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对可达性内涵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将其分析拓展到低碳生态城市三维空间模型研究中。借助既有研究成果,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构建了低碳生态城市可达性分析的一般模型,用以对生态指数、低碳指数和幸福指数的可达性分析,并据此计算出发展度、持续度、协调度和有效发展度的预测值,形成对低碳生态城市的总体可达性分析。将该模型应用于天津城市发展可达性分析,证明该方法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72.
以冕宁县的生态规划为例,通过对冕宁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背景的研究,确定其生态城市建设的定位,通过分析冕宁县城市的现状,得出了冕宁县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思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对城市的生态功能进行划分,生态功能划分的原则包括生态城市功能区划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相关原则、部分与整体协调原则、相似性原则、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原则以及区域特色原则等等.通过对冕宁县城市生态区域的划分,将生态规划彻底融入冕宁县的总体规划之中,进一步改善冕宁县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将冕宁建设成为生态县.  相似文献   
73.
宜居生态市评价指标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宜居生态市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将宜居生态市概括为“人本化”、“生态化”、“持续化”、“安全化”和“节约化”的“五化”城市.在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凸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从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以及经济社会、生活质量、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5个方面,构建了宜居生态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TOPSIS方法对宜兴市宜居生态市的建设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宜兴市的生态宜居性在逐年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仍有一定差距;具体指标分析表明,应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改进.   相似文献   
74.
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规划框架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城市层次上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全新的实践。本文以贵阳市为例探讨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框架。贵阳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分析充分表明,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是贵阳市的必然选择和最佳机遇,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本文构建了“一个目标,两个环节,三大核心系统,八大循环体系”的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75.
Scenario analysis of energy-based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ina's in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al-dominant energy structure have contributed not only to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but also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a brief review of China's primary energy use and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health risks.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of China's transition to low-carbon development,three scenarios are constructed to simulate energy demand and CO2 emission trends in China up to 2050 by using the Long-range Energy Alternatives Planning System(LEAP)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assumption of an average annu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growth rate of 6.45%,total primary energy demand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by 63.4%,48.8% and 12.2% under the Business as Usual(BaU),Carbon Reduction(CR)and Integrated Low Carbon Economy(ILCE) scenarios in 2050 from the 2009 levels. Total energy-related CO2 emissions will increase from 6.7 billion tons in 2009 to 9.5,11,11.6 and11.2 billion tons; 8.2,9.2,9.6 and 9 billion tons; 7.1,7.4,7.2 and 6.4 billion tons in 2020,2030,2040 and 2050 under the BaU,CR and ILCE scenarios,respectively. Total CO2 emission will drop by 19.6% and 42.9% under the CR and ILCE scenarios in 2050,compared with the BaU scenario.To realize a substantial cut 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China needs to make a long-term low-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argeting further improvement of energy efficiency,optimization of energy structure,deployment of clean coal technology and use of market-based economic instruments like energy/carbon taxation.  相似文献   
76.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及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急需探索出适合中国发展的低碳之路。中国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且以工业碳排放为主,严重威胁中国的环境安全与能源安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面临低碳理论欠缺、能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粗放、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等问题.可以从健全相关的政策体系、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加强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及树立示范等方面去探索适合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7.
全球变暖已经是不可争议的事实,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总结了蚌埠市经济发展现状,针对制约自身发展的某些方面,给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8.
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到城市的生态安全,水资源利用必须综合考虑生态因素.从生态市水资源供需的生活与生态优先性、循环性、层级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出发,结合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建立了包含5个子系统的水资源供需系统模型框架,并以此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于沈阳市生态市建设的案例研究中.结果表明,"东水西调"工程将有效解决沈阳市水资源供需的近期矛盾,但远期仍需大于供.2020年缺少低水质要求的水量约3.8×108m3.沈阳市应从开辟新水源,节约用水,中水回用,科学管理等方面着手解决水资源供需平衡矛盾.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从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工业能源效率、发展低碳农业、发展低碳交通、加快”县域矿产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体系建设、开发碳汇潜力、培育全民低碳意识等九个方面论述了打造”低碳经济县”的途径.  相似文献   
80.
真实储蓄率(GSR)——衡量生态城市的综合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以计算苏州市1991~2001年真实储蓄率(GSR)的时间系列为案例,开发了以GSR衡量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方法.对中国的6个城市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得出其年均GSR大小排序为苏州23.6%,广州18.9%,宁波14.7%,烟台13.1%,扬州11.7%,三明7.9%.GSR考虑了经济活动带来的自然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失和长期的环境影响,可以作为衡量生态城市的综合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