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14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55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91.
王治军  王伟  张锡辉 《环境科学》2006,27(6):1107-1110
在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20、10、7.5、5d的条件下,进行了中温、高温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热水解污泥的试验,在此基础上总结了ASBR处理高浓度悬浮固体废物的工艺特性.ASBR可以有效积累悬浮固体从而保持较高的固体浓度,但ASBR存在一“临界点”,即最大积累悬浮固体的能力,超过此临界点,反应器运行不稳.在稳态运行条件下,ASBR能保持较高固体停留时间(SRT)和微生物平均细胞停留时间(MCRT),在处理热水解污泥时,SRT和MCRT分别是水力停留时间(HRT)的2.53~3.73倍、2.03~3.14倍.因此,与传统的连续流搅拌反应器(CSTR)相比,ASBR的处理效率提高7.13%~34.68%.  相似文献   
692.
根据汶川8.0级地震震害评估工作的具体实践,探讨了地震灾区分级和灾害程度排序的方法。通过房屋震害系数、强震加速度观测记录、发震构造、地震地质灾害和场地条件、人口分布及伤亡情况等影响因素来确定受灾程度,以烈度区、统计学方法、速报灾情等来确定灾区分级。  相似文献   
693.
有机碳源条件下厌氧氨氧化ASBR反应器中的主要反应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朱静平  胡勇有  闫佳 《环境科学》2006,27(7):1353-1357
采用5个已稳定运行在厌氧氨氧化状态的ASBR反应器,通过COD、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pH等指标的监测和好氧硝化菌、异养反硝化菌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有机碳源条件下反应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结果表明,反应器中存在好氧硝化菌、异养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在COD、氨氮、亚硝酸盐氮等存在条件下,可发生好氧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异养反硝化反应,先是好氧硝化反应、厌氧氨氧化反应和异养反硝化反应共存,其后依次是异养反硝化反应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占主导地位.当C/NO2--N在1.7~1.9范围内时,C/NH4+-N为1.7的1号反应器具有最佳的厌氧氨氧化效果,反应结束时其COD去除率、NH4+-N去除率、NO2--N去除率分别为100%、81.7%和74.4%.  相似文献   
694.
气浮-水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特种丙烯酸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益宏 《化工环保》2006,26(2):126-128
采用气浮—水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高浓度特种丙烯酸废水,研究了投加生活污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厌氧水解时间、SBR曝气时间、污泥负荷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按1∶1体积比投加生活污水,厌氧水解时间2d,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曝气时间10h(进水后期曝气1h,共曝气11h),污泥负荷小于或等于0.08kg/(kg.d)时,出水COD小于85m g/L,满足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695.
长江流域河流和湖库的浮游细菌群落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流域自江源区至入海口的干流重点区域、八大一级支流和多个重点湖库设置了 177个样点开展浮游细菌调查,采用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的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研究浮游细菌群落的空间分布差异,期望在更广的调查范围和更高的物种注释精度上阐明长江流域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首先分析了各采样点浮游细菌的α多样性状况,发现长...  相似文献   
696.
基于多级缺氧-好氧(MAO)工艺和反硝化除磷理论,设计一种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新型MAO工艺(DPR-MAO).实验探究了该工艺的脱氮除磷效能以及各反应池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工艺运行结果表明,稳定期COD、TN、NH4+-N和TP的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7.07,9.04,0.34,和0.49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  相似文献   
697.
基于高通量定量PCR研究城市化小流域微生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微生物污染(包括致病菌、病毒、寄生虫)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重要威胁。本研究应用基于Taq Man探针的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厦门市后溪流域冬季微生物污染进行检测,包含了5种粪便污染源(人源、反刍动物源、猪源、家禽源、狗源)微生物源示踪分子标记物与12种病原微生物。结果表明,该流域在上游及水库5个位点没有粪便污染,仅在其中一个水库位点检测出棘阿米巴,微生物污染极小;中下游检测出人类、反刍动物、猪、家禽、狗粪便污染,并且检测出产气荚膜梭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棘阿米巴、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等病原菌,其中流经旧城区居民生活生产区水样微生物污染严重,下游新城区微生物污染较小。这些结果暗示着城市人类活动是流域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应从污染源头加强微生物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698.
采用电极一SBBR系统去除Cu^2+,考察了电流强度,IA竞争离子(阴离子SO4^2-、NO3^-、CL^-和阳离子Zn^2+、Ph^2+)、初始含Cu^2+量及溶液pH值对除铜效除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强度为40mA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8%。投加阴(SO4^2-、NO3^-、Cl^-)、阳(Zn^2+、Pb^2+)离子均会引起出水Cu^2+浓度的增加,且Cl^-和Ph^2+含量分别为45mg/L和30mg/L时对Cu^2+去除的影响更为显著。进水Cu^2+浓度为30mg/L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8.48%,当进水Cu^2+≥70mg/L时,出水Cu^2+浓度不能达标。酸性(pH4.0~4.5)与碱性(pH9.0~10.0)条件均不利于Cu^2+的去除,且酸性条件的负面影响更显著.当pH为4.5~7.5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7.78%。  相似文献   
699.
为实现有限碳源的最大化利用,在厌氧/限氧曝气序批式生物系统的基础上,以碳源偏低的模拟城市污水为对象,分析比较厌氧阶段典型周期内不同碳源浓度,总磷浓度对聚-β-羟基丁酸酯(PHB)积累的影响,并考察了运用新的前曝气模式对PHB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源浓度为140、280和400 mg/L时,PHB积累的最大值分别为10.53、22.75和32.61 mg/g;当总磷浓度为6、12和18 mg/L时,PHB最大积累值分别为25.75、32.54和38.27 mg/g。说明进水碳源浓度和总磷浓度与PHB的最大积累量呈正相关,且碳源浓度对PHB积累量的影响比总磷浓度的影响大。比较无前曝气时厌氧PHB最大积累量,前曝气时间为10、20和30 min的最大积累量分别增长了25.1%、57.1%和69.5%,说明增设前曝气运行方式有利于PHB的积累。  相似文献   
700.
采用具有恒定pH功能的SBR接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研究了pH对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ρ(氨氮)和ρ(亚硝酸盐氮)分别为58.00 mg/L和79.28 mg/L、TN容积负荷为0.82 kg/(m3·d)、不控制反应pH的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pH不断升高,当pH=8.02时,菌种的去除效能最高;在进水ρ(氨氮)和ρ(亚硝酸盐氮)分别为120.00 mg/L和159.33 mg/L、TN容积负荷为1.62 kg/(m3·d)、恒定反应pH为8.00的条件下,反应4.0 h时的容积基质氮去除速率(NRR)达到1.42 kg/(m3·d),氨氮去除率达98.39%,亚硝酸盐氮去除率达99.48%;拟合曲线推导的最适pH的理论值为7.85,反应4.0 h时的NRR理论最大值达1.52 kg/(m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