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89篇
安全科学   160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269篇
综合类   984篇
基础理论   212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03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213篇
灾害及防治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81.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e concept of"climate capacity"as a way of measuring human’s adaptiveness to climate change.This article also focused on the related concepts lik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land carrying capacity as well as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The concept of climate capacity was articulated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Essentially,China’s efforts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was a matter of improving climate capacity,which is the ecosystem as well as the frequency,the intensity and the scale of human’s social activities that the climatic resources of a particular geographic area were supposed to support.The climate capacity has two components.One is the natural climate capacity,which includes temperature,sunlight,precipitation,extreme climatic events,etc.The other is the derived climate capacity,which includes water resources,land resources,ecological systems,climatic risks,etc.The climate capacity can be developed or be transferred between regions by taking engineering,technology or regime-based adaptive measures.However,these adaptive measures must be implemented under the principle of economic rationalism,ecological integrity,climate protection,and social justice.It is expected that by combining the climate capacity and its threshold value with the assessment of climate change risks,we are able to predict the optimal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scale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and furthermore,provide policy support for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adaptive planning.In the regions with high climate capacity,there is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dapt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But,in the regions with limited climate capacity,irrational development may further damage the environment.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a region with high climate capacity,and a region of Ningxia,a region with limited climate capacity,as illustrative examples,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climate capacity and further made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of capacitylimited adaptation and development-driven adaptation.This article argued that the concept of climate capacity can not only be used as an analytical instrument of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but also it can provide research support for planning regional adapt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582.
利用ENVI4.8和Arcgis9.3软件对2001~201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出各年份的生态承载力。结合相关年份的社会经济数据,同时根据滇池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取18个分析指标,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以及其与生态环境系统、资源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3个子系统要素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0年滇池流域的总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快速下降趋势,降幅达37.3%;耕地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最明显,下降幅度达52.61%,但建设用地的生态承载力上升幅度达27.08%。(2)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与三大系统要素相关性较好,其耦合形态呈"J"、"L"型、"U"型和倒置的"S"型等。(3)对耦合形态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城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流域内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形成这种耦合形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83.
牡丹江流域西阁至柴河大桥70公里江段是牡丹江市区、宁安市、海林市3个重要控制单元所在地,也是牡丹江流域水质较差的江段,研究此江段各排污口COD、氨氮总量分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牡丹江西阁至柴河大桥江段排污口分布及排污情况调查,建立该江段COD、氨氮输入-响应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河网、水下地形、冰盖的影响,并进行预测,对沿江排污口总量进行分配及治理方案优化设计,对治理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为牡丹江总量分配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4.
排污权制度是解决环境容量资源配置低效率的重要手段,可以实现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已在一些国家运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中国其仍处于试点的阶段,亟待理论研究的支撑。研究认为,物质平衡、外部性和产权构成了排污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排污权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应着眼于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制度特征和运行条件3个方面。  相似文献   
585.
确定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烟云足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徐大海  王郁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6):1734-1740
本文讨论了大气承载力的定义,同时也给出了计算大气承载力的烟云足迹法的原理和计算公式,此外还给出了根据区域气象条件计算烟云足迹函数的具体算式和大气环境承载力的计算实例,烟云足迹分析法可为区域间的排污权交易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86.
以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基础,利用生态压力指数对福州市仓山区2010年的生态安全进行初步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仓山区2010年的生态足迹为0.845255ghm2,生态压力指数为2.693。仓山区的人口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就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87.
国土空间规划是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绘制未来“美丽国土一张蓝图”的重要抓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义龙新区为研究对象,围绕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功能特征,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依次开展了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并与现状土地利用进行对比,识别其国土空间开发问题和潜力.结果表明:①义龙新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面积占比为36.93%,农业生产适宜区面积占比为24.84%,城镇建设适宜区面积占比为25.08%,三者可分别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发展区.②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中基本农田面积为23.60 km2、一般农用地面积为15.21 km2,农业生产不适宜区中基本农田面积为72.17 km2、一般农用地面积为27.63 km2,地块功能指向重叠性较大,建议结合城市发展意向,明确不同区域功能指向的侧重.③后备耕地面积为131.87 km2,后备建设用地面积为114.85 km2,与实地核查结果相符.研究显示,构建的喀斯特地区“双评价”方法体系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了格网单元地域功能优化分区.   相似文献   
588.
利用2015~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黄河流域73个站点1961~201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11个站点的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适用性及其与环境空气质量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黄河流域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961~2019年黄河流域大气自净能力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每10a下降0.18t/(d×km2),平均值为4.44t/(d×km2),且在1969年达到最大值,为5.32t/(d×km2),2011年达到最小值,为3.81t/(d×km2);黄河流域73个站点中有64个站点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下降趋势,50个站点呈显著和极显著下降趋势.从年内变化看出,黄河流域大气自净能力指数最高值出现在4月,为5.30t/(d×km2),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3.48t/(d×km2).在年空间分布上,黄河流域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分布以青海西南部,山东、四川大部分地区,内蒙古、宁夏以及甘肃少部分地区,陕西西安,山西的五寨和右玉等大气自净能力较好,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在4.69~7.18t/(d×km2),其余地区大气自净能力相对较差.影响因子中,混合层高度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n=4307);小风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8(n=4307),日平均风速32.5m/s的日数及日平均风速35.5m/s的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55(n=4307);降水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n=4307),中雨及以上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3(n=4307),黄河流域小雨对大气自净能力的影响明显高于中雨.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主要受日平均风速32.5m/s的日数、降水日数和混合层高度的综合影响,其中,日平均风速32.5m/s的日数对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贡献率最大,其贡献为正.  相似文献   
58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强烈,地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绿色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区域地质环境承载现状,有助于提出有效的地质环境调控手段,科学指导区域发展规划。以湖北省黄石市为研究区,基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共16个评价指标,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确定各因子的隶属度、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因子权重,最后通过GIS空间分析对黄石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黄石市东北区域承载力较差,主要受地灾因子制约,建议对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修复治理;中西部陈贵镇附近因矿山开采导致其承载力较差,建议开展矿山环境恢复工程;南部阳新县承载力整体较好,可进行适度开发利用。不同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短板要素不同,需要找到制约因子并对其进行改善来提高地质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590.
针对水环境的随机不确定性,构建了基于贝叶斯公式的不确定性水环境容量核算方法,并以北运河为实证案例对所建立的核算方法进行验证:利用贝叶斯公式,通过对水环境容量核算涉及的流量、流速、背景浓度、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这4个参数和水环境容量本身5个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得到水环境容量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10个河段的水环境容量都服从瘦尾偏态分布,并且河段流量与长度对其分布影响最大;与传统设计条件下的确定性水环境容量相比较,不确定性水环境容量分布不仅能够体现前者的信息,并且利用各参数的随机性以及实际监测数据进一步对前者进行了“修正”,能够更为全面准确的描述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