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377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1.
滇池流域入湖河流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方法,探究了2018年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流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河流中DOM各荧光组分的相对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入滇河流水体DOM包含5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C3、C5和类蛋白色氨酸荧光组分C2、C4,且5种荧光组分之间具有同源性,污染严重河流水体DOM的荧光强度相对较高;荧光指数、自生源指数、腐殖化指数综合表明,入滇河流水体DOM的内源特性较强,自生源特征明显,生物可利用性较高,腐质化程度低,分子结构不稳定.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枯水期DOM的荧光组分中类腐殖物质的平均贡献率占30.1%,类蛋白色氨酸物质的平均贡献率占69.9%;丰水期DOM组分中类腐殖物质的平均贡献率占54.3%,类蛋白色氨酸物质的平均贡献率占45.7%.  相似文献   
712.
为探究港口地区污染大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潜在来源,以青岛港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期间采集了4个季节的PM2.5样品(n=59),分析了PM2.5中PAHs的季节变化和组成特征,使用相关性分析探索了气象因素对PAHs浓度的影响,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和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模型对潜在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ρ(PAHs)平均值为(8.11±12.31) ng·m-3,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PAHs的季节性分子组成相似,以4~5环PAHs (75.43%)为主.荧蒽、苯并[e]芘、苯并[a]蒽、菲、芘和䓛是研究区域PAHs的优势物种,这与船舶尾气中主要化合物组成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PAHs浓度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大气压和风向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风速的相关性较差.PMF分析提取出6个贡献因子,结果表明,青岛港地区受航运排放(28.83%)影响最大,其次是机动车排放(20.49%)以及原油挥发(13.47%)等,夏季受航运排放影响最大.PSCF结果表明,京津冀、环渤海和鲁北地区是远距离传输的主要来源区域.  相似文献   
713.
本文利用天津市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大气环境综合观测站的臭氧及其前体物(VOCs 和NOx)、气象参数等在线监测仪器,获取了 2018 年夏季(6~8 月)小时分辨率的数据信息;分析臭氧及其前体物的相互关系及变化特征;根据光化学年龄计算出VOCs的初始浓度对其日间(06:00~24:00)VOCs体积分数的光化学损耗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714.
以宁波市北仑区芦江为例,利用三维荧光技术分析城镇化河流水体荧光溶解性有机物(FDOM)组成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FDOM与河流水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DOM由类酪氨酸、类色氨酸、类溶解性微生物副产品、类富里酸物质组成,以类蛋白组分为主要成分,占总荧光强度的比例高达83.8%,而类腐殖物质的含量较少.各组分荧光强度与氮、磷、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FDOM与氮、磷等元素的迁移转化有关;FDOM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上游水体FDOM含量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下游FDOM含量较高呈现城镇河段排放分布特征;表明人类活动对河流水质及FDOM含量和组成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15.
To study the pollution feature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PM2.5 in Luoyang, a typical developing urban site in the central plain of China, 303 PM2.5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pril 16 to December 29, 2015 to analyze the elements, water soluble inorganic ions, organic carbon and elemental carbon. The annual mean concentration of PM2.5 was 142.3 μg/m3, and 75% of the daily PM2.5 concentrations exceeded the 75 μg/m3. The secondary inorganic ions, organic matter and mineral dust were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accounting for 39.6%, 19.2% and 9.3% of the total mass concentration, respectively. But the major chemical components showed clear seasonal dependence. SO42? was most abundant specie in spring and summer, which related to intensive photochemical reaction under high O3 concentration. In contrast, the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 and ammonium while primary organic carbon and ammonium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haze formation in autumn and winter,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collaboration effect of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s and carbonaceous matters result in heavy haze in autumn and winter. Six main sources were identified by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model: industrial emission, combustion sources, traffic emission, mineral dust, oil combustion and secondary sulfate, with the annual contribution of 24%, 20%, 24%, 4%, 5% and 23%, respectively. The 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 analysis point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local and short-range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had significant impact. This result highlighted that local primary carbonaceous and precursor of secondary carbonaceous mitigation would be key to reduce PM2.5 and O3 during heavy haze episodes in winter and autumn.  相似文献   
716.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鄱阳湖水样的荧光光谱进行研究,探讨了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荧光组分与氮磷营养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CDOM由2类3个荧光组分组成,即类腐殖荧光组分C1(245/391nm)和C2(255,340/453nm),及类酪氨酸组分C3(275/304nm).在CDOM组成中,微生物作用类腐殖质C1占40.8%,陆源类腐殖质C2占30.8%,类酪氨酸物质占28.4%.类腐殖质和类酪氨酸在两个极端水文条件下表现出截然不同规律,即类腐殖质在枯水期荧光强度和贡献都为最低,在丰水期贡献率最大,而类酪氨酸在丰水期,荧光强度和贡献为最低,在枯水期贡献率最大.CDOM各荧光组分强度分布因水文条件不同具有差异性.各荧光组分在同一水文条件下,荧光强度变化趋势相似.荧光光谱参数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中CDOM呈现外源和内源的特征,其中枯水期以外源输入为主.各荧光组分都与水体中总氮(TN)和溶解性总氮(DTN)呈现显著正相关,类酪氨酸组分与总磷(TP)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17.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有SiO2,Al2O3,Fe2O3,CaO等。采用盆栽试验将粉煤灰分别与粘土、砂土、秸秆按3:1的比例混合作为基质种植黑麦草,并用纯粉煤灰基质做对照,研究黑麦草在粉煤灰不同配比基质上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粉煤灰+粘土为黑麦草的最佳生长基质。  相似文献   
718.
