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63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数值预报产品在长江干流段面雨量概率预报中的释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2003年6~8月国家气象中心T213L31、武汉暴雨所MAPS数值预报产品,读取一定经纬度范围内的格点资料进行处理,得到最初因子。应用统计软件对最初因子与面雨量实况值进行聚类分析,并依据最优化的原则,将因子分为若干“段”,面雨量实况值(R)分为4个等级:无雨、0<R≤5 mm、5 mm<R<15 mm和R≥15 mm。针对不同的等级,分别求出因子各“段”的降水频率作为X样本序列;相应地,R取“0”或“1”形成Y样本序列,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建立长江干流段面雨量概率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72.
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预测系统——在黑龙江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预测系统预测分析了黑龙江省1971-2006年各年热量年型,计算了哈尔滨市1984-2006年玉米抽雄期的冷害发生概率,同时采用以5-9月平均温度和的距平作为低温冷害指标的方法计算了1971-2006年低温冷害的发生状况.结果显示,上述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低温冷害的年份与历史实况基本相符.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有81%的年份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一致,且在低温年玉米抽雄期的冷害发生概率均较大,说明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预测系统在黑龙江省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3.
毒气泄漏事故在高含硫气田及化工园区频繁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周边公众迅速进行疏散是应急的首要任务。我国很多地区制定了疏散方案,但是如何评估疏散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我国泄漏事故特点和周边居民情况,对以往评估方法缺陷进行了剖析,提出基于动态毒性负荷分析的安全疏散评估方法。该方法在毒气扩散的精确3d模拟及疏散模拟的基础上,用差分法对人员行走过程中的毒性负荷Pc进行的计算,最终得出相应的致死概率Pr,并通过一个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能够详尽、准确规划疏散区域、搬迁区域和避难区域。  相似文献   
74.
面向铀尾矿库放射性核素污染WSN监测中,由于监测环境制约,针对该条件下节点密度低、带状分布网络连通性差等问题,为保证一定定位精度,提出一种新的定位算法。新内点测试利用RSSI值与海伦公式判断是否在三角形内外,无需未知节点周围其他节点信息,并采用Grid-SCAN寻找概率模型选取点,使该算法满足低密度条件的定位并减少其计算量。约束范围内计算网格内各点RSSI值的概率,并以最大概率坐标为定位结果。经过仿真,新算法较APIT算法在定位精度上提高了55%~69%。  相似文献   
75.
目前我国针对公众防护只有疏散这一单一方法,现实情况下往往疏散不利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而同时避难策略由于缺乏理论和评估依据,往往难以推广。为了更好的全面保障毒气泄漏事故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提出一套避难场所的效果评估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房屋气密性测试、屋外浓度场计算、屋内浓度场计算分析、屋内致死概率分析。并举出实际应用案例,展现该方法的多种数据支撑作用。最终给出该方法对于制定避难策略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该方法的提出为高含硫气田、化工园区周边公众防护策略的实施,提高其周边居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为了有效降低报警装置漏报率和误报率,基于化工生产的过程历史数据,探讨了报警优化的两种方法。以误报率和漏报率为优化指标,建立报警阈值目标函数,从最小化目标函数的角度出发,采用数值优化的方法进行报警阈值的优化设计。基于报警时长的变异系数,应用自适应报警延时方法来降低报警数量。实例研究表明,应用基于化工生产过程历史数据的方法,可有效减少无效报警数量,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提高报警质量,对于提高石化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7.
A probabilist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soil arsenic concentration data from 4 brownfield sites at Beijing (Chaoyang and Haidian Districts), involved i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tudies. The available data sets were processed to provide a statis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ackground populations and differentiate “anomalous data” from the natural range of variation of arsenic concentrations in soil. The site-specific background distributions and the existing wide-scale background values defined for the Beijing area were compared, discussing related implications for the definition of metal contamination soil screening levels (SSLs) in site assessment studie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s data sets discriminated site-specific background populations, encompassing 88% to 94% of the sample data, from outliers values, associated with either subsoil natural enrichments or possible anthropogenic releases. Upper Baseline Concentration (UBC) limits (+ 2σ level), including most of the site-specific metal background variability, were derive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ackground populations. Sites in the Chaoyang South District area had UBC values in the range 10.4–12.6 mg·kg-1. These ranges provide meaningful SSL values to be adopted for As in local site assessment studies. Using the wide-scale background value for the Beijing area would have erroneously classified most of the areas in the subject sites as potentially contaminated.  相似文献   
78.
构建一个随机非稳定地下矿山通风系统,此通风系统有三个机组,机组的随机运行状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率结构”。对此通风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概率统计分析,探讨了该随机系统的特征。由此推导出了通风系统故障的平均时间是一个显式的概率表达式。同时,假设系统失效时间和更换时间符合指数分布的情况下,得出计算系统故障平均时间的一个五阶多项式公式。通过验证,证明了系统故障平均时间的大小依赖于系统维修和更换的比率,而且是检验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有利于提高矿山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9.
铜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暴露会对生物产生毒害效应。针对我国南方城市某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参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淡水和海水水质指南》,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e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方法和联合概率曲线(joint probability curve,JPC)方法评价水体中铜的生态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水体中铜浓度的管理限值。根据该湿地生态保护区生物调查历史数据以及其他文献数据,整理了415个本地物种的清单,通过美国环境保护署ECOTOX数据库以及其他文献共获取了13个物种的毒性数据,构建了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对数Logistic分布、Logistic分布、BurrⅢ型分布和Gumbel分布等7个SSD模型。结果表明,利用13个本地物种铜毒性数据构建的SSD模型具有合理性,不同模型计算得到的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中铜的总体风险期望值为0.054~0.121。其中,BurrⅢ型分布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据此推导得到以保护水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铜的高可靠性与中等可靠性触发值分别为2.55μg·L~(-1)和1.41μg·L~(-1)。考虑到管理目标的可达性和现状的生态风险水平,提出该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中铜浓度的管理限值为3μg·L~(-1)。  相似文献   
80.
Single and joint action toxicity of heavy metal compounds (ZnCO3, CuSO4 and CdSO4) were carried out against the hermit crab, Clibanarius africanus in laboratory bioassays. On the basis of 96?h LC50 values, CuSO4 (96?h LC50?=?0.03?mM)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toxic followed by CdSO4 and ZnCO3 (96?h LC50?=?0.24?mM) in decreasing order of toxicity. The evaluation of the metal compounds in mixtures of ZnCO3–CuSO4, ZnCO3–CdSO4 and CdSO4–CuSO4 in pre-defined molar ratios revealed that interactions between Zn–Cu and Zn–Cd test mixtures wer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models of antagonism (reduction in toxicity of constituent metals). The synergistic ratios (S.R.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observed/predicted 96?h LC50 values (relative toxic unit, RTU) were consistently below 1, indicating antagonistic interactions. Analysis using isobolograms also indicate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ixture components to be antagonistic. However, with regards to CdSO4–CuSO4 test mixtur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metals were mainly in conformity with the model of synergism. The S.R. and RTU values were largely above 1, indicating synergistic interactions. The importance of the joint action evalu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s, particularly in the setting up of water quality criteria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