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0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22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3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34篇 |
综合类 | 387篇 |
基础理论 | 95篇 |
污染及防治 | 52篇 |
评价与监测 | 23篇 |
社会与环境 | 19篇 |
灾害及防治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81.
Solomon Ioannou Xanthi D. Andrianou Pantelis Charisiadis Konstantinos C. Makris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7,29(8):217-223
Increased disinfectant use commonly takes place in hospitals and other health care setting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mong active nurses in two Cypriot public hospitals (n = 179)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prevalence of exposure to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 such as trihalomethanes (THMs) using both self-reported information and biomarker measurement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 quantify the magnitude and variability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disinfectants/DBPs in nurses, ii) generate job exposure matrices (JEM) and job task exposure matrices (JTEM) for disinfectants, and iii) assess the major determinants of urinary THMs in nurses. End of shift urinary total THM values showed high variability among the nurses, but did not differ between hospitals. The disinfectant group of alcohols/phenols was used by > 98% of nurses, followed by octenidine (82%), iodine and chlorine (39%, each), chlorhexidine (25%), formaldehyde (12%), hydrogen peroxide (11%), and peracetic acid/ammonia/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QACs), all being < 8% each. Chlorine use during the past 24 hr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p < 0.05) lower brominated THMs (BrTHMs)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gender and BMI, while a positive association was shown for TCM and the sum of all THMs (TTHMs), albeit not significant. Nurses were exposed to nearly double the levels of TTHMs and BrTHMs (median and IQR, 1027 [560, 2475] ng/g and 323 [212, 497] ng/g,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552 [309,989] ng/g and 152 [87,261] ng/g, respectively). This was the first occupational health dataset reporting measurements of biomarkers of end of shift exposures to disinfectants/DBPs. 相似文献
182.
污水再生过程中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转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将污水中的消毒副产物(DBP)前体物分离为亲水性物质(HPI)、强疏水性物质(HPO)和弱疏水性物质(TPI)这3个组分,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再生水处理各沿程前体物进行表征,并测定各沿程出水的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FP).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DBPs前体物主要组分为腐殖质和脂肪烃,以HPI为主.一级处理(沉淀)基于HPO与水互斥的物理性能对疏水性腐殖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腐殖质的去除会导致含碳消毒副产物生成势(CDBPFP)的降低.此外由于DON/DOC的增加,含氮消毒副产物生成势(N-DBPFP)有所增加.二级处理(生物处理)对腐殖质和脂类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会产生大量疏水性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因此生物处理后DBPs前体物主要表现为疏水性.SMP的累积会导致C-DBPFP和N-DBPFP的大幅增加.深度处理(滤布滤池)能截留部分腐殖质和疏水性的SMP,因此前体物HPO占比减少,HPI占比增加.深度处理可以通过对SMP的去除来降低C-DBPFP和N-DBPFP. 相似文献
183.
于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重庆大学A区采集秋冬春夏4个季节PM2.5样品(n=77),分析生物标志物(n-alkanes、UCM、藿烷和甾烷)组分特征,探讨季节变化和对来源的指示.结果表明,重庆沙坪坝区PM2.5中Σn-alkanes (C11~C38)和UCM年均浓度分别为328.69ng/m3和2.52μg/m3,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8n-alkanes PMF源解析识别出4个因子:化石燃料燃烧(23.45%)、化石燃料残留(29.1%)、生物质燃烧(21.35%)和高等植物蜡排放(26.1%).UCM与可分离烷烃组分比例(U:R)为1.29~3.33.夏季U:R最低,可能是受温度和光照的驱使,微生物和植物的生命活动旺盛所致.藿烷Ts/Tm、C30αβ/C31αβ(22R)和C31αβ(22S)/(22S+22R)的年均值分别为1.15,5.26和0.59,指示以机动车尾气排放为主的高成熟度石油烃输入.甾烷C29αββ/(ααα+αββ)和C29ααα(20S)/(20S+20R)的年均值分别为0.40和0.53,主要指示高成熟度化石燃料残余物输入.PSCF分析表明,Σn-alkanes的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四川东南部和重庆西部及其相接壤附近区域,UCM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四川东南部. 相似文献
184.
风险矩阵法在危险有害因素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风险分级时产生的风险结,采用Borda序值法改进原有的风险矩阵法。改进后的风险矩阵法通过计算Borda数,依据Borda数的大小对风险进行排序,使得风险等级数量大量增加,从而减少风险矩阵中风险结的数量。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烧碱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级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9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序,得出它们可以分为6级,而应用原始的风险矩阵法得到的分级数为3级。然后,依据分级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5.
186.
HAZOP在油气管道站场风险分析中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长输油气管道站场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压力容器集中、工艺条件苛刻、生产连续性强等特点,阐述了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在长输管道站场风险分析中的必要性和应用步骤。通过HAZOP分析可确定站场主要的节点和有实际意义的偏差,通过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结合风险矩阵判定事故的风险等级。实例应用表明HAZOP能够识别出站场中存在的隐患,对隐患进行分级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有助于企业进行隐患整治,对提高站场工艺设施及操作的安全可靠性、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7.
为有针对性地对石化装置失效后果进行风险分析和经济风险计算,将RB.eye软件与API 581相结合,提出一种创新的石化装置综合风险分析研究方法。首先对一套装置中的设备和管道使用RB.eye软件得到风险矩阵进行风险分级,根据分级结果,筛选出高风险设备和管道。然后对筛选出的设备和管道运用API 581进行后果风险分析。并运用此方法研究催化重整预处理装置。结果表明:将RB.eye软件与API 581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快速筛选风险分析目标,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后果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188.
189.
亚热带河口陆基养虾塘水体CDOM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技术,对我国亚热带地区闽江、木兰溪、九龙江河口滨海陆基养虾塘水体的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进行了组分及来源分析.研究表明从养虾塘水体CDOM荧光光谱中解析出4个有效PARAFAC荧光组分,包括2种类蛋白质物质和2种类腐殖酸物质,其中类蛋白质组分是河口陆基养虾塘水体中CDOM的主要组成部分.水体的荧光指数FI和自生源指标BIX表明河口区滨海陆基养虾塘水体中CDOM的强自生来源贡献.而腐殖化指标HIX表明养殖塘水体具有弱腐殖化特征.类蛋白质组分与类腐殖质组分之间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属性和地化行为,盐度与CDOM呈现极显著负相关,而DOC与CDOM中类腐殖质组分(C2、C3)呈现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养虾塘水体CDOM的光化学性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0.
研究了高藻水预氧化处理过程中,不同臭氧氧化程度及不同pH值条件下,藻类有机物释放与转化规律以及氯化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特性.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为28.92 mg·L-1时藻去除率达36%.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藻的去除率进一步增加,类腐殖酸先增加后持续减少,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富里酸和类芳香蛋白物质持续减少;低投加量的臭氧对二氯乙腈(DCAN)、三氯乙腈(TCAN)生成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会增加三氯硝基甲烷(TCNM)以及1,1,1-三氯丙酮(1,1,1-TCP)前体物,随臭氧投加量增大,DBPs生成势显著增大.酸性条件下臭氧对藻的去除效果最好,UV254以及总有机碳(DOC)均随pH的增大有所上升,但变化较小;臭氧氧化可降解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降解效果受pH影响较小,类腐殖酸有机物随pH值增大而减少;DCAN、TCAN生成势随pH增大有所降低,TCNM生成势在pH=10条件下最高,1,1,1-TCP生成势在pH=7条件下最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