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674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170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了解决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河流类型间等大尺度范围内F-IBI(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方法体系的建立问题,以浑河-太子河(下称浑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符合区域性特征的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并进行应用研究. 于2014年5月对浑太河流域32个采样点的鱼类进行采样调查,根据鱼类群落特征的空间差异和浑太河流域水生态分区,将采样点分为中上游和下游区域两种类型. 通过综合栖息地和水质的标准化方法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依据候选指标分布范围检验、敏感性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筛选出浑太河流域中上游F-IBI核心指标包括总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鲤形目鱼类物种数百分比、雅罗鱼亚科个体数百分比、鳅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鲈形目鱼类物种数百分比、杂食性鱼类物种数百分比、肉食性鱼类物种数百分比、敏感性鱼类个体数百分比等9个指标;下游筛选出F-IBI核心指标包括总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鮈亚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鲈形目鱼类物种数百分比、虾虎鱼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中上层鱼类物种数百分比、东北特有鱼类物种数百分比、无脊椎动物食性鱼类物种数百分比、耐受性鱼类个体数百分比等9个指标. 分别提出了浑太河流域中上游和下游的参数标准化公式和健康评价标准,依此将浑太河流域健康状态划分为极好、好、一般、差和极差5个健康等级. 评价结果表明,浑太河流域健康状况整体偏差,在32个采样点中,健康状况处于差和极差的采样点占采样点总数的37.5%,一般的采样点占21.88%,仅有6.25%的采样点处于极好状态.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I分值与电导率、ρ(BOD5)、ρ(CODCr)、ρ(NH3-N)和ρ(TN)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栖息地综合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F-IBI可有效评估浑太河流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2.
定量研究水生生物对水环境参数的适宜值是评估栖息地质量和维持生物完整性的主要途径. 以辽宁省太子河流域为研究范例,选择Y(优势度指数)大于0.000 1的硅藻为研究对象,结合水环境参数,采用CCA(典范对应分析)、CART(分类回归树)和WA(加权平均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硅藻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计算硅藻对驱动因子的最适值. CCA结果表明,IOS(底质指数)、ρ(TDS)(TDS为总溶解固体)和ρ(CODMn)是硅藻群落的驱动因子;CART预测结果表明,IOS高的水环境硅藻密度高于IOS低的水环境,ρ(TDS)和ρ(CODMn)低的水环境硅藻密度高于ρ(TDS)和ρ(CODMn)高的水环境;WA结果显示,96种硅藻对IOS、ρ(TDS)和ρ(CODMn)的最适值范围分别为1.00~6.44、60.29~820.30 mg/L和0.46~2.89 mg/L. 钝端菱形藻解剖刀变种和尖端菱形藻适宜栖息于IOS较低而ρ(CODMn)较高的水环境, Gomphonema trancatum和肿大桥弯藻则适宜栖息于IOS较高的水环境;缠结异极藻二叉变种和尖细异极藻适宜栖息于ρ(TDS)较高的水环境,弧形峨眉藻和克洛钝脆杆藻则适宜栖息于ρ(TDS)较低的水环境;弧形峨眉藻和隐头舟形藻威蓝变种适宜栖息于ρ(CODMn)较低的水环境. 针杆藻和桥弯藻对IOS的最适值高于舟形藻和菱形藻以及其他藻种,96种硅藻对ρ(TDS)和ρ(CODMn)的最适值均表现为菱形藻和异极藻较高、针杆藻和桥弯藻较低.   相似文献   
123.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hermeneutic theory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demonstrate how the history and contextual changes within the Columbia River Basin have affected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of the Columbia River Treaty with those of international water law.  相似文献   
124.
采用网络信息平台和水环境模型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构建了钱塘江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系统。该系统旨在帮助应急管理部门快速应对钱塘江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以及保障G20峰会期间钱塘江流域的饮用水源地安全。该系统以水动力模型、溢油和化学品泄漏模型为核心,采用空间关系型中央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系统,基于网络GIS技术开发而成。通过对钱塘江流域历史事故的反演,验证了该系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在该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钱塘江流域典型流场库和典型突发水污染事故情景库,以实现快速应对G20峰会期间钱塘江流域突发水污染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25.
The study evaluates the potential for bird species assemblages to serve as indicators of biological integrity of rangelands in the Great Basin in much the same way that fish and invertebrate assemblages have been used as indicator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Our approach was to identify metrics of the bird community using relatively simple sampling methods that reflect the degree of rangeland degradation and are consistent over a variety of vegetation types and geographic areas. We conducted the study in three range types (i.e., potential natural plant community types) in each of two widely separated areas of the Great Basin: south-eastern Idaho (sagebrush steppe range types) and west-central Utah (salt-desert shrub range types). Sites were selected in each range type to represent three levels of grazing impact, and in Idaho included sites modified for crested wheatgrass production. Birds were sampled by point counts on 9 100-m radius plots at 250-m spacing on each of 20 sites in each area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 In sagebrush-steppe, 964 individuals in 8 species of passerine birds were used in analyses. Five metric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impact class, both when analyzed within range type and when analyzed with all range types combined. Species richness, relative abundance of shrub obligate species, and relative abundance of Brewer's sparrow were generally lower for the higher impact classes, whereas the reverse was true for dominance by a single species and for relative abundance of horned larks. In contrast, total number of individual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s a function of impact class. In salt-desert shrub, a total of 843 birds in 4 species were included in analyses, 98% of which were horned larks. None of the metrics identified above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impact class. Two metrics for breeding birds in sagebrush steppe (species richness and dominance) showed little overlap between values for the extremes of impact class, and thus they have potential as indicators of biological integrity. However, the sensitivity of these metrics appears to be greatest at the high impact end of the spectrum, which suggests they may have limited utility i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sites having light and moderate impact.  相似文献   
126.
