖江流域植被覆盖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时相的TERRA/MODIS影像资料比较了皖江流域NDVI和EVI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空间分辨率和大气校正对NDVI和EVI的影响。结果表明:MODIS/NDVI与MODIS/EVI所反映的植被覆盖状况基本一致,但5月份较8月份NDVI和EVI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且在植被生长旺盛时期,EVI比NDVI更能反映植被覆盖状况。在相同的空间分辨率下(250 m、500 m、1 000 m),EVI比NDVI能更好的反映植被覆盖的空间差异性,随着空间分辨率的降低,这两种指数反映植被覆盖的差异性在减小。大气校正对NDVI和EVI的影响不同,大气校正前NDVI值小于EVI值,大气校正后NDVI值普遍大于EVI值,但大气校正对NDVI的影响不大,对EVI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1960~2011年地面观测资料,按照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 2006》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对湖北省干旱特点及其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部地区全年有近1/3的时间为干旱日,季节变化差异小,是湖北省易干旱地区;中东部地区年干旱日天数相对较少,但集中在7~10月伏秋季,是湖北典型的季节性干旱地区;(2)湖北省中旱以上干旱过程平均1 a一次;重旱过程平均2~3 a一遇,其中西北部地区2 a一遇;而特重旱过程全省平均6~7 a一遇,其中西北部地区为5 a一遇;70%重旱过程出现在伏秋季;(3)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一般性干旱年出现频率有明显的增加,而大旱年出现频率变化不大;空间上近20 a西北部地区的大旱年出现频率增加明显;中东部地区大旱年呈减少趋势,而一般性干旱年出现频率呈增加趋势;(4)中东部地区中旱过程出现频率近20 a增多较明显,主要反映在7~10月伏秋季,重旱过程呈减少趋势;而西北部地区重旱过程增加,主要表现在11~2月冬闲季和3~6月春夏季  相似文献   
996.
经营模式对毛竹林生物量、碳贮量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了湘中丘陵区毛竹笋用林(Ⅰ)、笋材兼用林 (Ⅱ)和材用林(Ⅲ) 3种不同经营目标下的竹林年龄结构、生物量分配及碳贮量格局。结果表明:应减少1~2 a、增加5~6 a生竹的留养比例,控制达到1~2 a、3~4 a、5~6 a各占1/3左右的立竹年龄结构。不同层次生物量表现为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毛竹笋用林经营有利于增加乔木层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5183~5566 t/hm2、8895%~9293%,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154~258 t/hm2、258%~443%,凋落物层生物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269~386 t/hm2、449%~662%。毛竹林总碳贮量排队顺序为Ⅱ(14263 t/hm2)>Ⅰ(13389 t/hm2)>Ⅲ(13004 t/hm2),笋材兼用林有利于提高竹林碳贮能力。不同层次碳贮量排列顺序总体均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湘中丘陵区毛竹林生物量、碳贮量较低,应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997.
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变异系数、Theil系数、nich指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了1999~2010年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内部构成、空间格局及演变。结果表明:(1)1999~2010年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的区域总体差异呈现先增加后缩小的特征,1999~2005年呈波动增加,2005年以后总体差异逐渐下降;(2)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构成以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间差异为主,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奠定了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基本格局,地区内差异所占比重相对较小;(3)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都呈现明显的南北梯度差异,且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在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存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8.
基于GIS技术的安徽省城市旅游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中的威尔逊模型,结合GIS中网络分析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安徽省17个城市的旅游空间关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的全局旅游关联显著性水平不高,全省旅游空间关联度很低;而局部旅游空间关联在黄山和池州形成热点区,在皖北和皖中的巢湖、滁州形成冷点区,其他城市的旅游空间关联呈现明显的差异性。计算结果表明,对旅游空间关联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城市旅游供给量,因此增强城市的旅游供给水平对增强旅游吸引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选取万元GDP能耗作为参考序列,将工业发展过程中的5种主要污染物作为比较序列,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河南省18个城市的环境管制和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灰色关联程度,并提出了一些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加强监管,切实查找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来源,努力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分析湖北省县际迁入人口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探讨迁入人口空间格局形成的内生机制。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迁入人口向地级市市辖区以及与其邻接的地区集中,县际分布差异扩大,但是空间集聚程度下降,以武汉市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日益明显。在地区名义工资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差异化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业产品的可获得性是人口迁入的重要原因。而推进区域一体化可以提高本地对差异化产品的可获得性,吸引人口迁入,进而诱发人口与产业向本地同向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