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14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55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51.
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覆盖土微生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MiSeq对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覆盖土样(山东莱芜,SD;广东深圳,GD;上海老港,SH;重庆长生桥,CQ)进行16S rD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并分析了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丰度、菌群结构及环境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取自垃圾填埋场GD土样的物种种类多于其他土样,GD、SD、SH、CQ土样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5.52±0.026、4.76±0.030、4.89±0.037、3.43±0.027;所有覆盖土样的优势菌为Alphaproteobacteria(α-变形杆菌纲)和Betaproteobacteria(β-变形杆菌纲),所占比例范围分别为12.67%~25.54%,14.35%~18.88%;SD、GD和SH三种覆盖土样的优势菌为Sphing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分别占7.25%、10.67%、11.30%; Deltaproteobacteria(德耳塔变形杆菌纲)和Gamm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杆纲)的相对丰度分别与TN(r=1.00,P<0.001)和TP(r=1.00,P<0.001)呈正相关关系,且结合RDA图,TN、TP和OM含量可能是SD土样区别于其他土样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2.
研究碳源和硝酸盐对填加聚氨酯载体的SBBR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在SBR中填加聚氨酯载体,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相结合,形成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条件下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研究NaAc浓度、NaAc与丙酸钠的比例、NO3-浓度及NO3-投加方式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PO43-质量浓度在9~11 mg/L之间,COD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SBBR有较佳的除磷效果;当进水NaAc与丙酸钠配比为2时,进水COD自身降解速率较慢,且不影响除磷效果;分批次(这里分2次)投加硝酸盐有利于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转化;NO3-质量浓度为65 mg/L左右时,能获得较好的除磷、除氮效果。填加聚氨酯载体的SBR装置除磷效果较理想;碳源和硝酸盐对SBBR反硝化除磷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53.
基于不同测序技术的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克隆文库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生物去除铁锰氨滤池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菌多样性,并探讨不同测序手段的差异.高通量测序获得15057条有效序列、共32个分类纲,克隆文库测序涵盖9个具有明确分类地位的纲(75条序列),前者能揭示更为丰富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功能菌(铁锰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分析过程中,一些功能菌属在克隆文库中出现,而在高通量测序中未检测到,反之亦然.与单一的测序手段相比,二者相结合能更好地揭示功能细菌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54.
为了分析苯系物(BTEXs)联合暴露后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管足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Illumina Hi SeqTM2000测序技术,对1.0 mg·L~(-1)苯系物(B)联合暴露12 h后和对照组(C)的仿刺参管足组织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经Trinity软件进行de novo组装,获得了145 675条unigenes。利用公共数据库进行同源比对,共注释了35 330条unigenes。对比分析苯系物联合暴露组和对照组的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了2 41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Log2Fold changes|≥1且FDR≤0.001),其中,上调表达和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1 049和1 369个。GOseq分析结果显示,158个DEGs显著富集在149个GO terms中,包括103个生物学过程、17个细胞组分和29个分子功能(P0.05);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994个差异基因映射到268条代谢通路,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生理过程与其他生物的同源基因参与的信号传导、癌症、外源性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代谢等过程相类似。上述结果为在转录组水平筛选苯系物的生物标志物,解析苯系物对仿刺参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55.
• Aerosolization behavior during a lab-scale sludge biostabilization was determined. • Many pathogenic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to be preferentially aerosolized. • Bioaerosol concentration along the biostabilization ranged from 160 to 1440 cell/m3. • Sludge aerosolization behavior was different with that of other biowaste. Biostabilization is a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beneficial utilization of sewage sludge. However,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sludge biostabilization, some microbial species could be released into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from the solid-phase of sludge easily and present a high risk to human health.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bioaerosol during sludge biostabilization. We found a total of nine bacterial phyla, one archaeal phylum, and two fungal phyla in the bioaerosol samples. Among them, Proteobacteria, Actinobacteria, Bacteroidetes, and Ascomycota were the dominant phyla. In addition, the bioaerosolization indexes (BI) of prokaryotic phyla and fungal phyla ranged 0–45 and 0–487, respectively. Massilia, Pseudarthrobacter, Pseudomonas, Tremellales spp., and Fusarium were the preferentially aerosolized microbial genera with maximum bioaerosolization indexes of 19962, 10360, 1802, 3055, and 7398. The bioaerosol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biostabilization ranged from 160 to 1440 cell/m3, and we identified species such as 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 and Fusarium graminerum with high bioaerosolization indexes that could be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Euryachaeota, which belongs to archaeal phyla, had the highest biostabilization index in our study. We also found that Pseudarthrobacter was the easiest to aerosolize during the sludge biostabiliz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656.
