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铜、砷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黑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铜(Cu)、五价砷〔As(Ⅴ)〕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L.f.) Royle〕生长、富集Cu和As的能力以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毒性测试结果表明,Cu和As(Ⅴ)对黑藻的4 d-EC50分别为2和12 μmol/L,单一Cu对黑藻的毒性远高于As(Ⅴ). 复合污染试验结果表明,对于5 μmol/L As(Ⅴ)处理组,低浓度Cu〔c(Cu)<2 μmol/L〕的加入,促进了植物生长,降低了植物体内的As总量〔w(As)〕,同时降低了植物体中占主要部分的三价砷的含量(w〔As(Ⅲ)〕). 对于Cu处理组,As(Ⅴ)的加入同样抑制了黑藻对Cu的富集,SOD活性也高于单一Cu处理,可见在低浓度Cu处理下,Cu和As(Ⅴ)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而高浓度Cu〔c(Cu)≥2 μmol/L〕的加入,虽然植物对Cu和As(Ⅴ)的富集与单一Cu和As(Ⅴ)处理相比均显著降低,但植物生长受到抑制,SOD活性与单一处理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因此高浓度Cu处理下,二者对黑藻毒性起协同作用. 总之,黑藻具有应用于处理低浓度Cu和As(Ⅴ)单一及复合污染水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32.
周小宁  王圣瑞  金相灿 《环境科学》2006,27(12):2421-2425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沉水植物黑藻对沉积物有机及无机磷形态及潜在可交换性磷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黑藻可显著降低沉积物的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及总磷(p<0.05),对沉积物中的磷起到活化的作用.②黑藻对沉积物无机磷形态中的NaOH-P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有机磷形态中的活性有机磷有一定影响(p<0.1),而对其他形态磷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③有植物组沉积物的潜在可交换性磷的量增大了11.5%,而对照组沉积物的却减少了61.0%.两者变化的方向截然相反,而且变化的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黑藻的作用增大了沉积物中潜在可交换性磷的量.  相似文献   
33.
两种水生植物对滇池草海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2种典型水生植物水葫芦和轮叶黑藻对滇池草海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过程中,水葫芦同化吸收的氮、磷量分别比轮叶黑藻所同化吸收的量高109%和17%.在水生植物采收前,水葫芦处理组水体DO和pH值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电导率(EC)和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与轮叶黑藻处理组结果相反.水葫芦和轮叶黑藻处理组水体TN和TP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同初始种养量的情况下,试验初期轮叶黑藻处理组水体TN、TP及Chl-a浓度显著性低于水葫芦处理组,与试验后期结果相反.当水生植物采收后约50 d,水葫芦处理组水体TN、TP浓度均维持在采收前的低水平;轮叶黑藻处理组TN和TP浓度也维持在采收前水平,而Chl-a浓度较采收前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34.
底质营养状况对黑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利用三种不同营养状况的底质,研究了底质营养对黑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营养水平最高的HH底质对黑藻的早期生长和光合有利,但在高温季节会严重降低黑藻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影响黑藻后期生长;(2)TR底质营养水平较低,该处理下黑藻生物量累积量较低;(3)HK底质能够充分满足黑藻生长的营养需求,且在高温季节对黑藻的生长和光合有利。相关分析表明,底质营养状况是影响黑藻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ABSTRACT: Diquat herbicide and rhodamine WT dye were applied in a lake to three 1.6 ha plots either with a polymer, which reportedly aids in sinking and confinement of aquatic herbicides, or without a polymer. Diquat and dye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at three different depths in the water column within the plots during the first three hours after application to determin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diquat and dye, and in composite samples at fixed distances from the plot up to 168 hours after application to determine movement out of the treated plots. Diquat and dye were homogeneous in the water column when no polymer was used, but were concentrated near the surface when polymer was used. This distribution may have resulted from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Polymer did not affect movement of diquat or dye out of the plots. The half-lives of diquat within the plots were 25 (SE=6.2) hr, 39 (SE=4.3) hr, and 25 (SE=2.0) hr. Forty-six percent of samples collected at the edges of the plots did not contain detectable diquat residues and only 66 percent of those samples with detectable diquat contained greater than the potable water tolerance (10 ppb). Diquat was not found in any samples 168 hours after application 61 m or farther from the edge of the plots. Dye and diquat concentrations were weakly correlated within and outside the plots. Dye half-lives were consistently higher than diquat,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herbicide was removed from the water by plants and sediments more rapidly than dye.  相似文献   
36.
