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5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用L-半胱氮酸预还原法对室外大气颗粒物中砷和锑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砷和锑的检出限分别为0.058ng/mL和0.075ng/mL,回收率为101.8%和98.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和0.9%。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应用于室外大气颗粒物中砷和锑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一株具有降解微囊藻毒素一RR(MC—RR)特性的产芽孢菌株,采用加热富集芽孢菌的方法,从太湖分离到一株MC.RR降解菌CMl,该菌对MC—RR具有强烈的降解特性。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耐硼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b oronitolerans)。通过研究温度和pH值对菌株CMl降解MC—RR能力的影响,发现菌株CMl在60h将MC—RR由12.77μg/mL降解到1.67μg/mL,降解率达86.90%,最适降解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0。CMl菌株的胞外物质和胞内物质均能降解MC—RR,但胞内物质具有更强烈的降解特性,12h可以将7.27μg/mL的MC-RR完全降解。为丰富MC-RR降解菌纯菌种研究以及在去除水体中MC—RR应用研究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抑制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光照条件下赖氨酸可以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为了探讨其抑制机理,研究了不同含量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赖氨酸对不同品系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为无毒藻株>低毒藻株>高毒藻株,抑制率为95.52%~49.69%.在抑制前期.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细胞抗氧化系统(SOD、MDA)和细胞膜完整性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细胞色素(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以及细胞酯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在抑制后期,铜绿微囊藻细胞破碎死亡,各种指标都发生显著性变化.铜绿微囊藻对赖氨酸的响应并不产生细胞脂质过氧化等一般的毒理效应,它可能是一种有序变化的死亡过程.  相似文献   
14.
L-异亮氨酸(L-lie)产生菌代谢流的前期研究报道认为,较低的溶氧浓度有利于L-异亮氨酸的积累.为进一步提高L-异亮氨酸的产量,采用DO-stat流加培养控制方法,分别研究了溶氧浓度20%、30%、35%和40%下乳糖发酵短杆菌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以及L-异亮氨酸的合成情况.结果表明,当发酵罐中溶氧浓度控制在20...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o6+掺杂TiO2光催化剂,并将其负载于粒状活性炭上,以1-萘酚-5-磺酸(L-酸)为模型反应物,研究了对L-酸的光催化作用并讨论了不同光源以及负载次数对L-酸的去除率和溶液的总有机碳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Mo6+掺杂扩大了TiO2催化剂的光谱响应范围.负载于活性炭上的掺杂二氧化钛为锐钛矿相,粒径约为17.8 nm.负载次数增多,催化剂的活性下降.Mo6+的掺杂不影响负载催化剂的紫外光活性及对L-酸的吸附能力.100 mg·L-1的L-酸溶液加0.4 g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反应4 h,掺杂催化剂对L-酸和溶液总有机碳的去除率分别为57%和53%,而未掺杂的催化剂去除率分别为13%和10%.催化剂反复使用4次,催化活性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6.
用温度敏感型菌株发酵生产L-谷氨酸不存在生物素亚适量问题,因此该方法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通常采用对出发菌株进行传统诱变的方法获得温度敏感型菌株.以谷氨酸棒杆菌CICC 10226为出发菌株,先克隆其ItsA基因,然后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构建了突变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WT ΔL,该菌株同时具有温度敏感性和溶菌酶敏感性.经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于38℃培养的突变株细胞与在30℃培养的同一种细胞相比,细胞明显增大,而出发菌株无该现象.发酵试验表明,在生物素过量的情况下,在发酵进入细胞产酸期后通过将发酵温度从原来的30℃提高到38℃,温度敏感突变株的产酸量增加近5倍.如果在发酵培养基巾添加适量的琥珀酸和乙酸,该菌株与不添加的在30℃培养的对照相比,产酸量增加近6.5倍.对于野生型出发菌株而言,在生物素过量的情况下,无论是否采用变温发酵方法都几乎不产酸.说明温度敏感突变株即使在生物素过量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变温发酵诱导其合成并分泌产生L-谷氨酸.图10表1参13  相似文献   
17.
将生化试剂L-半胱氨酸用于砷氢化物发生体系,在pH1.7~2.0,L-半胱氨酸用量大于1.5m g/m l时,L-半胱氨酸的存在使砷信号增强最大,该条件下使砷检出限低了2.6 倍,水样加标加收率为96% ~98.8% ,应用于自来水和地表水中痕量砷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用从土壤中筛选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E4106株细胞进行了转化苯丙酮酸生产L苯丙氨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转氨反应最适温度35~40℃;该转氨酶可在pH7~10范围内催化反应而活力变化不大;0.5%戊二醛处理细胞可降低其转氨酶活力;表面活性剂处理细胞或在反应液中加入Mg2+能显著提高转氨反应速度;L天冬氨酸是转氨反应的最适氨基供体;底物转化率与底物浓度、氨基供体浓度有关.在此反应体系中,E4106菌株单位湿重细胞的转氨酶活力为1039U/g;生成产物LPhe浓度为32.2g/L和50.4g/L时,苯丙酮酸摩尔转化率分别为97.5%、87.2%.生成产物用CGA688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目标产物经熔点、比旋光度、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纸层析分析,证实是LPhe.产物收率为81.8%.  相似文献   
19.
Mo-TiO2/AC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可见光降解L-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o6 掺杂TiO2光催化剂,并将其负载于粒状活性炭上,以1-萘酚-5-磺酸(L-酸)为模型反应物,研究了对L-酸的光催化作用并讨论了不同光源以及负载次数对L-酸的去除率和溶液的总有机碳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o6 掺杂扩大了TiO2催化剂的光谱响应范围.负载于活性炭上的掺杂二氧化钛为锐钛矿相,粒径约为17.8 nm.负载次数增多,催化剂的活性下降.Mo6 的掺杂不影响负载催化剂的紫外光活性及对L-酸的吸附能力.100 mg·L-1的L-酸溶液加0.4 g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反应4 h,掺杂催化剂对L-酸和溶液总有机碳的去除率分别为57%和53%,而未掺杂的催化剂去除率分别为13%和10%.催化剂反复使用4次,催化活性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20.
氮源是微生物过量合成L-精氨酸的重要营养因子之一,不同氮源对钝齿棒杆菌JDN28-75合成L-精氨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铵为合适的氮源.不同初始硫酸铵浓度对JDN28-75产L-精氨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源浓度过高或不足,都会使最终L-精氨酸产量有所降低.低浓度的硫酸铵虽然有利于菌体生长,但对L-精氨酸的合成明显不利,同时糖酸转化率也较低;而高浓度的硫酸铵尽管不利于细胞的生长且造成发酵结束时残糖含量过高,却有利于细胞合成L-精氨酸且实际耗糖的糖酸转化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初始硫酸铵浓度为60 g/L时,对JDN28-75菌体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终发酵液中剩余的硫酸铵也较多(大于30 g/L),但高浓度的硫酸铵是L-精氨酸合成所必需的.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初始硫酸铵浓度为20 g/L条件下的补氮策略,比较了4种不同的硫酸铵补加模式对产L-精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的硫酸铵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采取分批、低浓度添加氮源的方式既可以有效解除发酵前期高浓度硫酸铵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又可以有效维持发酵中后期体系中菌体合成L-精氨酸所需的较高比例的氮源.最后,在5 L全自动发酵罐中采用20 g/L的初始硫酸铵浓度,连续流加25%的氨水来控制发酵体系pH及补加氮源,L-精氨酸的产量可以达到31.7 g/L,较对照组的产酸量(26.0 g/L)提高了21.9%.图4表2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