为分析评价鄱阳湖流域重金属积累污染情况,采集流域内沉积物及土壤样品,测定其Cu、Pb、Zn、Cr、Cd、As、Hg含量以及pH、氧化还原电位(Eh)、有机质(SOM)以及黏粒含量等理化参数,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流域内沉积物及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利用相关性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解析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7.
长江流域治理开发是长江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的总称,包括流域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及流域管理等内容,经过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努力,长江流域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下,流域治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息息相关,正确评价长江流域治理开发对生态与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作用,对于促进治江事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长江流域近五十多年来治理开发的总结归纳,分别从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等角度分析和总结了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认为长江流域治理开发总体上对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充分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8.
郑涛  秦先燕  吴剑雄 《环境科学》2024,45(2):813-825
巢湖是我国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水体,但近年来一直处于较高的富营养化水平.以巢湖二级支流店埠河流域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测试不同水体水化学组成和氢氧同位素值,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离子比值等方法,分析其季节性和空间变化特征,探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大气降水是店埠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表水的蒸发分馏效应比地下水更显著.不同时期,地表水比地下水更富集氢氧稳定同位素.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均呈季节性变化特征,丰水期相对富集,枯水期相对贫化.②店埠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为弱碱性水,地表水中各离子浓度明显小于地下水,地表水中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地下水中阳离子以Ca2+为主,水体中的优势阴离子均为HCO3-.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3·Cl-Na·Ca型水为主,地下水以HCO3-Na·Ca型水为主.③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水化学指标浓度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性.从丰水期到枯水期,地表水中TDS、K+、Na+、Ca2+、Mg2+、Cl-和SO42-浓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地下水中Na+、Ca2+和Mg2+浓度整体变化不大,略有增加趋势,Cl-、SO42-和NO3-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从上游到下游,地表水中主要水化学指标浓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NO3-浓度增幅最大.地下水在径流方向上主要水化学指标浓度整体变化不大,但呈现出排泄区大于补给区的规律.④水体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主要受水-岩作用控制,同时还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水-岩作用主要为硅酸盐岩、盐岩和碳酸盐岩等矿物的风化溶解.污水处理厂污水、生活污水和粪肥等污染物已明显改变了局部水体的水化学特征.⑤与2016年相比,地表水中的NO3-浓度已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当地政府进行的氮污染控制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在店埠河下游、部分支流(定光河和马桥河)和部分居民点加强对污水及粪肥的污染防控.  相似文献   
129.
王竹  刘扬  王芳 《环境科学》2024,45(6):3614-3626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对理解气候变化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响应至关重要.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海拔分布格局随空间尺度有所差异,为此分别沿大通河流域干流流向(海拔梯度1 000 m)和山体坡面(海拔梯度500 m)设置了两种空间尺度的样带,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特征,基于FAPROTAX数据库分析氮循环功能类群的海拔分布,探讨驱动土壤细菌群落沿海拔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①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分布有显著差异,总氮(TN)和硝态氮(NO3 -)含量与海拔正相关(P < 0.01),土壤容重(BD)、pH与海拔负相关(P < 0.001);②细菌群落OTU丰度沿海拔升高显著增大(P < 0.01),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沿海拔增大,但趋势不显著(P > 0.05);③细菌群落以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门,其相对丰度随海拔升高分别增加、减小和微弱减小;④参与氮循环的功能类群共13种,以硝化作用、好氧氨氧化和好氧亚硝酸盐氧化作用为主,随海拔升高响应规律不同,其中硝化作用细菌丰度显著增加(P < 0.01),好氧氨氧化和硝酸还原细菌丰度微弱增加,而参与含氮化合物异化还原的细菌丰度先增后减;⑤冗余分析表明海拔(ELEV)、pH和氨氮(NH4 +)是驱动门水平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Mantel分析表明土壤细菌氮循环优势类群均受海拔驱动(P < 0.01).⑥流域和坡面尺度上细菌群落α-多样性沿海拔的规律一致,但土壤性质、氮循环功能菌群丰度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均不同.因此从不同空间尺度探究土壤微生物的海拔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0.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定量评估有利于考核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效果。本研究构建了基于能值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体系,核算了黄河流域2000—2015年省级及地市级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近15年,黄河流域生态状况有明显好转,除河南和山东外,增幅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中上游(7%~27%),增幅最大的为甘肃;(2)黄河流域的117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中,有77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不同增幅(0.46%~210%);(3)黄河流域"源""过程""汇"区位不同保护重点不同,要根据其所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及改善情况动态制定分区分类保护策略;(4)近15年的林地面积增加对所提供的服务提升效果明显,湿地(湖泊、沼泽地)的减少变成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省份服务下降的最大驱动因素。本研究能够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及城市绿色发展提供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