腐解黑藻生物量对高硝态氮水体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博  叶春  杨劭  冯冠宇  洪涛  赵良元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0):1198-1203
采用常见沉水植物黑藻为试验材料,引入太湖底泥并设定上覆水初始ρ(硝态氮)为15 mg/L,模拟初春沉水植物大规模腐烂时的温度,开展为期32 d的黑藻腐解试验研究. 结果显示,黑藻腐解对水体中ρ(氨氮)与ρ(硝态氮)之和的影响呈U字型,试验条件下黑藻腐解生物量为2.0 g(相当于0.111 kg/m2)时,水体中ρ(氨氮)与ρ(硝态氮)之和最低. 随着黑藻的腐解,释放进入水体的有机质和氮素增加,但同时也提高了水体中的ρ(TOC)/ρ(硝态氮)值,降低了Eh,提高了微生物的活性,因此有利于反硝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不同温度对沉水植物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营养化导致了湖泊沉水植被消亡,是我国众多湖泊存在的普遍现象.在富营养化未能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采用人工措施重建沉水植被,已被水环境工作者普遍关注.然而,受水体温度、透明度、营养盐以及适宜的物种等限制,沉水植被的有效重建面临诸多困难.本研究着眼于温度对沉水植被重建的影响,设置了5、10、15、25、30、35℃6个温度处理,在人工气候箱培养条件下,对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在5 h、10h、14h和7d处理后的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试.同时考察了实验前后植物生物量积累的情况,比较了不同温度胁迫下,两种植物生物量的净积累与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关系,试图为沉水植被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结果表明,25℃是两种植物生物量净积累的最佳温度,此温度下,各种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未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变化.高于或低于25℃的处理,生物量净积累显著下降.并且,表现为短期胁迫5~14h内,各种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7 d长期胁迫后上述指标均低于25℃处理.结果表明,25℃外,其它处理均不同程度受到了温度的胁迫.短期胁迫,各处理的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表现了激烈的响应,以清除和维持植物体内活性氧的平衡和植物细胞较低的渗透势,保持植物正常的代谢活动.随着胁迫时间的延续,抗氧化酶系统受损,可溶性蛋白降低,植物正常的代谢紊乱,最终导致实验结束时,各处理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8.
不同磷质量浓度对穗花狐尾藻和轮叶黑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02、0.1、0.2、0.4、0.8 mg·L-1)磷对穗花狐尾藻和轮叶黑藻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磷质量浓度为0.2 mg·L-1时,是轮叶黑藻适宜生长的磷质量浓度,表现为分枝数、株高和根长均显著增加且达到最大,而穗花狐尾藻的适宜生长磷质量浓度为0.4 mg·L-1.两种沉水植物株高和根长增加量在磷质量浓度小于0.2 mg·L-1时,表现为轮叶黑藻大于穗花狐尾藻;当磷质量浓度大于0.4mg·L-1时,表现为穗花狐尾藻大于轮叶黑藻.实验结果表明,穗花狐尾藻比轮叶黑藻更能耐受高质量浓度的磷,并且两种沉水植物适宜生长的磷质量浓度都高于目前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的磷质量浓度,也远高于湖泊富营养化的磷质量浓度标准(0.02 mg·L-1).因此,单纯的磷质量浓度并不是富营养化水体中沉水植物退化消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9.
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对铜的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薛培英  李国新  赵全利 《环境科学》2014,35(5):1878-1883
应用室内模拟试验,通过对铜(Cu)的短期吸收动力学、各亚细胞组分吸收动力学以及Cu的释放研究,探讨了两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对Cu的吸收机制.结果表明:①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均对Cu具有较高的吸收速率,且两种植物最高吸收速率差异不显著[Vmax(DW)为2μmol·(g·min)-1,P>0.05];②在2μmol·L-1Cu溶液中暴露不同时间(0~96 h),两种沉水植物叶片和茎中各亚细胞组分的Cu含量均迅速增加并约在12 h后达到平衡.各时间处理下,两种植物叶片富集的Cu含量均显著高于茎(P<0.05),并且叶片中的Cu均主要分布在细胞壁(>60%),其次是可溶部分和细胞器;③两种植物相比,黑藻叶片细胞壁中富集的Cu含量显著高于狐尾藻,而细胞内富集的Cu含量差异不显著.轮叶黑藻对Cu的富集和释放能力均高于穗花狐尾藻.  相似文献   
40.
利用化学需氧量(CODCr)分别为318 mg·L-1、157 mg·L-1、30 mg·L-1的生活污水培养轮叶黑藻.在各浓度生活污水中添加浓度为0.1%的壳聚糖,同时设不添加壳聚糖的对照组.通过对轮叶黑藻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研究壳聚糖对沉水植物轮叶黑藻抗污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壳聚糖可明显促进轮叶黑藻主茎、根、分枝的生长,添加壳聚糖的试验组植株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壳聚糖能诱导黑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减轻膜脂质过氧化反应.研究结果提示壳聚糖能够促进黑藻生长,提高黑藻的抗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