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674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170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81.
赵嘉丽  李兴  孙冰 《环境科学》2024,45(3):1598-1614
流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社会经济发展区域,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干旱和半干旱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引入盐度指标构建适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区流域的遥感生态指数(AWRSEI)并以岱海流域为例分析其适用性.基于AWRSEI模型,采用4期Landsat TM/OLI合成影像,对2001~2020年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岱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规律,并通过地理探测器进行成因分析和驱动因子解释力分析.结果表明:①AWRSEI与各生态因子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860,比单个指标分量更具代表性;第一主成分的荷载正负值和排序与RSEI一致,特征值贡献率比RSEI高3.69%,评价结果与真实地表情况更为接近,适合用于干旱区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②岱海流域2001~2020年AWRSEI指数的年均值为0.427,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较差,期间AWRSEI的均值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并且在2020年均值达到最高0.502.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恶化区域减少了20.51%,改善区域增加了12.71%.空间分布上,岱海流域南部和西北部高海拔地区的林地生态环境质量优,北部和南部中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湖区北侧生态环境质量优于南侧.③岱海流域AWRSEI变异系数平均值为0.280,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稳定,整体变化波动较小,高波动主要集中在湖区南侧和居民点区域.岱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林地区域和低海拔耕地区域;低-低集聚区零星分布在中海拔区域.④2001~2020年岱海流域生态环境的提升主要由于NDVI提高,NDBSI和NDSI降低.NDVI和NDBSI是交互作用最强的组合,对生态环境的解释力最强.土地利用是AWRSEI的主导因子,解释力最强.土地利用和气象因子的组合是交互作用最强,且各驱动因子之间均为增强关系.  相似文献   
282.
介绍了MODIS数据晴空和薄云下水体的有效识别算法——CH2/CH1比值方案,并应用于2007年淮河流域大洪水事件,选取泄洪前、泄洪期和退水期3时相的MODIS数据进行水体识别分析,有效确定洪水淹没区。利用GIS技术提取洪水淹没区土地利用信息,进一步统计安徽省沿淮县市淹没区土地利用各类型的面积,从而为区域洪水灾害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已在ArcGIS中建成模型,为洪水监测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283.
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定量估算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有助于了解农村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环境质量状况,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太湖流域镇江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云模型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PSR分析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雷达图、云模型发生器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对太湖流域镇江区域的工农业废水排放、供水总量和治水投入的要求更高;2010~2014年太湖流域镇江区域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基本保持稳中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处于弱承载状态,且丹阳丹徒润州京口。  相似文献   
284.
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GIS技术,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3个时期多源数据,首先运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量,计算土壤侵蚀模数,然后根据泥沙输移比估算水体的泥沙负荷,最后采用颗粒态氮磷营养盐迁移经验模型定量研究鄱阳湖流域非点源吸附态污染物N、P负荷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相对较高的区域位于流域中、上游,这主要由于该区域多为山地陡坡;相对略低的区域位于流域的下游地区,这主要因为该区域平原和丘陵交错分布,土壤侵蚀强度较低。时间变化上,全流域单位面积N、P吸附态污染物负荷大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同时减少的幅度较增加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285.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Lower Mekong Basin support a multitude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cesses that influence water flow in the Mekong River will thu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whose livelihoods depend on these services. This study presents an assessment of livelihood susceptibility to hydrological change in the Lower Mekong Basin. Using an index‐based approach, susceptibility scores were calculated for 2,703 households. Using those scores, we compared average household susceptibility across the basin, among countries and among eco‐zones. Due to their greater livelihood dependency on water‐related activities, mean household susceptibility was higher in Vietnam than in Cambodia, Laos, or Thailand. Households in Northern Laos also had high susceptibility,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their low adaptive capacit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olicies aimed at reducing vulnerability to hydrological change in the Lower Mekong Basin should account for geographic context. Further, they highlight how policies may be able to strategically target the most susceptible households, but that poorly designed polici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exacerbate vulnerability. In the face of high uncertainty surrounding hydrological change in the Lower Mekong Basin, our assessment of susceptibility should help inform precautionary water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provide baseline information needed for more comprehensiv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286.