考虑地震作用效应和管道抗力的随机特性,建立了埋地管道单元的概率预测模型,评估其在地震时的震害状态.把供水管网系统简化为边权有向网络图,通过Monte Carlo随机模拟过程,近似再现管网中各管段的破坏状态,进而分别结合图论理论方法和模糊关系矩阵法,对管网进行连通可靠性分析.由于Monte Carlo模拟算法是以管网各节...  相似文献   
719.
从黄浦江及其上游支流采集表层水样,进行了微生物培养、UV-C辐照和微生物再培养等处理过程,测定水样ρ(DOC)(DOC为溶解有机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探讨河水DOM(溶解有机质)的光化学降解和微生物可利用性特征. 结果表明:不同处理过程对DOM不同组分去除的贡献率不同,黄浦江河水经微生物培养后,ρ(DOC)和CDOM(有色溶解有机质)含量〔以a335(335nm处的吸收系数)计〕分别下降了5%~27%和5%左右,而FDOM(荧光溶解性有机质)含量(以最大荧光强度表示)稍有增加;继续经UV-C辐照24h后,ρ(DOC)和CDOM含量分别下降了7%~36%和79%~96%,而FDOM含量下降了95%以上,说明水体中大部分CDOM和FDOM可通过UV-C辐照去除,并且去除率显著高于微生物降解. UV-C辐照不仅可以降解DOM,而且可以改变DOM的微生物可利用性,其中一部分SLDOM(半活性溶解有机质)经UV-C辐照后能够再次被微生物利用,其中4%~28%的DOC和5%~14%的CDOM可再次被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720.
思林水库荧光溶解性有机质的特征、来源及其转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了思林水库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6月)和秋季(10月)上游入库水体、库区表层水(0 m)、库区深层水(20 m)、出库水体的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不同组分的特征、来源及其转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思林水库的溶解性有机质由3种荧光组分组成,分别是:陆源类腐殖质(C类,C1)、浮游植物源的微生物类腐殖质(M类,C2)和浮游植物源的类蛋白或类色氨酸或类酪氨酸(C3).其中陆源类腐殖质的荧光强度随着入库水、库区表层水、库区深层水和出库水逐渐减少,这表明由于光化学作用、微生物作用、大坝拦截效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类腐殖质随着水体由入库向出库的流动而逐渐降解.相反,微生物类腐殖质(M类)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在入库-出库过程中,微生物类腐殖质处于产生及部分或完全降解的波动中,这表明微生物类腐殖质是浮游植物的原生产物,并且对于光化学作用、微生物作用和大坝拦截效应有很强的不稳定性.类蛋白或类色氨酸或类酪氨酸主要新产生于夏季和秋季的表层水体中,在冬季和春季表层和深层水体中也有产生;并在出库过程中逐渐减少.这表明类蛋白或类色氨酸或类酪氨酸是浮游植物的原生产物;并且它们受到光化学作用、微生物作用和大坝拦截效应的共同影响,在表层和深层水中生成和降解.因此,这些结果意味着通过平行因子分析确定的荧光溶解性有机质组分的方法,对于更好地理解溶解性有机质在水库水体的转化动力学机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