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5篇
  免费   821篇
  国内免费   4233篇
安全科学   675篇
废物处理   317篇
环保管理   793篇
综合类   6889篇
基础理论   2622篇
污染及防治   1515篇
评价与监测   462篇
社会与环境   369篇
灾害及防治   217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392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585篇
  2014年   667篇
  2013年   961篇
  2012年   809篇
  2011年   798篇
  2010年   610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514篇
  2007年   680篇
  2006年   613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91.
广州市移动源现状及其污染控制管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广州市机动车辆构成状况和发展趋势、车流变化与氮氧化物变化关系以及各类车型污染排放分担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排放污染物的移动源中,小型车(出租车及其他小型车)和摩托车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主要排放源;公共汽车等大型车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并提出对广州市机动车污染控制应着重控制摩托车、小型车(特别是轿车,包括出租车)、公共汽车的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592.
广州李坑垃圾填埋场水环境污染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现场采样与历史资料统计,分析了广州市李坑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及其对地睛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强度及范围,结果表明,该场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物是以NH3-N、CODCr为代表的高浓度有机物、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影响强度不大,对作为农业灌溉用水的地表水影响不超过2000m,对10km上的饮用水源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93.
太原市工业区大气中TSP浓度及元素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校正空白称量法对太原市工业区大气中TSP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对该区大气TSP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超标情况及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TSP中Cr、Pb等12种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594.
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基本特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出了农村劳动力流出、流入率的定义,计算了全国各省(市、区)的劳动力流出、流入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出、流入率分布的三大特征,论证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3个基本条件,即经济、文化和旅行能力。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劳动力流出率分布的基本特征,基于这些分析给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95.
以采用MINDO/3、MNDO和AMI算法计算的17种多环芳烃(PAHs)的前线分子轨道能为分子结构参数,进行了这些PAHs光解速率常数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的研究,并与基于PM3算法得到的QSPR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应用PM3算法得到的前线分子轨道能进行这些PAHs光解速率常数QSPR拟合的结果最好,其次是AMI算法,而MINDO/3和MNDO算法得到的结果较差。  相似文献   
596.
开县库区水土流失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开县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97.
黄新  胡同安 《环境工程》1999,17(6):75-77
研究和实践表明:工业废石膏与水泥配合加固软土地基,与单用水泥加固相比,加固土强度可以成倍提高。废石膏的最佳掺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20%左右。用废石膏水泥加固时,其水化物不仅有与水泥相同的水化硅酸钙将松散的土粒胶结成整体,而且还产生钙矾石,其晶体膨胀填充孙隙使加固土强度进一步提高。利用废石膏加固地基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98.
测定在室内培养情况下南京水稻土中挥发性含硫气体的释放.结果表明,该土壤中产生H2S、羰基硫(COS)和二甲基硫(MDS)气体.当土壤中加入胱氨酸后,检测到甲硫醇(CH3SH)、二硫化碳(CS2)、COS、H2S和DMS气体.除DMS之外,这些气体的释放量随胱氨酸添加量增加而增加.据此推测,水稻土中胱氨酸的分解可能是CH3SH、CS2、COS、H2S等4种气体产生释放的来源之一.在厌氧条件(充氮淹水)下检测到的含硫气体低于好氧条件(普通大气淹水).光照、pH值、土壤含水量等对含硫气体的释放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99.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个超高压变质带,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杂岩是扬子板块 与中朝板块在三叠纪碰撞造山的产物,表现为扬子板块呈北北东向斜向俯冲到中朝板块之下。 超高压变质杂岩的折返机制是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折返速率也随时间推移而变慢。早期阶段 (三叠纪-早侏罗纪)同碰撞期浮力驱动下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在俯冲带内沿道冲-韧性剪 切断裂快速挤侵(extrusio)到地壳层位,折返速率高达4mm/年;中期伴随着巨厚造山带山根的 拆沉,上部发生拉张塌陷,使超高压变质杂岩进一步减压,但折返速率缓慢,~(40)Ar/~(39)Ar年代学显 示117Ma前它们仍处在地壳的较深部;晚期伴随着晚侏罗-早白垩纪花岗质岩浆的上升侵位, 超高压变质杂岩进一步抬升,同时低角度正断层发育,此阶段的折返机制类似于变质核杂岩模 型。整个折返过程中剥蚀一直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600.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low-Cd-accumulating cultivar (LCAC) has been proposed as one of the promising approaches in minimizing the entry of Cd in the human food chain. This study suggests a screening criterion of LCACs focusing on food safety. Pot culture and pl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creen out LCACs from 35 pakchoi cultivars and to identify the crucial soil factors that affect Cd accumulation in LCACs. Results of the pot cultur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shoot Cd concentrations under the three Cd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varied across cultivars. Two cultivars, Hualv 2 and Huajun 2, were identified as LCACs because their shoot Cd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r than 0.2 mg. kg-1 under low Cd treatment and high Cd exposure did not affect the biomass of their shoots. The plot experiment further confirmed the consistency and genotypic stability of the low-Cd- accumulating traits of the two LCACs under various soil conditions.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soil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soil factor in the Cd accumulation of pakchoi, which related negatively not only to Cd uptake by root but also to Cd translocation from root to shoot. The total Cd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rates were lower in the LCACs than in the high-Cd cultivar, suggesting that Cd accumulation in different cultivar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d uptake by root as well as translocation from root to shoot. This study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CAC strategy in pakchoi cultivation to cope with Cd contamination in agricultural 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