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981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70篇
综合类   919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155篇
灾害及防治   10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3 毫秒
931.
茶园土壤氮素组分变化影响茶园土壤供氮能力和氮素循环.以植茶30、50和70 a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茶年限土壤氮素组分变化特征及其与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粉粒、全磷、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增加,砂粒、黏粒、pH、电导率、有机碳和蔗糖酶活性逐渐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含水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变化.②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酸解性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且茶园土壤全氮、酸解性铵态氮、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含量显著高于林地.③全磷、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是土壤氮素组分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有机氮组分与全磷、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无机氮组分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全氮与砂粒、粉粒、全磷、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2.
检验检测报告(证书)作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产品”,其质量是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生命线。本文基于既定的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实践,结合相关领域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或准则和标准,剖析了“不实检验检测报告”“虚假检验检测报告”“虚假的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严重失实”四种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违规行为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领域间的差异性和适用性。比较分析并提出了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报告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领域的适用情形,为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33.
探讨广东省近几年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趋势及主动驱动因素,以期为广东省经济发展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治理等方面着手,分析广东省2000~2020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同时建立生态环境时空演变驱动因素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广东省生态环境演变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2000~2020年生态环境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化趋势。广东省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演变发挥着主要驱动作用,环境治理和产业结构为内外在驱动,农业生产和污染物排放为次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34.
中国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的现状与未来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从承压、压力、协调、管理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探讨2000~2015年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使用M-K趋势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R/S分析法预测其未来趋势。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整体较差,其中北纬35°~40°之间水资源承载力普遍较差,南北两侧地区较好。时空变化上,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恶化状态,其中东北及西南大部分地区呈恶化状态,东南大部分地区呈改善状态,西北地区变化不显著。未来趋势上,水资源承载力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呈现持续恶化趋势,持续恶化区域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青海和湖南可能有恶化趋势;其他地区将呈现改善或可能改善趋势。研究结果对未来水资源承载力调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东南沿海地区承载潜力较大,山西、山东、北京等地几乎枯竭,东北及青藏高原地区水资源优势在逐渐丧失,应针对不同地区水资源承载潜力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系统、管理系统以及承压系统中的生态环境、压力系统中的污染物排放可控性较大,对水资源承载力的调控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35.
广州市区广播电视发射塔电磁辐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广州市区广东电视发射塔和广州电视发射塔电磁辐射状况,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电视发射塔周围的环境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两座电视发射塔周围电磁辐射水平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两座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高层建筑敏感点窗外电磁辐射水平随着楼层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36.
走向市场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作为事业单位的环境监测行业在市场化经济中的改革问题。指出中国进入WTO后,将遇到体制、机制转变,缺乏准则规范和工作效率低下.资金不足和人才流失.以及面对市场化经济不适应等问题。提出国内环境监测行业在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中。首先应改变无偿为政府提供数据服务的情况,要敢于摆脱落后机制的诸多束缚和思想观念上的因循守旧,将精力投入到开发市场和拓宽监测领域中去,同时提出了积极转变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开拓监测领域、适应市场机制、培育和规范环境监测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937.
利用合肥、固始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淮北平原境内6个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基于ngstrm模型推算出淮北平原1959~2015年太阳总辐射。应用线性倾向率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析地区57 a来太阳总辐射趋势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综合采用累计距平、Mann-Kendall检验以及滑动T检验法以准确判断太阳总辐射突变年份,同时结合Morlet小波进行太阳总辐射的周期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全年与四季,淮北平原太阳总辐射均呈现出北部辐射强,南部弱的分布差异,年太阳总辐射变化范围为 4 600~5 020 MJ·m-2,南北间年辐射平均差值为200~400 MJ·m-2;趋势与突变呈现东西分布差异,淮北平原西部太阳总辐射57 a来的减少趋势明显,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夏季辐射减少幅度最大。太阳总辐射的减少突变主要集中在平原西部于1980年前后发生,且突变均至少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平原东部辐射变化幅度较小,只有夏季辐射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他时间段变化不显著,东部代表区域宿州在全年和四季均无突变发生;淮北平原全区存在29 a的第一主周期以及17 a的第二主周期,西部地区以27~30 a的长周期振荡为主,东部地区以9~17 a 中长周期振荡为主,西部周期振荡强度高于东部。总体淮北平原北部地区太阳总辐射资源丰富且稳定。分析表明,日照百分率的下降是导致太阳总辐射减少的主要气象因素,日照百分率还随着风速的降低而减少。 关键词: 太阳总辐射; 趋势系数; 突变点;小波分析;淮北平原  相似文献   
938.
三江源区径流退水过程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江源区1960~2009年间的月径流数据,使用数字滤波法进行基流分割并使用Depuit-Boussinesq方程进行退水系数计算,同时对径流量、基流量、退水系数分别进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结果显示:(1)过去50 a间黄河与澜沧江年内径流量显著减少,而长江源区径流变化趋势不明显;(2)三江源区冬季枯水期径流量主要受基流控制,基流占冬季径流的比值最高可达100%,黄河源区与澜沧江源区过去50 a来基流在不断减少基流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与径流呈现出高度一致;(3)在过去50 a,长江源区的年径流退水过程正在减缓,气候变化影响下,降雨是三江源区径流退水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量的增加会导致退水系数的减小,而温度对三江源区的退水过程影响存在着不确定性。研究为揭示气候变化下三江源区径流退水过程的演变过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39.
特种设备监管机构在监督检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为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增强监管针对性,提高检验效率,应用并优化关联规则挖掘、社区发现、可视化等数据挖掘技术,构建1种宏观安全风险预警方法。该方法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大数据为基础,通过挖掘单台设备微观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实现整类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的识别与预警;以2008—2016年全国长管拖车检验数据为例,进行应用实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区域范围、缺陷类别等多种宏观指标进行预警,指导针对性监管与检验。  相似文献   
940.
针对矿井瓦斯涌出量的时变性、波动性、非线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征,提出了SFLA-Verhulst组合预测模型,用于对具有非线性动态特征的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该模型通过蛙跳算法对Verhulst模型的背景值参数寻优,并引入一次指数平滑法对原始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建立了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SFLA-Verhulst组合预测模型;结果使模型在原始数据不准确或存在误差干扰的情况下仍能进行精度较高的预测。将新模型应用于某矿瓦斯涌出量预测,并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结合蛙跳算法的全局寻优特点后预测精度较传统的GM(1,1)模型有明显的提高,适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