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安全科学   229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360篇
综合类   896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106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了膜生物膜工艺处理含盐羧甲基纤维素生产废水。接种污泥为普通污泥,经驯化使其适应含盐废水,在污泥驯化阶段,生物膜表现出极佳的盐度冲击后恢复能力。通过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5~15 d)和较低的COD有机负荷(平均1.6 kg/(m3·d)左右),生物膜COD去除率基本达90%。膜池内,悬浮固体浓度基本保持在5 000 mg/L以内;通过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过滤,出水悬浮固体浓度保持在5 mg/L以内。膜污染可通过重复的气水反洗和定期的化学清洗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992.
993.
预测法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评述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研究不同预测法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当前安全类主流杂志中发表的涉及安全生产的文献为依据,统计6种定量预测法使用的频率和范围,分析预测法在当前安全生产方面应用的特点和成效,探讨预测法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得出结论:选择有效预测法能极大地提高安全生产中事故发生的预测效率,做到先预防再预控;没有一种预测法是恒定有效的,预测法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场景进行调整;组合预测法的灵活使用不仅能够避免单一预测法的不足,而且能提高事故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94.
以大庆石化总厂14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为例,运用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该装置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装置各单元固有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根据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大小给工艺单元划分危险等级,评价其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确定安全补偿系数。通过量化其危险性因素,从生产设备、工艺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综合分析该装置的危险性、生产过程存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评价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找出主要危险因素力求从技术、工艺、设备、原材料、安全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损失。本文为石化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火灾爆炸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损失,保证生产安全进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以巷道中空气流动体系的能量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井巷系统节点风温计算式.根据热压差形成矿井自然风流这一基本成因,将自然风压表达为节点风温的函数,并结合井巷通风网络解算法,建立了自然通风参数计算模型,编制了自然通风参数解算程序.通过对酒钢镜铁山矿Ⅱ矿体自然通风参数的计算,得出自然风量在1、7、8、12月达到高峰值,在4、10月处于低峰值.经与全年实测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其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从而证明了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克服氧化铁厦粉尘等杂物滞留在直缝焊管缝内,设计并制作了吸附处理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照成、装置特点厘工作流程等+实际应用表明,这套装置吸附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7.
叶面喷施硒硅复合溶胶抑制水稻砷积累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砷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类金属元素,稻米砷污染是近年来环境科学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了控制稻米对砷的吸收积累,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浓度硒掺杂硅复合溶胶。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硒掺杂纳米硅溶胶对水稻(Oryza sativa L.)砷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喷施硒掺杂纳米硅溶胶可以有效缓解水稻砷毒害,增加稻米硒含量,抑制稻米砷积累。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质量分数1%的硒掺杂纳米硅溶胶(1%Se-Si处理)后,水稻籽粒干质量比对照增加了43.8%,砷含量下降了46%,硒含量由对照的0.050 mg·kg-1增加到0.272 mg·kg-1。且与喷施亚硒酸钠相比(1%Se处理),喷施硒掺杂纳米硅溶胶更有利于水稻生长,抑制稻米砷积累。与喷施硒质量分数1%的亚硒酸钠(1%Se处理)相比,喷施质量分数1%的硒掺杂纳米硅溶胶(1%Se-Si处理)后,水稻籽粒干质量增加了65.4%,砷含量下降了33.1%。大田试验结果也表明:叶面喷施硒硅复合溶胶可以显著抑制稻米砷积累,且随着硒掺杂量的增加,稻米砷含量显著降低、硒含量显著增加;硒的最佳掺杂量质量分数为0.5%,叶面喷施这种硒掺杂硅溶胶,稻米总砷质量分数由对照的0.25 mg·kg-1下降到0.14 mg·kg-1,稻米中硒的质量分数为0.26 mg·kg-1,符合富硒大米标准。砷污染稻田上,叶面喷施硒硅复合溶胶不仅使稻米砷含量达标,而且可以生产出富硒大米。因此,叶面喷施硒硅复合溶胶可能是治理稻米砷污染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8.
华北平原夏玉米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库盈亏定量化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体系的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对前人的15N示踪试验数据进行整理核算,分析肥料氮、作物氮、土壤氮三者之间的关系,探明夏玉米季化肥氮的去向及土壤氮库的盈亏情况。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地区玉米产量最高时施氮量平均为190 kg·hm-2;秸杆吸氮量高于籽粒,且吸氮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土壤残留量和损失量有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土壤氮库盈亏量与施氮量之间呈现线性极显著正相关,在秸秆50%和100%还田的两种条件下,施氮量为198 kg·hm-2和137 kg·hm-2时,土壤氮库达到平衡;推荐施氮条件下夏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率远高于传统施氮,过量施氮会引起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的负效应,增加土壤氮素残留和损失;施氮量在40~360 kg·hm-2范围内时,3种秸秆处理方式下,氮肥各去向绝对量与施氮量之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而氮肥各去向比率与施氮量之间只有地上部吸收率和籽粒吸收率与施氮量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由此,明确了华北平原夏玉米合理施氮量:秸秆50%还田时,为198 kg·hm-2;秸秆100%还田时,为137 kg·hm-2,揭示了华北平原夏玉米施氮量与土壤氮库盈亏量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这为确定华北平原夏玉米合理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避免肥料浪费及其对环境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元坝区块须家河组地层极易发生井漏,增加了钻井风险,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分析了须家河组地层的漏失原因和堵漏难点,介绍了雷特超强堵漏剂的堵漏机理和性能优势,对雷特承压堵漏技术在元陆9井须家河组地层的成功堵漏实践进行了详细剖析。现场应用表明:雷特承压堵漏技术适用于须家河组地层,在相同漏失程度下,雷特堵漏的施工时间仅为常规堵漏的1/10,堵漏材料的消耗量仅为常规堵漏的1/19,一次堵漏成功率100%,堵漏效果显著,为类似地层的堵漏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环境技术验证评价体系研究与案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平  邵世云  王睿  易斌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8):2161-2166
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环境技术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创新环境技术评价的不同需求,为了适应我国环境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环境技术评价体系.在对加拿大、美国等推行的环境技术验证(ETV)制度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等效且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技术验证评价程序和测试参数体系,基本流程分为验证申请、验证准备、验证测试、验证评价、验证结果发布5个阶段,研究了测试参数、测试周期、采样频率的设计原则及方法.并以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为例开展应用研究,对该技术的环境保护效果、环境影响以及从其他环境观点出发的重要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环境效果参数、维护管理参数和运行工艺参数的评价,能够客观有效地反映处理技术的真实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