基于进化经济学和进化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文章重点讨论了黄河流域的区域发展优势和建成黄河流域经济带的可能性。研究从黄河流域发展的历史出发,论证了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地理学本性(nature)条件和现实可能性:第一,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地理学本性条件是,该区域已经完成了农业经济建设,出现了遍在性的工业化和经济区人口聚集,特别是经过长期聚集,黄河流域已经形成了中国的人口密集带,形成了具有区域发展优势的中原城市群。第二,在分析黄河流域区域发展优势基础上,提出建成“大中原-黄河经济带”的可能性及其发展途径,即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坚持地理环境的鲁棒性建设,坚持城市创新发展,坚持发展新型产业。第三,地区发展政策重点应该关注中原城市群的工业化-城市化发育和一体化产业链的形成,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提倡城市产业专业化方向,打破省界限制,发挥经济区的地缘结构优势,在空间上与环渤海经济带融合,完成黄河流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87.
研究了海河流域地区植物中碳的输出量和土壤库存量。结果指出:不同作物-土壤系统中各种作物碳的输出量和归还量有很大不同,作物碳输出量一般为归还量的3-17倍;海河流域地区不同子流域土壤中碳的库存量也有差异,以滹沱河子流域土壤碳的库存量最高,大清河子流域土壤中碳的库存量最低。  相似文献   
288.
影响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识别和区分这些影响因素,找到因素间互相影响程度和因果关系,对于明确洪涝灾害恢复力关键因素,快速找到需要改善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灾害恢复力的内涵,从自然维、社会维、经济维、技术维、管理维5个维度构建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应用DEMATEL方法分析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巢湖流域为例凝练出适合该区域的洪涝灾害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自然维、经济维对其他因素影响最为显著,二级指标中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土地因子、地形因子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最大;而一级指标中经济维和社会维与其他因素关系最为密切,二级指标中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区域经济实力、土地因子处于核心的位置。从整体影响输出上看,一级指标中原因因素共有2个,分别为自然维、经济维,且以经济维为最,二级指标中原因因素有11个,涉及五个维度,包括所有自然维中因素,并以地形因子、政府财政支撑能力、灾害政策法规为重。一级指标中结果因素有3个,分别为管理维、技术维、社会维;二级指标中共有12个,以管理维中的因素为主,相比于原因因素,通过改善结果因素可以更直接的提高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289.
塔里木盆地是新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关键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陈昌笃关于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的标准和在新疆境内初步提出了5个关键区域的基础上,根据塔里木盆地古老物种和国家珍稀、濒危物种较多、特有现象较发达及柽柳鹰植物十分丰富和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在胡杨林,加之塔里木盆地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破坏严重等特点和现状,初步认为,塔里木盆地应是新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290.
Kim, Ungtae and Jagath J. Kaluarachchi, 2009.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Upper Blue Nile River Basin, Ethiop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JAWRA) 45(6):1361‐1378. Abstract: Climate change affects water resources avail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river basins that are vulnerable to runoff variability of upstream countries especially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mands. The upper Blue Nile River Basin is a good example because its downstream countries, Sudan and Egypt, depend solely on Nile waters for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both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operation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outcomes of six different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 for the 2050s. The outcomes of these six GCMs were weighted to provide average future changes. Hydrologic sensitivity, flow statistics, a drought index, and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indices (reliability, resiliency, and vulnerability) were used as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The changes in outflows from the two proposed dams (Karadobi and Border) to downstream countries were also assessed. Given the uncertainty of different GCM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weighted scenario suggested mild increases in hydrologic variables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runoff) across the study area. The weighted scenario also showed that low‐flow statistics and the reliability of streamflows are increased and severe drought events are decreased mainly due to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Joint dam operation performed better than single dam operation in terms of both hydropower generation and mean annual storage without affecting the runoff volume to downstream countries, but enhancing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bustness of streamflows. This study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to decision makers for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future water resources of the study area and downstream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