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184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292篇
综合类   1054篇
基础理论   245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27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216篇
灾害及防治   135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采集某炼油厂废水处理车间的回流污泥,以十四烷作为唯一碳源筛选分离到一株高效十四烷降解菌。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鉴定为布兰汉氏球菌(Branhamella sp.)。对其降解十四烷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适降解条件为接种量0.5%,温度35℃,初始pH=7,碳氮摩尔比为0.4:1,在最佳条件下,当十四烷的初始浓度约为50mg/L时,在12h内降解率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42.
蛮河流域水环境容量与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蛮河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在流域水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以水环境容量为依据,制定了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指出水环境容量研究是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实施总量控制是防治水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43.
曾亮  吴敏  吴国娟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0):4329-4336
为探究不同热解温度下生物炭的电子交换能力,通过限氧升温炭化法,利用水稻秸秆在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制备生物炭,与氧气、铁氰化钾氧化剂和柠檬酸钛还原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对生物炭的得电子能力(EAC)和失电子能力(ED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的电子交换能力有较大影响,随热解温度升高至500℃时,生物炭的EAC和EDC达到最大,分别为3.86,1.72mmol/g高于500℃后,随着温度的增加,EAC和EDC逐渐减小,这是由于生物炭的醌类和酚类官能团的结构改变以及持久性自由基强度变化的联合作用.此外,柠檬酸钛和连二硫酸钠两种氧化还原电位不同的还原剂进一步证实了还原剂电位对生物炭EAC的影响.且生物炭具有氧化还原的可逆性,可逆的EAC与EDC之和近似等于生物炭的电子储存能力.  相似文献   
244.
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考虑国家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基础上,构建了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基于AHP—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并借鉴已有成果对各项指标的警限阈值进行了讨论确定;使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甘肃省2006-2016年及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6年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介于0.32~0.46之间,虽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均处于超载预警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河西地区承载能力高,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承载力较差的格局。(2)十年间甘肃省资源承载力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其中水资源承载力与能矿承载力处于较差水平;当前临夏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处于橙色超载状态。(3)十年间甘肃省环境承载力水平呈“W”型曲线波动且超载严重,具有南部地区和兰州环境承载能力较好于河西和东部地区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甘肃省资源环境超载严重,虽然自“十二五”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缓解这一压力非短期之功,仍需进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45.
2014年APEC期间北京市PM10和PM2.5氧化性损伤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估APEC会议期间联防联控措施对北京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毒性的影响,采集2014年APEC会议前后3个月北京市大气PM10和PM2.5样品,应用质粒DNA损伤评价法来研究其氧化性损伤能力. 结果表明,APEC会议期间PM10对DNA的损伤率高于PM2.5,颗粒物对 DNA损伤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用TD30值来指示颗粒物氧化性损伤能力,TD30为引起30%的DNA损伤率所需要的颗粒物剂量(单位为 μg·mL-1),TD30值越低,颗粒物氧化性损伤能力越强,APEC会议前后样品的TD30值表现为 APEC期间(11月)>APEC前(10月)>APEC后(12月),说明氧化能力APEC后 >APEC前 >APEC期间. 用PM10质量浓度乘上其在250 μg·mL-1 剂量下的DNA损伤率得到颗粒物暴露毒性指数TI(toxic index),与往年具有代表性月份样品的数据对比,TI大小顺序为2004年 >2014年 >2008年,说明大气中颗粒物暴露毒性随着政策控制力度的加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46.
根据大量模式化参数,通过核算,得出了阜新市城区普通空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给出了城区各分区及每个网格的分解量,应用这些成果,将对老污染源及新工业项目的环境管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对阜新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7.
区域环评中大气环境容量估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研究是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文章综述了大气污染物区域环境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用于其计算的空气质量模型以及大气环境容量研究的一般步骤.现阶段应用较广泛的大气环境容量的预测模型有A-P值法模型、箱模型、线性优化模型、ADMS模型及多种模型相结合的复合模式等,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现阶段大气环境容量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48.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成都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成都市的20个行政区县为基本评价单元进行生态承载力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结果表明:成都市的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呈从山区—丘陵—平原依次递增、从流域源头—末端依次递增的规律. 根据不同单元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和阈值差异,将成都产业空间布局划分为4个类型区,即重点发展区、引导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针对不同类型区的特征,制订产业准入门槛、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方向等产业发展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249.
流域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全耦合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分析的视角出发,对流域系统动力学建模过程、方法进行总结。综述了国内外系统动力学模型(简称SD模型)在社会经济发展与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流域水环境承载和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耦合关系的研究。从简单的零维模型发展到复杂的社会经济综合模型和OO-SD模型(即Objective-Optimization SD模型),国内SD模型耦合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叶尔羌河、洱海、滇池等流域,SD模型在监测、数据共享和模型结构、参数选取和不确定性分析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50.
Under the United States Clean Air Act Amendments of 1977, a class I designation safeguards wilderness areas from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new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 We monitored streamwater chemistry in the class I Lye Brook Wilderness in southwestern Vermont from May 1994 through August 1995. Strea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iweekly at nine sampling locations throughout the wilderness and were analyzed for major cations and anions,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pH, and acid-neutralizing capacity. Eight of nine sites sampled had mean annual acid neutralizing capacity values below zero.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decreases in streamwater acid neutralizing capacity values were caused primarily by SO4 2−. At some sites, however, NO3 and naturally occurring, weak organic acids were seasonally important. During high discharge, the low pH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inorganic monomeric Al were at levels that are toxic to acid-sensitive aquatic species. Watershed mass balances were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annual gains or losses for measured ions. These budgets indicate that S inputs and outputs were nearly equal, there was a net loss of base cations, and a net gain in N. How long these watersheds can continue to assimilate additional N inputs is unkno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