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89篇
安全科学   160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269篇
综合类   984篇
基础理论   212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03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213篇
灾害及防治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Differences in impacts of climate hazards across exposed units are determin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the severity of the hazard itself, the population that is exposed to the hazard and the coping capacity of the exposed units to the hazard. Coping capacity or adaptive capacity results from a combination of development status (generic capacity) and interventions pertinent to the hazard (specific capac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generic adaptive capacity may explain the variation in tropical cyclone impacts. Therefore this paper offers an empirical approach by which adaptive capacity may be measured and validated against actual outcomes. Results not only validate the role of generic adaptive capacity in explaining variations in impact but also reveal that general development indicators are not very important as far as predicting outcomes is concerned. Those indicators of development that can be linked to the impact process are significant in explaining and predicting impact. This can help identify those aspects of generic adaptive capacity which are importa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action for enhancing adaptive capacity to a particular climate hazard.
Anand PatwardhanEmail:
  相似文献   
622.
为了更合理地制定牡丹江市总量控制目标和控制战略,使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促进牡丹江市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制度的落实,为“十一五”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对牡丹江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大气污染源、气象条件及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分析,并对目前常用的容量测算模型进行了比较,结合牡丹江市的实际情况,认为A-P值法为目前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的适用模型,并对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为牡丹江市合理管理和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3.
佛山水道引水对环境容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污染负荷优化分配的线性规划方法,通过感潮河网水环境数学模型模拟得出污染贡献率。求取不同引水方案时佛山水道的环境容量,并建立引水量与环境容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容量与引水量呈线性递增关系。根据回归方程可反推得出引水方案或削污方案,为引水与截污的实施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且对佛山水道综合整治的优化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4.
长三角大都市带人口容量与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推动长三角都市带人口稳定扩容,寻求提高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的途径。基于国外已经成熟的大都市带,认为产业集聚规模、资源支撑条件、环境承受能力是影响大都市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根据预测,长三角都市带未来的人口规模为107亿~117亿。通过对支撑长三角都市带经济-人口容量的资源环境要素分析,认为扩大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容量,关键在于提高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的支撑能力,认为未来经济发展所需各类用地保障程度的高低、战略性矿产资源供〖JP2〗给能力的强弱以及区域环境容量的大小是影响长三角都市带人口容量大小的关键因素。建议在国家层面通过土地政策的调整提高长三角大都市带各类功能用地的保障能力,通过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制度等方式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建设,同时在长三角大都市带地区率先实施循环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625.
基于生态足迹供给模型的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供给模型是定量计算地区生态承载力的有效工具。对黑龙江省鹤岗市、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以及四川省泸州市规划实施前后的人均生态足迹供给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鹤岗市与奈曼旗生态足迹供给水平较高,人均生态足迹供给在2.5ha左右,均高于1.5ha的国内生态足迹和2.2ha的全球生态足迹平均水平。泸州市生态足迹供给约为0.508ha,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属弱可持续。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存在较大差异,还需要针对各地具体情况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才能使生态足迹供给模型更有效、更科学地利用到生态承载能力评价当中。  相似文献   
626.
产业转移对肇庆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互补性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日益成为区域内经济合作的热点和重点,但产业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污染转移。正确评价区域发展的承载力,对于协调区域资源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因子分析法对肇庆市2003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肇庆市水资源承栽力的主要的三个因子分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水体纳污能力和自来水工程供水能力。肇庆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后的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情况表明产业转移政策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部分地区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627.
天津市1997年-2006年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计算1997年-2006年天津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与全国比较,天津市资源综合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占大部分;(2)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相比,天津市综合承栽力处于超载状态,自然资源承载量占优势,但经济资源水平有较大差距。(3)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对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基本在50%以上,水资源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天津市相对承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天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大力发展经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遏制环境恶化趋势,控制人口增长,不断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28.
阐述了热环境容量的内涵,并在潮流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热扩散模型.利用模型试算法计算了黄岛电厂附近海域的热环境容量和剩余热环境容量,经计算,黄岛电厂附近海域的热环境容量为1 484.10 ℃·m3/s,剩余热环境容量为1 124.52 ℃·m3/s.该结果为电厂设计方案提供环境方面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29.
福州地区农业用地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GIS技术,依据福州地区土壤背景值资料,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福州地区农业用地进行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评价,划分出高容量区、中容量区、低容量区、警戒区和超载区5个等级,并依据所得评价结果,对福州地区农业用地的规划与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30.
“排污权”权利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法的权利义务体系中,环境容量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公民享有环境权。政府受托管理环境容量等资源,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保障全体公民的环境权。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承担合法排污、清洁生产等环境义务,保证公民的环境权得以实现,同时基于“排污权交易”的制度设计,在超量减排时可享有一定的经济补偿的权利一排污权。排污权的法定权利主体只能是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环境保护信用不良企业不应是排污权的现实权利主体,只有符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环境容量资源利用效率高的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才能成为真正拥有排污权的现实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