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20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论江汉湖群湿地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泊水质恶化警示着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影响湖泊湿地功能的发挥 ,利用 1999年~ 2 0 0 0年江汉湖群监测结果 ,对其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分析江汉湖群湿地的环境污染问题 ,提出对江汉湖群湿地水体功能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31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tim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 region are complicated and remain obscure. VOC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by a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PTR-ToF-MS) at a rural site in the NCP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2018. Uncalibrated ions measured by PTR-ToF-MS were quantified and the overall VOC compos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the measurements of PTR-ToF-MS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GC-MS/FID). The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although atmospheric VOCs concentrations are often dominated by primary emissions, the secondary formation of oxygenated VOCs (OVOCs) is non-negligible in the wintertime, i.e., OVOCs accounts for 42% ± 7% in the total VOCs (151.3 ± 75.6 ppbV). We demonstrated that PTR-MS measurements for isoprene are substantially overestimated due to the interferences of cycloalkanes. The chemical changes of organic carbon in a pollution accumulation period were investigated, which suggests an essential role of fragmentation reactions for large, chemically reduced compounds during the heavy-polluted stage in wintertime pollution. The changes of emission ratios of VOCs between winter 2011 and winter 2018 in the NCP suppor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coal to gas” strategies in curbing air pollutants. The high abundances of some key species (e.g. oxygenated aromatics) indicate the strong emissions of coal combustion in wintertime of NCP. The ratio of naphthalene to C8 aromatics was proposed as a potential indicator of the influence of coal combustion on VOCs.  相似文献   
313.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环境受威胁现状及其保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隅,是全国著名的面积最大的自然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经过近50年大面积开发,天然湿地面积约从原来的534×104hm2减少到113×104hm2,仅占本区土地总面积10.39%的现有湿地基本上镶嵌在大型现代化农场群的耕地之中。自然湿地大量丧失,湿地景观破碎化,受到水源不足、水质下降威胁;湿地变成\"孤岛\"。湿地功能退化,湿地植物丰度下降,生物生产量下降,濒危植物增加,濒危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数量逐年减少。湿地资源开发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应引起重视。为了改变湿地受威胁、生态与环境退化现状,必须实施湿地恢复、保育工程:即引水灌溉工程、廊道建设工程和关爱湿地工程。  相似文献   
314.
作为反映大气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重要参量,气溶胶标高被广泛应用于气溶胶反演及模型订正研究中.为研究气溶胶标高时空变化规律并构建其简易计算模型,基于2009~2016年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及MODIS卫星反演数据,利用Peterson模型及多元回归分析对冀中南平原区气溶胶标高进行了估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气溶胶标高夏季最高,...  相似文献   
315.
近年来三江平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县(市)为研究单元,基于2004年和2010年的遥感监测数据和调查数据,运用生态综合指数法,从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覆被、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环境质量6方面分析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并探究驱动力。结果显示:(1)三江平原各县(市)生态环境指数变化量为-0.50~2.48,属于无明显变化和略有变化两个级别,其中友谊县生态环境略微变好,其余县(市)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2)三江平原林地、草地、沼泽地面积仍在减少,旱地改水田现象增加,水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的差异使得各县(市)生态环境走向存在差异。(3)水资源量增加是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状况趋好的主要原因。(4)COD年排放量的变化决定三江平原各县(市)环境污染负荷的增减。  相似文献   
316.
汾渭平原是继京津冀和长三角之后环境污染治理的第三大重点区域,为发挥协同作用改善区域大气质量提供更为科学客观的依据,基于2014-2019年汾渭平原11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别从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揭示了汾渭平原空气质量指数以及主要污染物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1个城市中有7个...  相似文献   
317.
以我国沉积型盆地三江平原的典型农业区抚远地区为例,采用水化学法和GIS技术分析区域水化学成因作用及无机氮素的污染特征,利用氮氧双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及稳定同位素解析模型(SIAR)确定氮素来源及各污染源贡献比,基于对影响氮素浓度变化的多项因素的认识,建立区域氮素的水化学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氨氮超标率为56....  相似文献   
318.
本文从生态环境角度论述了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现状,针对具体现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19.
三江平原露水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三江平原露日的变化特征,并对沼泽地毛果苔草(Carexlasiocarpa)群落和大豆地中露水的凝结进行了实地观测。结果表明:三江平原露水出现频率较高的季节是夏秋季(6~9月),露水凝结量最多的月份是9月;近12年来,年露日在66~108d,平均为95.42d;7~9月大豆地地面的露水凝结量明显高于沼泽地地面,而5~6、10月低于沼泽地地面;沼泽地中冠层的露水凝结量最多,地面上的露水量略低于顶层,而大豆地中露水凝结量的垂直差异不明显;2003年沼泽地、大豆地单位土地面积上实际凝结的露水量为20.68、19.46mm,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5.05%、4.75%。露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干季降雨的不足,是影响水量平衡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20.
陈浩  王贵玲  张薇  范琦  蔺文静 《地球与环境》2005,33(Z1):620-623
河北平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造成河北平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发生一系列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