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太湖金墅港区域的硅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2019年11月—2020年4月共检测到28个属的硅藻种类,主要包括小环藻属(Cyclotella sp.)、菱形藻属(Nitzschia sp.)、直链藻属(Aulacoseira sp.)、波缘藻属(Cymatopleura sp.)、辐环藻属(Actinocyclus sp.)和骨条藻属(Skeletonema sp.)等,还出现了海洋生境种类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 sp.)。结果表明,12月和3月硅藻为金墅港水域的优势种,水温与硅藻群落数量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657.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SBR工艺处理阿莫西林制药废水生化处理出水。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废水pH为3.0、H2O2加入量为10 mL/L、V(H2O2):m(FeSO4.7H2O)为5(mL):1(g)、Fenton试剂氧化反应时间为3 h时,Fenton试剂氧化COD去除率达72.25%,色度由100倍降为2倍,BOD5/COD由0.06提高到0.38,可生化性显著提高。经Fenton试剂氧化—SBR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为72.7 mg/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58.
为探究毛竹林改种香榧后以及香榧种植年限的增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并研究其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关系,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毛竹林、香榧5a、香榧+山稻5a、香榧10a和香榧30a 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改变后,土壤中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Chao l指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59.
高通量测序分析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刘晓华  魏天兴 《环境科学》2021,42(9):4489-4499
为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特征,探讨微生物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土壤生态系统的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山西吉县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林(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天然次生林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细菌α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功能预测以及土壤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恢复模式共得到25门、66纲、129类、240科、392属、760种和2213 OTUs;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草地 > 天然次生林 > 人工刺槐林 > 人工油松林.在门分类水平上,天然次生林和草地与人工林之间群落的相对丰度变化存在差异性,但差异性不显著.α-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和δ-Proteobacteria在天然次生林土壤中的相对丰度要高于其他4种恢复模式,而在草地中的相对丰度最低.在土壤环境因子中TN和pH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较大,优势细菌门类与TN和pH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TN与Actinobacteria (放线菌门)呈显著正相关,pH与Proteobacteria (变形菌门)呈显著正相关,与Actinobacteria (放线菌门)呈显著负相关,而Acidobacteria (酸杆菌门)与TN和pH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细菌群落主要涉及细胞运动,信号转导机制,氨基酸转运和代谢、辅酶的运输和代谢等24个二级功能,均表现出功能上的丰富性.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植被恢复的效益评价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并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0.
罗路云  金德才  王殿东  陈昂  张德咏  曾军  匡炜  张卓  刘勇 《环境科学》2021,42(10):4988-4997
稻田重金属污染每年造成水稻产量的巨大损失,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了解不同镉污染水平下水稻土微生态及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16S测序技术探讨稻田土壤光合细菌群落对不同镉污染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镉污染程度升高,pH值、总镉和有效镉含量逐渐降低.高镉组、中镉组和低镉组的土壤α多样性差异较小,富集的光合细菌种群具有显著差异,光合细菌群落之间也均具有显著差异.高镉组光合细菌物种之间有效连接明显多于中镉和低镉组,连接更紧密且密度更高.碱性氮、pH、有效磷、有效钾、总氮、总磷、有机质、总镉和有效镉是影响光合细菌群落的重要因素,与光合细菌群落显著相关,解释了59.90%的光合细菌群落变异,其中有效镉含量与Methylorubrum populiMethylorubrum extorquensMethylobacterium sp.Leaf125和Rhodopseudomonas sp.AAP120显著正相关(R>0.05,P<0.05).本研究对了解镉污染对稻田土壤特定功能微生物种群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